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劍橋,沒有野蠻的中國游客,只有一群焦慮的家長

2017-9-6 17:33 轉(zhuǎn)載 · 圖片8


不久前看到國內(nèi)報道:中國游客擠爆劍橋、牛津等英國著名學府。檢索發(fā)現(xiàn),中文消息的來源,是綜合翻譯了兩家英國報紙的報道。原文并沒有單獨針對中國游客提出批評,但是一經(jīng)中國自媒體的大量轉(zhuǎn)載和傳播,把“中國游客塞滿英國”跟“劍橋人大喊受不了”聯(lián)系在一起,給人感覺發(fā)生了恐怖的 “占領”事件,似乎中國游客又招來了非議。


情況究竟怎么樣呢?

帶著好奇心,我在周末去了一趟劍橋。

走出劍橋火車站,就能發(fā)現(xiàn)零星的中國游客。步行前往劍橋,一路上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同胞,聽到了天南海北的中國口音。

時近中午,原本狹窄的人行道變得更加擁擠了。路邊出現(xiàn)的中餐館引發(fā)了一個中國游客的歡呼。我理解這是鄉(xiāng)愁的爆發(fā):身處以暗黑料理著稱的英國,中餐是撫慰中國人靈魂的不二選擇。

劍橋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學院,也有不錯的博物館和田園風光,中國游客的興趣點在哪里?我追隨觀光客的腳步,大致捕捉到他們的喜好清單:

銀街。路邊有旅游指示牌和賣熱狗的攤位,是游客上下船的起點。站在橋上有很好的視野可以看到著名的數(shù)學橋,非常適合歇腳和碰頭,因此成了游人扎堆的地方。

劍河撐篙。劍河包圍著大學城,河邊散布著幾處乘船點。40分鐘15鎊,或者1小時18鎊。乘客坐上平底船,一邊暢游劍河,一邊聽撐篙的船夫講述劍橋故事,成為劍橋一景。有些拐彎擁擠的水域發(fā)生了堵塞,猶如碰碰車。網(wǎng)上“游船擠爆劍河”的照片即取景于此。從一個記者的觀點,應該是取景的角度問題。坐船的中國游客很多,粗略統(tǒng)計,大約占了全部乘客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也還正常。

我查到《衛(wèi)報》報道的評論區(qū),并沒有看到留言專門指責中國游客堵塞劍河,而是批評游船拉客騷擾了游客和行人。游船有不同公司經(jīng)營,競爭激烈,目前劍橋也加強了監(jiān)管。


三一學院。門前的一棵蘋果樹引吸了很多游客圍觀拍照。據(jù)說這是當年牛頓冥想、被蘋果砸中的那棵樹。再一問,又被告知只是當年那棵樹的后代之一。這是慣常的宣傳伎倆,并無人當真。中國游客說笑著散去。


國王學院。午后大批的中國游客集合到國王學院門前的廣場。國王學院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教堂,穹頂高達24米,支撐跨度12米,令英國人驕傲的是,這種高難度的建筑完成于1515年。不過最吸引中國人的,卻是教堂不遠處的一塊石頭,那上面刻著中國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著名詩句。

向路邊賣紀念品的商販打聽,起初擔心英國人不熟悉徐志摩,剛開口說“請問,有一位中國詩人,為了紀念他……”

“你是找那塊石頭吧”,不待我們說完,商販就熱情地指給我們國王學院的后門,并開玩笑說,“如果你告訴門衛(wèi),那個詩人是你的叔叔,沒準他會免費放你進去?!?br>
免費當然是不可能的。劍橋很多學院都是收費參觀的。據(jù)說發(fā)現(xiàn)中國游客不愿意花錢去參觀教堂,國王學院就把這塊石頭圈進了收費區(qū)域。

我遇到一個青島來的家庭,丈夫和妻子正在商量花9鎊門票錢看一塊石頭值不值?這也是我的疑問。

“合人民幣80多塊呢?!逼拮诱f。

丈夫有些不甘心,“來都來了?!?br>
妻子說:“你知道徐志摩是誰嗎?!”

“不就是詩人嗎!飛機失事完蛋的那個?!?br>
“不要亂講?!逼拮颖硎举|(zhì)疑。

丈夫掏出手機上網(wǎng)查,然后興奮地回應,“就是飛機摔死的嘛!很慘的一個人。”

最后,他們決定不花9鎊去看那個很慘的詩人。我覺得他們很明智。


進入國王學院,遇到的中國游客都在相互打聽:徐志摩的石頭在哪里?

石頭潛伏在通往后門的小路邊,看上去很普通,上面刻著兩行詩,還是鋼筆字體,也沒署名。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徐志摩的這幾句詩傳播甚廣,在中國人心目中留下了劍橋很浪漫的印象。中國游客追捧劍河撐篙的原因,也是因為《再別康橋》寫過“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中國游客在石頭前拍照,也并沒有表現(xiàn)得特別狂熱。畢竟徐志摩是過去年代的詩人,詩歌只是小眾文化。


“為什么徐志摩這么有名?”一位女士問她的同伴。

“就是比較有才華,” 同伴想了一會兒補充說,“還有他跟陸小曼的事情?!?br>
私生活和情詩都是很好的傳播話題,徐志摩的石頭印證了這點。

有個游客告訴我,“劍橋用中文刻石頭,代表了對于中國人的尊敬和認可?!?br>
劍橋大學培養(yǎng)了近百名諾貝爾得主、十幾位英國首相、許多國家總統(tǒng)。徐志摩并非劍橋的著名人物。他不是劍橋的正式生,只在1922年在劍橋游學不足一年,按照他的話,就是“每天忙著散步、劃船、騎自轉(zhuǎn)車、抽煙、閑談、吃五點鐘茶、嘗油烤餅、看閑書”。跟今天的觀光客正在做的事情沒什么二致。

在莊重的國王學院,有這么一塊刻著中國字的石頭有點兒奇怪,它似乎專門為滿足中國人的自尊心和好奇心而特意設立。

我檢索到錢江在線2012年10月23日的一則報道,采訪了訪問杭州的劍橋教授麥克法蘭。正是麥克法蘭促成在劍橋為徐志摩立碑石,而原因“主要考慮到可以吸引中國游客,可以給學校賺點錢”。我覺得英國人很聰明。

我在劍橋住了一晚。第二天是個星期天,游客比第一天還多。此時已是八月中旬,暑期臨近結(jié)束。中國游客中,一個最大的構(gòu)成部分是游學營。


街上到處是排隊游覽的中國孩子。他們穿著不同的隊服,口音五花八門。因此可以判定來自不同的教育機構(gòu)以及祖國各地。

菲茨威廉博物館門口,我遇到一隊內(nèi)蒙古來的游學營,學生們盤腿坐在門前的地上填寫“英國夏令營問卷調(diào)查”。這是有中國特色的場景。因為帶隊老師站在一旁,我看到大部分學生都在“滿意”一欄打勾。

我跟一名坐在臺階上的帶隊老師聊了聊。他告訴我,他們學校跟旅行社合作,組織100多個初一初二的學生,一半時間學習,一半時間游玩,住在當?shù)厝思依镞M行“浸入式”游學。行程兩周。

夏令營的費用幾何?老師不愿意講,說“我不太清楚哎”。

據(jù)我所知,旅行社和學校合作搞游學營,會提供幾個免費名額,學校也會以此作為老師的福利。我從學生那了解到,兩周的游學費用是3萬多元。

這基本是目前海外游學營的行情。在一家商鋪前,我遇到一個海南來的小學生,他參加的18天游學團也是3萬多元。

組織游學團的機構(gòu)五花八門,既有學校和教育中介機構(gòu),也有旅游公司,還有家長自發(fā)組織。

西安的一個教育機構(gòu)的負責人程梅藝告訴我,今年一個現(xiàn)象是,“由社群自發(fā)組織的游學團特別多”,她說,“因為出國的人多了,信息對稱了,很多朋友圈里的媽媽也會自己組團去英國和美國游學?!?br>
花錢讓孩子來到劍橋或者牛津,以及美國的常春藤大學去游學,中國家長的目的顯然不只是泛舟河上和詠誦情詩。

一名送孩子參加了游學夏令營的家長說,這是為了讓孩子了解國外的生活,為將來到國外讀書和生活預熱鋪路。

中國家長顯然是更具責任心的家長,都喜歡寓教于樂。劍橋著名的“蟲子吃時間”——寓意時間一去不回——的裝置藝術(shù)前,一個媽媽教育兒子:“一定要珍惜時間好好用功?!?br>
這些畫面也許會植入孩子的心里,當他們返回競爭激烈的中國,想偷懶或者玩手游的時候,這只啃噬時間的蟲子會時刻在眼前晃動,折磨他們的良心。

整體上,中國游客比過去表現(xiàn)文明??磥怼拔拿鞒鰢巍钡男麄髡谏钊肴诵摹韯虻囊膊皇琴徫飯F,因此沒有出現(xiàn)排隊掃貨的壯觀場景。有孩子的地方少不了吵鬧,但這是天性而非粗魯,人們并不介意。我倒覺得中國孩子過于乖巧和沉默,也許家長付出的不菲金錢以及對未來學業(yè)的期望,讓旅行變得壓力重重。


兩天的時間,我大致得出結(jié)論:游劍橋的中國人的確很多,但還不足以“占領”劍橋及英國。只是亞洲人的長相比較顯眼,有組織的游學團加深了中國人蜂擁而至的印象。

翻看衛(wèi)報原始報道的評論區(qū)發(fā)現(xiàn),并沒有人指責中國游客“侵略”英國。一個讀者留言,我在劍橋住了四十年,并沒有遇到很離譜的游客。還有人留言,假期只是幾個景點人比較多,只要注意避開就行了。

一個讀者說,現(xiàn)在是歐洲的假期,除了中國人,還有大量的西班牙人、俄羅斯人、意大利人、法國人。簡言之,歐洲各大景區(qū)人滿為患,都是一個德行。

英國衛(wèi)報的報道也是客觀的。但是一經(jīng)各路自媒體的傳播,造成了中國游客飽受非議的錯覺,就脫離了實際。

事實上,劍橋以及英國很歡迎中國游客。我遇到的英國人都很熱情?,F(xiàn)在就連劍橋古老的撐篙活動也有了中文解說。這很像八十年代初日本經(jīng)濟崛起的時候,世界各地的機場和景點開始出現(xiàn)日文解說,現(xiàn)在則是中文。

可以看到,中國的消費力量十分強勁,這股力量正在改變很多地方,并且已經(jīng)影響了世界。

另一方面,中國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還很稀缺,存在著過度競爭的問題,空氣污染等問題也很嚴重,中國人也有“名校情結(jié)”。在具備了經(jīng)濟實力之后,一些家長把孩子的教育都轉(zhuǎn)向了海外,希望學成回國之后,在競爭激烈的就業(yè)市場占據(jù)優(yōu)勢位置。

但是來自教育機構(gòu)的提醒說,有些家長送孩子參加游學營有些盲目。前述西安的教育機構(gòu)的程梅藝女士說,有些游學團其實只是旅游團,“有的只是走馬觀花,這是把雙刃劍,如果體驗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對游學的感受?!?br>
臨近傍晚,中國游客喜歡攀登教堂的塔頂,作為“結(jié)束美好行程”的收尾。在各國游客的留言簿中,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中國游客的留言,其他國家的游客大多贊美美麗的景色,中國游客的留言卻流露出對未來的期許。

一個中國游客寫道:國強民富。

另一個寫道:平安健康!寶寶努力學習可以來劍橋讀書!


登塔望遠,劍橋盡收眼底。站在高處會對未來產(chǎn)生很多遐想。中國家長給子女的未來規(guī)劃了一個遠景,這些家長大部分都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他們始終認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形成了一種社會共識。中國孩子從小就被灌輸為未來做好準備,去接受挑戰(zhàn)。過去幾十年,正是這股拼搏的力量改變了中國。

提醒下,中國的十一黃金周就要到了,那才叫人山人海。相比之下,游學營只是毛毛雨。請?zhí)嵩缱龊脺蕚洹?/p>

來源:大家,文:楊猛


回應5 舉報
贊4
收藏4
7年前
中國人的焦慮真是已經(jīng)無處不在了,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愛打拼
7年前
作者真是不錯,親身去驗證,也對各種現(xiàn)象溯源。自己也要學習這種精神
7年前
環(huán)境挺不錯的,有錢人真多,兩周3萬左右
7年前
看到蘋果樹的后代,覺得能躺下面被砸也挺好的
7年前
確實是!感覺現(xiàn)在的國人,尤其是家長!都很焦慮。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