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初學需要的觀念

2011-9-5 21:53 原創(chuàng)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音樂博客里的文章。博主是臺灣的MuMu音樂學校,可惜很長時間他們的博客不更新了。 
比起大陸的音樂學校播客,感覺他們更加真誠,更加謙虛。理念上,也比較符合孩子的天性及才能發(fā)展。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mumuschool 
其中,對鈴木教學法有很多講述: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65974831_2_1.html ;

這篇文章和小提琴有關(guān),我覺得它基本上涉及了初學者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42a32f0100jfou.html ;

1.「小提琴演奏能力的好壞取決于第一個老師」。 

大部分音樂班或音樂系的老師在接到新生的時候,最常碰到的問題是「學生的基礎(chǔ)不好」。每每要花至少三個月到一年不等的時間重新調(diào)整基礎(chǔ);而學生們每換一次老師,姿勢就要重新改一次,這對師生兩造而言,都是非常挫折的一件事。最糟的是花了很多時間調(diào)整,還不一定就可以把毛病根治。問題多半是出在一開始學琴的時候。如果剛開始學的時候基礎(chǔ)沒打好,姿勢沒有確實地要求、養(yǎng)成了一些不好的演奏習慣,那么這些壞毛病就會根深蒂固融入學生的演奏方式(僵硬的姿勢和緊繃的動作是最常見的「疾病」)。這些長時間累積的習慣性動作,就像慢性病一樣難以根治。以我們的所聞所見,有許多學生和演奏家就是因此無法更上層樓,許多有天分的人也因此無法成為優(yōu)秀的演奏家。所以,不管我們學琴的動機為何,都不應(yīng)該輕視提琴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回應(yīng)6 舉報
贊3
收藏18
13年前
2.先談?wù)撳e誤的觀念。

錯誤觀念一:一般人總覺得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只是要試試看,看看孩子有沒有興趣、有沒有天分,所以老師不用找太好的,先隨便找個音樂老師上上看,如果確定要好好學,到時候再找好一點的老師就好了。
錯誤觀念二:為什么別人學了三個禮拜就可以開始學一些簡單的曲子,而我們家這一只學了兩個月還在搞姿勢?
錯誤觀念三:上課的時候老師負責就好了,在家時孩子自己練就可以,我很忙,沒時間陪他上課練琴。

萬丈高樓平地起,「BASIC」這個字也常常在管理學之中提到,其實打基礎(chǔ)這件事實在是生活、學習、工作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即使我們學琴只是一個嗜好,也應(yīng)該要重視基礎(chǔ)。打好基礎(chǔ)之后,即使是演奏簡單的小曲子,也可以發(fā)出悅耳動聽的音色;沒有好的基礎(chǔ),就只能制造出如「動物遭到蹂躪所發(fā)出的慘叫聲」一般的噪音,一點也達不到「怡情養(yǎng)性」、「培養(yǎng)氣質(zhì)」的效果了。好的基礎(chǔ),可以讓喜愛音樂的人在提琴的演奏上滿足自己心靈的需求,也可以讓有天分、有志從事音樂演奏的人有機會大放異彩。

我認為不論學琴的動機是為了培養(yǎng)嗜好還是培養(yǎng)演奏家,在打基礎(chǔ)的時期要求標準是沒有「專業(yè)」與「業(yè)余」之分的。「學生及家長的全心投入」、「專業(yè)有經(jīng)驗而且認真的老師」這兩件事是塑造「好的開始」的絕對要素。在學琴的一開始,家長就應(yīng)該抱持著「既然要學就好好學,不要讓孩子學成半調(diào)子」的心態(tài),并且引導孩子、灌輸孩子相同的觀念。在開始學琴的前半年,就應(yīng)該常常全家一起去聽音樂會,在家也要常常放音樂,先讓音樂成為全家生活的一部分。這樣小孩子才會把學琴當作是一件和實際生活有相關(guān)聯(lián)的事情,不會一開始就產(chǎn)生懷疑(我為什么要學這個?)和排斥。在開始上課之后,家長應(yīng)該要求和孩子一起上課,如此不但能了解師生上課的實際情形,對孩子的學習狀況完全掌握,同時也可以在孩子平常練習時從旁協(xié)助,以增進練琴的效率;忙碌的家長不如把「陪孩子練小提琴」當作是難得親子共同從事的家庭活動。為孩子打造一個有利于音樂學習的環(huán)境,對學琴及促進親子關(guān)系都有好處。

13年前
3. 「陪練」這件事的重要性

有很多教琴的老師都沒有強調(diào)「陪練」這件事的重要性。提琴家族(大、中、小提琴及低音大提琴)的演奏動作很復雜,兩手要同時進行獨立且完全不對稱的動作,必須依靠極為細膩的肌肉協(xié)調(diào)度,這個特點是所有其他樂器所沒有的,也因此墊高了學提琴的難度。要能夠掌握這些繁復的動作,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困難的,唯一的辦法是靠無數(shù)次的反復練習,就像練投籃一樣。任何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都必須有標準的姿勢、放松靈活的關(guān)節(jié)與肌肉、以及精準無誤的運行軌跡,在練習的過程中只要有任何一個小環(huán)節(jié)沒有確實做好,就很可能養(yǎng)成一輩子都改不了的壞習慣。一般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常常沒有辦法同時兼顧這么多「注意事項」,如果練習時旁邊能有個人幫忙注意、時時提醒他遺漏的部分,這樣就可以大幅減少「越練越錯」的機會。最理想可以執(zhí)行「陪練」任務(wù)的人選莫過于家長了,但是切記陪練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提高練琴效率,而非「監(jiān)督」小朋友是否有認真練習。

13年前
4.如何選擇好的初學老師

我們接觸提琴教學法后,發(fā)現(xiàn)教初學者教得好的老師實在是少之又少,再加上一般人對這方面的認知有限,以致于提琴基礎(chǔ)好的學生仍然是可遇而不可求。我實在無法告訴大家要如何去找好的「初學者專家」,但是我可以告訴各位,有以下條件的老師教初學者應(yīng)該極力避免:

一、沒有經(jīng)驗和基礎(chǔ)不好的老師:很多音樂系的學生都有在教小提琴,但這并不表示他們有能力應(yīng)付初學者,尤其是小孩子,因為音樂系并沒有訓練小提琴老師的課程。音樂系的學生重心仍在學校課業(yè),除非他們很早就開始教琴,而且已經(jīng)有能力開學生發(fā)表會,這表示他已經(jīng)累積了相當?shù)慕虒W經(jīng)驗。還有許多音樂老師,并非音樂系主修小提琴的學歷,雖然我并不否認其中也許多認真教學的老師,但是如果連音樂系的學生都不見得有很好的基礎(chǔ),遑論非音樂系學歷的老師了。

二、天才型的演奏家:教學必須仰賴對于學習過程的深入了解。天分極高的演奏家以其獨特的學習方式達成他人難以比擬的成就,但是沒有經(jīng)歷過嘔心瀝血、絞盡腦汁解決問題的階段,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完全無法應(yīng)用在教學上,他們常常無法了解學生「為什么連這么簡單的動作都不會」。如果他們沒有在教學法上進修,當然也不指望他們能當一個稱職的「初學者專家」。

三、很忙的老師:初學提琴的學生需要老師非常仔細地指導,老師上課時一定要很仔細、很有耐心,有時候甚至應(yīng)該撥出時間幫學生多上幾堂課或幫忙陪練。如果一個老師有太多其他的學生或太多外務(wù),一定會消耗掉很多精力,上課的質(zhì)量也大打折扣,舉例來說,像一些演奏家每年演出三四十次、又兼八個學校的人就不適合教初學者。


13年前
四、團體班:

一對一的教學都教不好了,何況是一對多!千萬不要為了省錢去上團體班。

我們最反對為了省錢而隨隨便便找不合適的老師學琴。不要夢想學提琴可以像學口琴、玩管樂隊一樣,輕輕松松兩三個禮拜就可以弄出一首歌來。要省錢就不要學琴,要學琴就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拜個嚴格的好老師,規(guī)規(guī)矩矩、扎扎實實、按部就班地學。

最后我們要強調(diào)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學樂器絕對不能急」。一定要先把基礎(chǔ)扎穩(wěn)。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大家應(yīng)該按照自己的能力來訂定進度,大部分的人在初學的階段都比較慢,基礎(chǔ)姿勢確立之后就可以開始學許多小曲子,只要是基礎(chǔ)打地很扎實的學生,在學習進階技巧時的適應(yīng)期一定比較短。家長切忌和其他人比進度、比程度。把眼光放遠一點,「爭一世,不爭一時」。

13年前
5. 幾歲可以開始學小提琴

這一點是沒有人能肯定說出一個數(shù)字的,如三歲或四歲,有人認為越早越好,像海飛茲,馬友友等都是3.4歲開始學琴的,但不要忘記他們都是天才,當然我們的小孩也可能是天才,年紀越小的小朋友,肢體掌控力就越弱,而小提琴的夾琴、握弓、持琴、按指及運弓等,都是非常複雜的動作,年紀越小的小朋友學起來當`就越費時、費力。若是4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先進類似奧福班這種以唱歌遊戲玩耍,來啟發(fā)孩子節(jié)奏感及音感的團體班,因為這兩種感覺是摸不到看不到,越早接觸越好,這對音感極度要求的小提琴而言幫助是很大的,之後再學鋼琴,大約半年或一年之後再學小提琴,如此一來孩子有了一點音感、節(jié)奏感以及會看一點五線譜,而且年齡也大了一些,再來學小提琴效果好很多,當然這是最完美的情況,至於這兩種課都上,還是只上一種,以及學習時間的長短,可以實際情況及年齡自行斟酌。

11年前
很棒的文章!對學習其他樂器也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發(fā)布

推薦閱讀

遲寶媽
遲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