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娃這件事,爸爸真的只是豬隊友嗎?

2018-4-19 20:46 轉載 · 圖片11

有一個比較悲觀的說法:男人這個物種會在五十萬年以后滅絕掉。

五十萬年對我們來說,也不用特別擔心。

但就像有人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

作為男人、作為父親這個功能,是不是還存在?換句話說,這個社會還需不需要男人?的確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Charpter 01

75萬年前,養(yǎng)家的,是女人

人類社會是從75萬年前開始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男人是做為一個輔助的符號存在的,起決定作用的是女性。

目前也許正在重新恢復這樣一個狀態(tài)。

在早期,最早讓人能夠存活下來的食物,是從樹上采集能夠果腹的東西,就像現(xiàn)在的素食主義。

要是打一些野兔子啊什么的,那都是偶然的。

因此,男人在那個時候的作用大概就相當于提供精子。

而女人,不僅要生孩子,還要養(yǎng)孩子,還要維護家庭。

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處于女性起主要作用的母系社會。

Charpter 02

父親的第一個功能:掙錢

男性角色的改變是從馴養(yǎng)動物開始的,包括狗、豬牛、雞鴨的馴養(yǎng)等等;再就是鐵器的產(chǎn)生。

鐵器社會的產(chǎn)生,使得男性的肌肉力量和女性肌肉的差異,這一優(yōu)勢就出來了。

有鐵器,有弓箭,男人就可以出去打更大的動物。人類就發(fā)展到可以吃到肉了。

劉德華在某個電影里就說“跟我走,有肉吃啊”,這說的就是男性的功能。

父親的功能突出的原因,就是因為它能夠給家里帶來更多的能量。

誰打回更多的肉——就像現(xiàn)在的男人誰能夠掙更多的錢。

它在隱喻的層面、象征層面是一樣的,他就是真男人。

就像現(xiàn)在說來說去的話:這個男人是不是能夠養(yǎng)家糊口,怎樣養(yǎng)家糊口?

以6、70年代為例:

那個時候說嫁什么樣的人,一定要嫁軍人對吧,因為他孔武有力,像男人的這種堅強、有力量,是一種有保障;

有些是糧食的保障,這是什么樣的人?糧店的師傅,有糧票。

還有屠夫。你看現(xiàn)在有誰嫁屠夫?

那個時候,像這一類職業(yè)的人,特別容易得到女性的青睞,姑且不說,你要不要、喜不喜歡這個人。

按照馬斯洛說的,如果最基本的生存都有問題,那首要考慮的是:能不能夠把我的孩子養(yǎng)大。

要說在八十年代初哪一部分人的職業(yè)比較俏,那就是列車員。

列車員能夠走南闖北、倒倒煙、買賣電子表,能夠帶很多錢回來。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男性這個角色,雖然職業(yè)有所變化,但是它的功能沒有變化——

要帶肉回家、要帶錢回家,要能夠養(yǎng)家糊口。

所以,曾奇峰老師說過一句話:如果你不能帶錢回來,你還不如留給你的孩子一個忙碌的背影。

這就是非常矛盾的所在。

為什么呢?很多家庭都有缺失的父親,缺什么東西呢?

缺錢。

沒錢回家,老婆也看不起。

他就想:那我就不回來了唄。

兒子或者小孩子,看到媽媽對爸爸沒有好臉色,爸爸在孩子面前也抬不起頭——

“那干脆我就留一個脊背,留給孩子就是忙碌的”。

要是忙碌就好了,關鍵是根本都不著家,而且留下的是一個缺失的背影……

 

進入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開始打仗,這時候當然就是以男性、男權為主了。

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各地的男性,都居心叵測地給女性設置了一些障礙。

比如說蒙面、裹足……中國裹了上千年的小腳,基本上是從宋朝一直到民國才慢慢的把這去掉。

裹了這么多年的腳,也沒有讓它基因發(fā)生改變,女人的腳該大的還是大。

在西方,女性長時間穿高跟鞋,如果照X光片,其實跟裹腳的圖片差不多。不同的是,高跟鞋是女性自愿穿的。

總而言之,在我們的這個社會里,血緣父親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

特別強調:他要繁衍,保證他的種能夠傳下去。

他出去打獵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家里有他的孩子,妻子等著他拿肉回去,如果不帶肉回去,他的種就傳不下去。

換到現(xiàn)在來說,父親要出去掙錢,不能把錢全部在外面花掉。

現(xiàn)在一些父親在外面花天酒地,賺了錢再把錢花掉;或者到外面去賭博,甚至要回來找他的妻子要錢,這個就搞反了。

父親的第一個功能就是不僅有本領打到動物,還要有能力去克制自己的欲望,要把肉帶回家去。

換句話說,就是能夠掙錢,還能夠把錢攢著帶回家里。這是父親很重要的一個功能。

因此,女性在選擇配偶的時候,我們就不要怪女性物質化了。

丈母娘的剛需也意味著男方的家庭是不是能夠提供物質保障,這和原始的“父親的功能”的意象有關系,當然現(xiàn)在提供這些剛需的不一定都是男性。

Chapter 03

父親的第二個功能:照顧孩子

男女在陪孩子的方面,功能是不太一樣的。

比如,我們在「 嬰兒觀察 」的錄像里看到,每當孩子在床上玩,要爬近母親的時候,父親都把他拉開。

這個孩子大概七八個月,剛剛能夠爬。

他每次在床上,剛剛能夠接近母親的時候,母親就迫不及待地要沖上前去,要讓孩子觸碰到她。

每當孩子快要觸到母親的時候,父親就把他拉開。

所以學員們看錄像的時候,在場的女學員都義憤填膺,認為這個爸爸太不負責了,把孩子當玩具。

這就是父親帶孩子和母親不同的地方。

母親總是急切地看著孩子、迎上去,趨近孩子;

父親是和孩子看同一個方向的,向外探索,并加大孩子難度的。

這是父親和母親很大的不一樣。

換句話說,在陪孩子玩兒方面,母親傾向于接納孩子,并且減低孩子的難度。

母親的功能是接納、理解的功能。

父親的功能是鼓勵,陪孩子一起承受挫折的功能。

所以,即便在家,同樣是陪伴,但是父親和母親陪伴的功能在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

英國有一個內科醫(yī)生也是精神分析師,叫做邁克·巴林特。他和妻子一起組建了“巴林特小組”,主要是處理醫(yī)患關系的。

巴林特在去世之前提出來一個叫做「 震顫 」的概念 —— thrill,有三點意思:

第一就是接近危險;

第二就是失去控制;

第三就是恢復安全。

他之所以提出這三個標準的原因是,這三個標準跟父親的一個動作有關系,所以他把它合稱為震顫。

他列舉了震顫的三個重要現(xiàn)象:蕩秋千;玩旋轉木馬;父親的高拋動作。

想一想蕩秋千:如果媽媽陪著孩子蕩,媽媽只能蕩來蕩去蕩一下;

但是父親在蕩的時候,力度就很大,蕩得很高的時候,孩子就接近了那種心跳加速的危險。

一般來說,父親的力量要大一些,但是父親被孩子的尖叫聲所激勵,你越是尖叫父親就是越是往上推,旋轉木馬也是這樣。

還有拋孩子的動作。母親很少做,她沒這么大的力量,也沒有這個膽量。

但是父親在把孩子拋到頭上的時候,他還是很淡定的。

所以就拋孩子同一個動作,也會導致孩子不同的心理感受。

你身上有什么結構,你就有什么樣的心理結構。

你有乳房,那么這個乳房就總要去喂奶,你有子宮,子宮就要去生孩子。

同樣的,你如果是有肌肉,那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你的肌肉就總是要把孩子往上拋。

父親的動作和母親的動作就構成了一種差異性。

第1個差異性:

孩子在高空中看到父親和母親的不同的表情——

母親是驚悚的,父親是淡定的。

所以表情就構成了他內心奇特的印記——

母親是關心我的,父親是接得住我的。

第2個差異性:

在這個高空的動作中他有這種感覺,那就是“我是被允許高于父親和母親的”。這當然都是心理上的印象。

我們以前有很多的高拋的動作,比如在學校里面玩單雙杠、跳木馬什么的。現(xiàn)在學校里誰還敢有這種類似于父親的高拋動作的項目存在呢?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摔了,家長不要找學校鬧死。

所以沒有誰愿意做這種危險的項目了,全部都撤銷了。

巴林特提出震顫的意義,并且把它和父親的功能聯(lián)系起來,他主要想指出:

孩子心理發(fā)育的兩個重要的特點——

第一,孩子通過這種活動,能夠感覺到父母親對自己不同的關照。

父親接得住自己,很輕松、很自信的;

母親關心自己,因為母親只有把自己抱在懷里的時候她才會放松,充滿微笑。

無論如何都是被父母親關注的,但關注的感受不一樣。

第二,孩子在被高拋起來的時候,他唯一的感覺就是失重。在空氣中,這種感覺是如此之自由和沒邊界。

你們如果沒有跳過傘,沒有蹦過極的話,可能在坐飛機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失重。

因此,巴林特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自發(fā)性。

一個人不知道他的潛能有多大,所以通過被高拋而短暫失去控制的感受,逐漸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去探索危險、接近危險,但又能恢復正常的事情。


現(xiàn)在的一些大學生,年齡已經(jīng)很大了,但是不知道什么是危險,比如說到無人區(qū)去,不帶GPS,不帶電話,說走就走,有時惹一大堆麻煩。

所以小時候父親的這種功能就是帶孩子去探索,并且鼓勵孩子探索更大的危險,他在后面接著。

那么這個孩子,就有探索世界的能力,又能夠知道界限所在。

所以,父親的陪伴和父親的托舉功能,跟媽媽的功能如此不同,但又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

可以想象,孩子在父親的陪伴方式之下對自然界充滿了興趣,但是同時又有邊界。

缺少了父親的這種功能,這個孩子就會越來越多的顯示出女性的那部分。

比如說喜歡打扮,打扮得特別精致,喜歡宅在家里,不愿意去這去那。

現(xiàn)在是不是有點搞反了?

女孩子反而容易出去,男孩子宅在家里,成為精致的男孩兒。

不過,電影《戰(zhàn)狼2》一下子搞了差不多二十個億,是不是有一個跡象,男孩子是應該去打打鬧鬧一下?

Chapter 04

男人獨有的功能:當英雄

還有個比較大的功能,是父親的功能中母親沒有的,是男性獨有的。

第一個就是英雄功能。

英雄,有這樣的特點:

第一,他能夠有號召力,能夠做出表率和榜樣的作用。

英雄其實就是要被神化,并從正常人中產(chǎn)生。他能夠做一些犧牲自我的事情。

這個英雄,也是有變異的,現(xiàn)在的英雄就換了一種說法叫偶像、歌星、影星。

你很難接觸到的——而且最好不要接觸到,因為你接觸到以后他很有可能就不是你真正內心中的英雄了。

第二跟成功有關。人們都喜歡英雄是成功的。

換句話說,把這個概念強加到父親的功能上,我們會要求父親是個英雄。

跟曾老師聊天的時候,他說女兒小的時候,看見他不費吹灰之力把一個汽水瓶的蓋子打開了,女兒以無比崇拜的眼光看著他。

因為作為小孩兒,她打不開汽水瓶子。所以,在小孩的眼中,自己的父母親,特別是父親,就是英雄。

比如我父親,他跟我說他早年在船上工作的時候,晚上醒來,一摸,自己在江里,長江江底,頭頂著船底,然后,他就摸著船底爬上來了。

我聽到這個故事就特別崇拜他,因為,我們可以說是在長江邊長大的,在船上玩兒的時候,經(jīng)常聽說死人的事情——

在江邊游泳,你會被旁邊的躉船吸進去,而我爸爸竟然睡覺起來說他在船底下,還可以從船底慢慢地爬出來。

長大了以后,逐漸明白了,原來他是喝醉了酒要吐的時候一頭栽到江里去了。父親很幸運,從江里爬了上來。

但對小孩兒來說,他對父親的這種崇拜是從某一件很小的事情展開來的。

英雄不論出處,你只要是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做到了孩子做不到的事兒,孩子就會特別的崇拜你。

所以,英雄是每一個小孩子內心中的情結。

英雄還要是成功的。

最近看了一個印度的片子很有意思,印度人在閱兵的時候,從中國進口景德鎮(zhèn)的瓷器。

進口瓷器去干嘛呢?在軍事檢閱的時候讓人飛踢。

這戰(zhàn)士一腳踢過去,瓶子沒破,就換了一個士官。

士官一腳踢過去還是沒破,就換個了更高級別的士官,但都還是踢不破。

最后,他們只好尷尬地抱著景德鎮(zhèn)瓶子完成了檢閱。

后來這被當笑話,“哎呀,景德鎮(zhèn)的瓶子質量太好,以后不從他們那里定瓶子了”。

現(xiàn)在的問題是父親做了英雄的功能,但是不是只有成功的?

看西方的一些歌劇,我們會發(fā)現(xiàn),真正感動人心的,是失敗的英雄。

中國最悲壯的一句話叫做“雖千人,吾往矣”。

雖然那個地方有上千多人在等著我,有危險,我也要去。比如鴻門宴、藺相如、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類故事……

孔子還說,顏回賢已,他的學生顏回只有一杯水一碗飯,卻還是能夠耐受寂寞。

失敗的英雄知道不會成功,知道自己必將要死,但他還是要去。

這是父親的形象。和平時的印象不太一樣,就是在真正危險的時候,有多少人,像泰坦尼克號,要讓老人和女性、兒童先走,然后樂隊還在那兒優(yōu)雅地拉著提琴。

父親的功能,歸納如下:

1. 跟母親一樣的功能,有陪伴、支持功能;

2.養(yǎng)育方面,帶肉回來、帶錢回來;

3. 英雄功能,做孩子的榜樣。

所以,現(xiàn)在拼爹,拼的是什么東西呢?

拼的是爹的社會地位和金錢嗎?

不。實際上,是拼爹平時跟孩子在一起,傳遞給他的這種理念——

有沒有讓他更有探索能力?

有沒用使他更有開放性地和外界溝通的心態(tài)?

有沒有一個能夠把自己拋到接近危險、但也知道邊界的境地里去?

這些才是父親的功能。

來源:十分心理


回應6 舉報
贊2
收藏2
6年前
唉!我們家的真的是豬隊友,什么功能也沒有。
6年前
非也!是備胎??????
6年前
爸爸能幫助execution 就已經(jīng)很好了
6年前
規(guī)劃和細節(jié)和操心方面還是要靠媽媽的
6年前
五十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6年前
豬隊友自己還是個孩子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