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中都住在一位蛤蟆先生

2022-5-6 11:55 原創(chuàng)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與其說是一本心理學啟蒙書,不如說是一個人心理變化歷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2538人有 · 評價904 · 書評25[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20-07

依賴

剛登場時,蛤蟆先生依賴性十足。

從來不做三思而后行的決定,要么沖動地做一個必然會追悔莫及的選擇,要么依靠身邊的朋友建議,比如老獾、河鼠、鼴鼠等。甚至連去進行心理咨詢,都是朋友們的“要求”,仿佛只有這么做,才能逃脫自己選擇帶來的責任。

心理咨詢的時候,蛤蟆不斷地問蒼鷺“我能好起來嗎?”“我該怎么做”,潛意識中,蛤蟆在依賴著蒼鷺,希望蒼鷺能手把手地指示正確的方向,希望能得到蒼鷺的認可。

這就是我們的兒童心理狀態(tài)——依賴。兒童,作為一個非常弱小的存在,對未來的一切都很茫然無知,身邊只有自己強大的父母,不停地說:“你該這么做!”“你不該這么做!”無法反抗,更不知道如何反抗,只能依賴。

剛出生的嬰兒,離開媽媽的懷抱,潛意識就會”哇哇“地哭;親人離開自己的視線,就會覺得恐慌;離開家去往陌生的環(huán)境,會覺得孤單;面對需要抉擇的場景,不自覺地將目光移向別人。這一切都是兒童心理狀態(tài)里的”依賴“在作祟。

反抗

第三次心理咨詢的時候,蒼鷺給蛤蟆留了一個”作業(yè)“,對”作業(yè)“這個詞極度敏感的蛤蟆,忍不住找了一堆借口,抱怨了一番。

第七次心理咨詢的時候,蒼鷺循循誘導蛤蟆去探求所有不快樂的根源,蛤蟆怪自己的父母、祖父、朋友……蒼鷺不斷地追問,蛤蟆內(nèi)心有了不滿,他認為蒼鷺期待的答案是”自己“。雖然這不是蒼鷺期待的答案,但是蒼鷺的行為仍激怒了蛤蟆內(nèi)心的反抗小因子。

每一次咨詢中,蒼鷺都會問到“你怎么想呢?””你的答案是什么呢?“,對于蒼鷺的問題,蛤蟆一次比一次生氣,內(nèi)心的憤怒和反抗情緒也在不斷地增長。終于在第九次咨詢的時候,蛤蟆爆發(fā)了,反抗了。

憤怒,是人類基本感情中的一種。雖然表現(xiàn)形式不一樣,但是憤怒是存在于每一個人的心中的。有的人會默默地藏在心里,變得逆來順受;有的人慪氣、拖延、抑郁;有的人會表現(xiàn)得很極端,通過叛逆來反抗;

兒童期的孩子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就變成了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慢慢地將自己情感的鐘擺從依賴的一頭,甩到了發(fā)怒排斥的另一頭。

反抗,則是心理歷程的第二個階段。

成長

第一次咨詢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經(jīng)過一番思索,蛤蟆決定繼續(xù)咨詢。自己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 并承擔責任,這是蛤蟆心理歷程成長的第一步。

老獾希望蛤蟆推出校董事會,將位置讓給自己。經(jīng)過五次心理咨詢的蛤蟆,向來自己不做決定,這次他思慮再三,給老獾留了一封信,拒絕了這個建議。學會拒絕,這是蛤蟆心理歷程成長的下一步。

蛤蟆與河鼠、鼴鼠相約一起午餐,經(jīng)過六次心理咨詢的蛤蟆覺得自己的感官異常敏銳,仿佛卸下了習慣已久的盔甲。鼴鼠評價說,蛤蟆開始懂得傾聽了,更加友善、平和了。學會傾聽、共情,這應該是心理歷程成長更高的境界。

最后一次心理咨詢,在自己的人生坐標上,蛤蟆選擇了”你好,我也好“,正如蒼鷺說的”這是一個需要勇氣的選擇“,他不僅為當下做了一個選擇,更是對未來有了一個承諾。這應該是心理歷程成長的最高境界。

寫在最后

河鼠邀請大家一起共進午餐,來紀念蛤蟆的康復,其實應該說是蛤蟆的新生。大家暢所欲言地談到了自己未來的計劃,鼴鼠的餐廳,河鼠的書店以及寫作,老獾的議員工作,以及蛤蟆的房地產(chǎn)公司。

我們必須朝前走,未來可期!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

推薦閱讀

Isabella 2011
Isabella 201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