原生家庭的鍋,我們究竟還要背多久

2017-10-16 16:25 原創(chuàng) · 圖片7

文/偏要叫肉卷

最初追《我的前半生》的時候,我是不喜歡賀涵這個角色的。盡管他體貼多金,處事有道,但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都顯得過于好為人師了。

無論是唐晶還是羅子君,與其說是他的戀人,倒不如說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唐晶無疑是賀涵的好學徒好弟子,而羅子君偏偏又深受唐晶的影響,所以賀涵看似是在兩個閨蜜之間愛來愛去,其實無非是自我欣賞罷了。

但后來,當陳俊生無意中向賀涵透露出自己對子君轉(zhuǎn)變的訝異和懊悔時,我突然意識到,故事的結(jié)局早已寫在每個人的基因里,即使劇情再重來一千遍一萬遍,故事也是一樣的結(jié)局。

陳俊生是愛羅子君的,但愛得過于狹隘。盡管他可以遷就羅子君奢侈的生活和無理的要求,但在陳俊生的隱忍甚至窩囊背后,支撐他的卻是目無一切的大男子主義。

正如羅子君所說:“你叫我不要工作,你說你可以養(yǎng)我,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現(xiàn)在反過頭來拿這些來反擊我?!痹谒媲?,羅子君不過是他的附屬品,是襯托他事業(yè)成功、家庭幸福的人人艷羨的年輕主婦。

如果說羅子君是陳俊生的一塊養(yǎng)眼的壽山石,那么對于賀涵來說,她便是具有無限可能的和田玉。

賀涵是驕傲的,在他心中時刻擺著一把尺子,要把所有眼見之人都比一比、量一量。這樣的人大多不可一世、獨斷專行,喜歡替別人做決定,但在羅子君面前,賀涵卻恰恰止步于此。

盡管他對于羅子君的成長總是充滿無限期待,甚至已經(jīng)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為她“設(shè)計”好了一條光明大道,但他卻從未強迫子君做過任何一個違心的決定。

賀涵和唐晶是般配的、勢均力敵的,但他卻偏偏把所有的愛,都給了羅子君。

羅子君的蛻變不僅吸引著賀涵,也再度誘惑著前夫陳俊生。羅子君婚后與陳俊生的每一次見面,都呈現(xiàn)出一番嶄新的面貌。

或許十多年前,正是這種生機勃勃的狀態(tài)打動了陳俊生,可是他一時的走運,并不足以支撐今后十幾年的幸?;橐觥?/p>

其實,無論是之前羅子君的懶散猜忌、還是之后凌玲的苦心算計,說到底都是根源于陳俊生自身的情感缺陷。當一個個體缺乏愛的能力時,也就無法用多余的愛去滋養(yǎng)和完善他人。

不過,婚姻終究是兩個人的事,把感情破裂的所有責任一股腦地推到陳俊生身上是不負責任的。

羅子君身上的問題很突出,拜金、刻薄、不自立……但與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相比,這些似乎就顯得九牛一毛了。

母親薛甄珠作為一個單親媽媽,自然有她的難處,但更可悲的是,無論從婚姻經(jīng)歷還是價值取向上,她都沒能給兩個女兒帶來任何正面影響。

在薛甄珠的世界里,一切情感問題都可以通過金錢得到解決。所以,她始終更喜歡能把住金龜婿的羅子君,而看不上爛桃花纏身的妹妹羅子群。

正所謂有其母必有其女,價值觀扭曲的單親媽媽養(yǎng)出兩個婚姻失敗的女兒,也就不足為奇了。

英國精神分析治療師Sue Gerhardt(S·格哈特)在其心理學著作《Why Love Matters:How Affection Shapes a Baby's Brain》(中譯名《母愛決定命運》)中,曾經(jīng)提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患者Nina作為家里的獨生女,從小就是父母關(guān)注的焦點。在英國這樣一個自由生育的國家,這原本應該是件值得驕傲的事。但和中國的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一樣,父母過度的愛非但沒能讓Nina感到幸福和驕傲,反而常常使她迫于壓力去迎合父母的各種要求。

在幼年時期,能“獨占”父母全部的愛無疑是種幸運,但隨著Nina年齡的增長,這種“羈絆型”家庭的弊端就逐漸顯現(xiàn)出來了。

在父母的過分控制下,Nina的真實訴求長期無法得到滿足,久而久之便漸漸喪失了自己的意志。這種狀況最終使她患上了神經(jīng)性厭食癥,通過拒絕食物這種方式從那些無法控制的感受中得到解脫。

孩子看似畸形的心理狀態(tài),恰恰映射出了母親的性格缺陷。Nina一次又一次地忽視自己的真實情感,其實是在替母親緩解內(nèi)心的痛苦和恐慌。

對于Nina父母這樣的典型家長而言,孩子只是他們自身的延續(xù)和情感慰藉的工具,而非一個具有獨立思想和人格的個體。在這樣的暗示下,Nina也開始認為自己的感覺并不重要,盡管她已經(jīng)步入成年,情感發(fā)展卻依然停留在嬰兒時期。

盡管事實有些聳人聽聞,但在中國,這樣的親子關(guān)系則更為普遍。上世紀八十年代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中國誕生了一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獨生子女”。而在三十年后的今天,當“垮掉的”80后步入而立之年,發(fā)出的第一聲感慨便是——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

事實上,原生家庭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得大得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每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被父母設(shè)定好了成長軌跡。對于沒有自我調(diào)控能力的嬰兒來說,最終會形成何種認識模式不在于自我發(fā)展,而在于父母所提供的情感反饋。

不會有效處理不良情緒的父母會迫使孩子隱藏自己的情感,最終導致像Nina一樣的回避型依戀模式,而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則通常表現(xiàn)得喜怒無常,以期用這樣的情感表達方式來確保自己能夠時刻得到孩子的注意,從而養(yǎng)育出抗拒型依戀的孩子。

在中國儒家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人們對于父母的過失通常是寬容甚至忽視的,盡管如此,隨著社會的開放和互聯(lián),獨生子女身上暴露出來的種種性格問題,最終還是使大眾把目光轉(zhuǎn)向其背后畸形的親子關(guān)系。

最引人矚目的當屬08年的奧運童星林妙可。從開幕式那個清純甜美的9歲小姑娘,到13歲時為不孕不育醫(yī)院站臺、14歲和大叔拍感情戲,再到高考連續(xù)落榜,一個本該有錦繡前程的孩子,就這樣毀在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手里。

毀于母親之手的小童星林妙可,一度被網(wǎng)友唏噓不已

林妙可的母親劉喆平39歲懷胎,之后便為了女兒做起全職主婦。老來得女,百般寵愛自然是有的,但劉喆平的大包大攬卻將林妙可一步步推向了深淵。劉喆平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

“有時候我也懷疑,我是不是真的沒有把她保護好,作為一個母親,我也不清楚那些傷害到底有沒有在她身上留下什么東西”。

在劉喆平眼里,林妙可永遠都是那個需要她時刻保護和關(guān)愛的小嬰兒,不可能也不可以長大獨立,因為只有這樣,她作為母親的存在感才能在孩子身上得以延續(xù)。

劉喆平的確把女兒“保護”得很好,以至于林妙可直到初三才學會自己過馬路,高中時的手機密碼和微信內(nèi)容還可以和父母“分享”,甚至連衣品也和媽媽沒什么兩樣。

妥妥的大媽款

更令人震驚的是,就連在高考接受采訪時,林妙可的神態(tài)竟然也與10歲時別無二異。

9歲的林妙可

18歲的林妙可

如果說林妙可自身有什么問題,大概就是她太聽話了??吹贸?,她很懂得如何取悅大人,但長期與社會脫節(jié)的林妙可并不知道,人們對于10歲孩子和20歲孩子的評判標準是不一樣的。

林妙可始終低著頭踏著母親的腳印往前走,卻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在成長的森林中迷失了方向。當身邊的同齡人手拉手嬉笑怒罵著跑到人生的另一個里程碑時,她卻遙遠得連伙伴們的聲音都聽不到了。

林妙可的一切完全是按照母親的意志成長的,而當父母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孩子時,其實是在破壞孩子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

Sue Gerhardt認為,父母是孩子情感學習的最好教練,正是在早期親子溝通的過程中,嬰兒通過模仿和學習建立了正向反饋,進而逐漸完善自我人格。如果父母自身無法調(diào)節(jié)情緒感受,也就無法幫助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模式。

在厭食癥患者Nina的案例中,當她因為好友搬家而感到孤獨時,Nina的母親便會說:“你并不孤獨,因為你還有你的家人啊?!边@種對女兒情緒的簡單否定非但沒給予Nina任何幫助,反而使她更加壓抑和痛苦。

在《母愛決定命運》一書中,Sue Gerhardt提出了和弗洛伊德學派不同的情緒理論。與強調(diào)個體的原始性沖動不同,這種新觀點認為情緒的流通不僅限于個體內(nèi)部,也存在于個體和個體之間。

盡管時至今日,家長的權(quán)威地位正在日漸下降,但父母在情感上對孩子的影響卻顯得越發(fā)重要起來。一方面,父母及時而適度的關(guān)注和撫觸能夠緩解孩子在嬰兒期對于生存的基本恐懼,幫助孩子建立安全型關(guān)系,從而學會情緒的自我調(diào)控。

另一方面,從生理上看,在嬰兒腦海中早期形成的交往模式也會印刻在他們的腦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和腦化學成分中,以一種無意識的方式被個體習得,并成為他們關(guān)于世界的假設(shè)。

就像《我不想和媽媽一樣,但是我還是和媽媽一樣》那篇文章中寫的那樣,盡管我們在意識層面清楚地認識到母親身上的種種問題,并用盡全力想擺脫原生家庭的印記,但在潛意識中,對母親的忠誠和歸屬的需要卻依然把我們拉回原來的軌道,以此來換取父母的接納和包容。

幸運的是,即便如此,我們也依然有翻盤的可能。當我們在婚禮上揮別父母,開始與伴侶精心搭建一個充滿愛意、平等和諧的愛巢時,也同時踏上了重塑自我的征程。

畢竟,在賀涵面前,羅子君終于可以拋開煩悶和迷茫,靜下心來傾聽自己的心聲。這種愛的力量如此之強大,以至于不管兩人結(jié)局如何,羅子君都將在她的后半生中,做回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guān)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童書繪本的秘密花園


回應5 舉報
收藏
7年前
別糾結(jié)太多,別太細,人生想多了會過。我這半拉子老人也只能說這么多,心寬點努力往前看。
7年前
林妙可的媽媽確實不適合做經(jīng)紀人
7年前
xjmomo 別糾結(jié)太多,別太細,人生想多了會過。我這半拉子老人也只能說這么多,心寬點努力...
順其自然剛剛好
7年前
元寶媽Lisa 林妙可的媽媽確實不適合做經(jīng)紀人
可惜了
7年前
偏要叫肉卷 順其自然剛剛好
是。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偏要叫肉卷
偏要叫肉卷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