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帶著孩子逃離了國學班

2016-8-31 16:23 轉載 · 圖片3


娃讀幼兒園中班時,學校里教他們誦讀《三字經(jīng)》和《弟子規(guī)》,雖然總聽人說《弟子規(guī)》是文化糟粕云云,我倒也不特別介意。反正小孩子又不全懂,只當是鍛煉記憶力了。

讓我驚喜的是,娃很快就能將加在一起足有數(shù)千字的《三字經(jīng)》和《弟子規(guī)》背得行云流水氣貫長虹,連幼兒園老師,都對他強悍的記憶力贊不絕口。

大人常常是得寸進尺的,我閑來又讓他背些《琵琶行》《木蘭辭》之類,不是有很多大師回憶童年,提起那些后來才讀懂的詩句,總說當年略顯盲目的背誦其實是有價值的嗎?況且娃對此并不排斥,憑著小孩子的一股心氣,很快也都能流利地背誦出來了。

有天,一個朋友路過我居住的城市,他是搞教育的,我不無炫耀地提起娃背古詩的事,他認真地建議我,你兒子有這種天賦,可以去上個讀經(jīng)班,你們這里就有一個,做得很不錯。

我按照他的指引,去那個讀經(jīng)班觀摩了一下,不大的一間教室,一群孩子哇啦啦地念書和背書。其中有個小男孩,大概只有三四歲的樣子,圓圓的腦袋,大大的眼睛,皮膚雪白干凈,像是幼年唐僧,居然能將《大學》一口氣背上幾大段,宛然一個未來鴻儒正在養(yǎng)成中。他家里人和別的家長說,平時還經(jīng)常帶他去打坐什么的,修身養(yǎng)性。

我頓時有了時不我待的急迫感,趕緊把娃也送了進來,等到他很快也能將一篇《大學》從頭背到尾時,我備受鼓舞,得隴望蜀,遙想再過幾年,娃應該能將那些典籍都背得爛熟,這種儲備,也算先同齡人一步。

我并不是一個人,娃娃在教室里背書時,大人就在外面聊天,他們大都比我們來的時間長,有的還是穿城而過,長年累月,風雨無阻。他們也覺得現(xiàn)在競爭太激烈,應該趁孩子現(xiàn)在空閑尚多來打個底子。

唯有那個“幼年唐僧”的父親比較激進,他認為,應試教育一塌糊涂,他考慮將來放棄高考,聽說某地有個很好的國學班,寄宿制的,先生帶著孩子讀國學、學英語、習武練氣功等等。他盛贊那位先生,說是人中龍鳳,遠非一般的中小學老師能比:“既然能跟這樣的人學習經(jīng)典,何必在應試教育的體系里浪費時間呢?”他看上去很激憤,他的激憤讓我警惕。

我也深知應試教育有很多弊端,但它到底是一個體系,經(jīng)受多重監(jiān)督,有很多討論和試錯,它也許會扼殺掉孩子的一些天分,使他們平庸,但也比押在一位“先生”的學問道德身上要安全。而根據(jù)我有限的經(jīng)驗,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的人,未必是好的教育家,教育是一個長久、細致、考驗人的平衡感和耐心的事,來不得半點夸張。

我沒有在讀經(jīng)班堅持到底,倒不是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幾個月之后,我娃得了重感冒,讀經(jīng)班的教室不通風,上課時又門窗緊閉,健康無疑是更重要的事,我跟老師說明原委,再也沒有帶娃去過。

▲ 深圳梧桐山的讀經(jīng)私塾,圖片來自騰訊紀實圖片欄目《活著》

幾年之后,我有機會采訪一位著名的國學倡導者,說起我娃也上過讀經(jīng)班,他說,那為什么后來不上了呢?我說起他生病這件事,他拖著長腔說“那——是你的孩子沒有這份福分了”,不滿溢于言表。我有點驚訝,如果學習不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包容和平靜,即使?jié)M腹經(jīng)綸又有什么意義?我后來又見到一些“國學派”人士,也如他這般驕傲與易怒,即使,一開始是想顯得和善的。

隨著一些關于國學班的報道出爐,我逐漸明白了何以如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們是復古者,但真相卻是,他們是反叛者,他們不屑與平庸者為伍,不愿意隨波逐流,自認為有能力另辟蹊徑,而“國學”是老天唯獨給予他們這些有識見者的一條出路。這些道理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分寸很難掌握,一不小心就會過了火,跟搞傳銷的就成了一個思路,變成了一種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是危險的。張愛玲的小說《色戒》里,王佳芝對革命并無了解,但當她的同學要搞一場“美人計”模式的暗殺,需要她擔任那個“美人”時,她不自覺地就感染了那種激昂,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女英雄;當她接近需要暗殺的那個漢奸,眼看就要得手時,她突然又被現(xiàn)場氣氛所感染,以為漢奸對自己有了真愛,臨陣倒戈,放了漢奸。結果呢,漢奸一回到安全的地方,就下令“把那一帶封鎖,一網(wǎng)打盡,不到晚上十點統(tǒng)統(tǒng)槍斃了”。

在這篇小說里,我看到的不是愛情,而是自我催眠產(chǎn)生出來的一種迷幻,以為自己就要接近于某種偉大,卻最終被這假想出來的“偉大”所出賣。它也適用于很多想當然的教育方式,不只是那種寄宿制的“國學班”,還有不讓孩子去學校放家里自己教等等,那種對于自我的信任、對于自由的向往而產(chǎn)生的澎湃激情,足以戰(zhàn)勝脫離既有軌道的恐懼,把自己和孩子視為斗士,認為勝利的曙光屬于自己。

個性化的教育里有太多一廂情愿之處,缺乏比較和參照,出了問題還以為是特點,幾乎沒有糾錯機制。如果是藝術家搞實驗,問題的確有時可以等同于特點,但教育不是,在教育里,經(jīng)受和應對煩瑣,比激憤與激情更重要。

不不,我并不是說,我們應該臣服于應試教育的體系下。只是,對于,教育這件事,僅有幻想是不夠的。幾乎不怎么看電視劇的我,一直在追最近大熱的電視劇《小別離》。作為一個以“育兒”為主題的電視劇,難得編劇并不站隊,對于“望子成龍”式的家長的行為,它有批評,但也有許多認可;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它有贊賞,但也指出其問題之所在?,F(xiàn)在已經(jīng)播出的三十來集,表現(xiàn)了家長與孩子一起在當今的教育環(huán)境下,尋找出路的過程。

看這個電視劇的過程,有時的確會讓人感到崩潰,太不痛快了,各種碰撞糾纏,愛怨交加,有很多問題近乎無解。當海清怒吼:“我當然知道沒用了,但是對不起,它考這些,它就考這些沒用的東西”;當張子楓悲憤地叫道:“我就是一個分數(shù)機器!”簡直讓人絕望。生而為人,為什么要這樣妥協(xié),就不能轉過頭去換一條路走?

但是,上帝保佑,劇中的海清夫婦和孩子,并沒有激憤之下,就拍拍腦袋,去找一條看似更加光明的路。雖然大家都說出國好,但他們在乎親情,在乎與孩子互相守護的時光,同時也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擔憂他們?nèi)x鄉(xiāng)之后的生存狀況,在對各種情況做出考量之后,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這種家長和孩子磕磕絆絆的成長,也許看起來不那么爽,但那種磨合的過程,給予我這種實用主義觀眾以更多的參照和思考。


▲ 電視劇《小別離》劇照


很多年前,李方寫過的一段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說:“自由這東西,并不總像‘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那樣滑溜和矯情;很多時候,它更可能表現(xiàn)為拖泥帶水呼哧帶喘的狀態(tài)?!眹鴮W班和在家教育讓我疑惑之處,就是它太“輕快”了,把教育這件事簡單化了,而孩子的心靈如構造復雜的琉璃盞,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猶如手捧琉璃盞過獨木橋,哪有一些育兒專家說的那么輕松。

羅曼羅蘭有言:“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眹鴮W班和在家教育所缺乏的,大概就是在想當然中取消了那個“看清真相”的環(huán)節(jié)。

只是真相并不是你避開臉就會消失,它不在此時,就有可能在彼時出現(xiàn),而新聞報道中,那些“國學班”學子的失望,是他們終于與真相劈面相逢,然而為時太晚,補救過來需要花更多的氣力。為人父母者,能不慎乎。

文:閆紅


回應15 舉報
贊19
收藏11
8年前
光背不講解有什么意義,這和識字卡片有區(qū)別嗎?我覺得弟子規(guī)還行,挑教小孩做好的讓孩子理解記住挺好的,三字經(jīng)也蠻好,有講歷史的,國學本身沒什么不好,但是光背不講不讓思考就不好了。
8年前
沒懂作者為什么說學國學是一種迷幻
8年前
我覺得學國學本身是沒有什么錯誤的,而是被一部分自以為國學能拯救一切的激進人給大家誤導了!我是一個普通的小學語文老師,我覺得現(xiàn)在很多孩子語文作文寫不出東西,一因為閱讀量太少,積累太少。二是書面語接觸太少,把作文要用的書面語都寫成了日常的口語,沒有任何邏輯和文采可言!……古代文言文是將口語與書面語分離開來的,所以古文簡潔有內(nèi)涵,古人會寫文章!……我會要求孩子學一些古文,比如優(yōu)美的《詩經(jīng)》,
8年前
比如很有趣的《世說新語》,比如唐詩宋詞,這些都是歷經(jīng)時間洗滌保留下來的精華,我們應該學,但不可以把國學變成毒害孩子,讓孩子變成背書機器似的有害的東西!……因此我們作為父母,應該考慮的更深遠,更辯證一些,不能被一些媒體的觀點誤導,畢竟媒體新聞也是人編輯的,他們不是唯一的標準!我家孩子還很小,但是我也常常反思孩子以后應該學什么不應該學什么……僅為個人觀點!謝謝
8年前
國學不應該一勞永逸寫在那里,拿來背誦。他要跟實踐聯(lián)系在一起;以人的認知規(guī)律為基礎,針對不同群體有不同形式,內(nèi)容及傳播途徑。提到國學就是弟子規(guī)本身就是扭曲。
8年前
國學本身還是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主要是現(xiàn)在很多國學班變成變相傳銷了,一份教材賣8000多
8年前
我認識的大力推崇國學的家長都或多或少有些激進
8年前
國學沒什么不好,只是國學班變了味
8年前
很多國學經(jīng)典,需要一定閱歷和基礎才能理解,不然就是拔苗助長
8年前
我也有朋友不讓孩子上幼兒園只上國學班,后來孩子差點變傻了。才緊急撤退回家。重新投入學校懷抱。他媽還說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