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規(guī)矩

2020-7-1 19:03 原創(chuàng)

中國老規(guī)矩,這就是教養(yǎng) 

洞見 
3天前56評論 
中國老規(guī)矩,這就是教養(yǎng) 
作者:國粹君 

來源:國學(xué)精粹與生活藝術(shù)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yù),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nbsp;

規(guī)矩兩字,也頗有深意。 

“規(guī)”字 左邊是“夫”,“矩”字左邊是“矢”,“夫” 和“矢”都是象形的“箭”。 

以“箭”設(shè)偏旁,意思很清楚。 

箭自然要有方向,有目標(biāo),有標(biāo)準(zhǔn),且方向要正確,目標(biāo)要準(zhǔn)確,方能“矢志不移”。 

“規(guī)”字的右邊是 “見”,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站著的人,頭上長著極夸張的大眼睛,表示自己眼睜睜地監(jiān)視監(jiān)督。 

“矩”字的右邊是“巨”,即一個人手持量具在測量操作。 

漢字以形求義,規(guī)矩兩字本意是講“成”方圓的工具,引申則是講規(guī)矩全靠應(yīng)用踐行才有意義。 

這說的是法則、規(guī)范、標(biāo)準(zhǔn),即大家都要遵守的行為界線和約束。 

中國老規(guī)矩,這就是教養(yǎng) 
自小我們的父母就教導(dǎo)我們要懂規(guī)矩,比如大人說話小孩子別亂插嘴的規(guī)矩; 

上學(xué)時見到老師要懂規(guī)矩開口先叫“老師好”; 

出來工作后經(jīng)商要懂得商場上的規(guī)矩; 

為人父母的時候還要教導(dǎo)自己的孩子學(xué)規(guī)矩...... 

張岱年先生曾說: 

“一個對本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種歸屬感;一個對自己的傳統(tǒng)不懂得繼承發(fā)揚的民族,便無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nbsp;

無論時代怎么變遷,有些老祖宗傳下來的老規(guī)矩,我們不能丟。 

中國老規(guī)矩,這就是教養(yǎng) 
01 

居家 

1. 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2. 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3. 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4. 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5. 徐行后長,不疾行先長。 

6. 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7. 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8. 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9. 食時不嘆,不訓(xùn)斥子弟。 

10. 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11. 不挑剔食之美惡。 

12. 坐、立、行走當(dāng)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fēng),臥如弓。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中國老規(guī)矩,這就是教養(yǎng) 
02 

外出 

13. 衣冠不求華美,惟須整潔。 

14. 見長者,必趨致敬。 

15. 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16. 路上不吸煙,不嚼食物,不歌唱。 

17. 乘車見長者必下,見幼者亦須與之頷首為禮。 

18. 夜必歸家,因事不能歸時,必先告家人。 

19. 車馬繁雜沖區(qū),不招呼敬禮。 

20. 不立在路上久談。 

21. 不走馬路中間,越路須先向左右看清,不可與汽車爭路。 

22. 行走時,步履宜穩(wěn)重,并宜張胸閉口,目向前視。 

23. 遇婦女老弱,應(yīng)盡先讓路讓座。 

24. 途次有人問路,須詳為指示;問路于人,須隨即稱謝。 

25. 一人不入古廟,兩人不看深井。 

26. 逢橋先下馬,過渡莫爭船。 

27. 在舟車上或飛機(jī)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隨便涕痰。 

中國老規(guī)矩,這就是教養(yǎng) 
03 

上學(xué) 

28. 升降國旗及唱國歌、校歌時,肅立示敬。 

29. 師長上下課時,起立致敬。 

30. 向師長質(zhì)疑問難,必起立。 

31. 路遇師長,肅立道旁致敬。 

32. 聽講時,應(yīng)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腰,翹足。 

33. 考試時,不交頭接耳,或左顧右盼。 

34. 安其學(xué)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中國老規(guī)矩,這就是教養(yǎng) 
04 

吃飯 

35. 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36. 入座后不橫肱,不伸足。 

37. 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 

38. 主人親自烹調(diào),須向主人禮謝后食。 

39. 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40. 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給人敬酒時,自己的杯子一定要放的比對方低。不許反手給人倒水或倒酒。 

41. 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42. 箸匙不向碗盤頂心取菜取湯。 

43.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攪。 

44. 匙有余瀝必傾盡,方再入公食器中。 

45. 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46. 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47. 食勿響舌,咽勿鳴喉。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能吸溜。 

48. 問別人是否要添飯,不能說“要飯”。 

49. 吃飯的時候不能玩手機(jī),咳嗽必轉(zhuǎn)身向后。 

50. 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51. 碗中不留飯粒。 

52. 不對人剔牙齒。 

53. 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 

54. 起席,主遜言慢待,客稱謝。 

55. 宴畢,主人進(jìn)巾進(jìn)茶。端茶杯端飯碗,一定要雙手端著側(cè)邊或底邊,不能五指叉開從上手指抓著茶杯或碗邊。 

56. 吃飯如必須講話,須避免唾沫入公器中,忌說晦氣話。 

57. 有的孩子老人寵愛,可以挨著老人坐,但座椅不可以高過長輩。 

58. 吃魚時不能說“翻”:應(yīng)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zhuǎn)一面,叫做“掉頭”。 

59. 不能用筷子敲碗盤,筷子不能立插在米飯中。 

60. 吃飯時要兩個手都在桌面上,手要扶碗,不許吃飯咬筷子。不許用一根筷子插來吃。 

中國老規(guī)矩,這就是教養(yǎng) 
05 

說話 

61. 初見面之人問姓,曰貴姓,問名,曰臺甫。自說姓曰敝姓某,說名曰草字某某。 

62. 有親戚世交者,應(yīng)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稱。普通稱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稱曰弟。老者長者,稱曰老先生,自稱曰后學(xué),或稱自名。 

63. 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稱自父母,曰家嚴(yán),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伯,母稱伯母,自稱晚或侄。 

64. 稱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稱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見人之祖父祖母,稱太老伯,太伯母。自稱己名即可。 

65. 稱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稱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稱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稱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見人之兄弟,稱幾先生,或幾兄,自稱小弟。見人之姊妹,統(tǒng)稱幾姐,稱自曰小弟。(書款則稱侍) 

66. 稱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稱自妻,曰拙荊或賤內(nèi)。見人之妻稱嫂,自稱己名。(女子可自稱妹) 

67. 女子稱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稱自夫,曰外子。見人之夫稱某先生,自以避免稱呼為佳,如必要時,只稱本人即可。 

68. 稱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稱人女曰令愛,或女公子。向人稱自子,曰小兒,女曰小女。見人子稱世兄,自稱弟,稱女曰世姐,自不稱。 

69. 稱人之孫及孫女,曰令孫曰令女孫。向人稱自孫,及女孫,曰小孫,曰小女孫。見人之孫及女孫,稱幾公子幾小姐。 

70. 稱人或稱自之已故上輩,統(tǒng)加一先字。如稱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稱自之故父母,曰先嚴(yán)先慈之類。稱人已故下輩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稱自故下輩,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71. 稱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稱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見人之姑丈姑母,稱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稱老伯及老伯母。 

72. 稱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稱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見人之舅父舅母,稱謂仿前。 

73. 稱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向人稱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見人之岳父母,稱謂仿前。 

74. 稱人之內(nèi)侄,曰令內(nèi)侄。稱人之甥,曰令甥。稱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稱自內(nèi)侄,甥,婿,曰敝內(nèi)侄,曰舍甥,曰小婿。 

75. 稱人之親友,曰令親曰貴友。向人稱自親友,曰舍親敝友。 

76. 稱人之師,曰令師,生曰令高足。向人稱自師,曰敝業(yè)師。稱自生曰敝徒。自稱師,曰夫子或吾師。稱自曰受業(yè),或曰門生。 

77. 稱人之長官,曰貴某長(院部廳局等)。稱人之屬員,曰貴部下或貴屬。向人稱自長官,曰敝某長,稱自屬員,曰敝同事或敝屬,稱其某姓某職亦可。 

78. 稱人之主人,曰貴上,稱人之仆,曰尊紀(jì)。向人稱自主人,曰敝上;稱自仆,曰小價。


回應(yīng) 舉報
贊1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