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想和熊孩子熊家長分享,相信你也這么覺得

2017-5-31 20:35 轉載 · 圖片10

你有沒有因為父母的“大方”而失去過心愛的寶貝?

好像小孩子的分享總是理所應當?shù)摹K饶阈?,你要讓著他;他是客人,你要讓著他;你是個好孩子,你要讓著他……

——慷慨大方地分享心愛的東西,難道是必須的么?

最近,針對這些無理取鬧的要求他人“大方”的熊孩子和熊家長,一位美國媽媽做出了有力的反駁。

男孩Carson和他的媽媽

整件事情還要從一位媽媽給其他父母發(fā)的一條Facebook談起:

Facebook第一部分截圖

"當我跟兒子Carson走進公園的時候,至少有6個小男孩向Carson走過來,而且都要求他將自己的變形金剛,樂高小玩偶和玩具卡車分享出來。很明顯,面對這些要求Carson有些不知所措,而且當那些孩子靠近他的玩具時,他還會把這些玩具護在胸前。然后,Carson看向了我。"

Carson這樣為難,是因為這些玩具是為了媽媽朋友的女兒帶過來的,他們約好了在公園見面。而Carson不想把玩具給那些貪婪的男孩子,僅僅是因為他想給那個小姑娘一個驚喜。

于是,Carson看向了他的媽媽。

一般來講到了這個時候,故事會有點令人傷心。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吉恩·迪賽會說:“幼兒從天性上來說是自私的。行為學研究告訴我們,慷慨的行為會隨年齡的增加而形成?!焙⒆觽儾粫谝婚_始就因為“天性中的善良”而自然的分享,相反,他們是在成長過程中漸漸學會對別人的道德行為進行反思和評價的。而且每一次決定是否分享的過程,往往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模特張亮在節(jié)目中以田亮的行為作為例子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然而,很多家長會無視孩子的學習“道德”的階段、甚至打斷孩子思考的過程,粗暴地表現(xiàn)自己的“善意”:“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吧,你是個好孩子要學會分享!”——我們很容易想象到那個神態(tài)。

不過幸運的是,這位媽媽沒有這樣做,因為她知道Carson這樣為難的原因。

于是她跟兒子說:“Carson,你可以跟他們說不,只是拒絕就可以,其他的什么都不用說。”

然而,在Carson說完不想給之后,那群孩子竟開始向Carson媽媽打小報告說他小氣!Carson媽媽堅決保護了兒子,她的回答是:“他不是必須要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來,他已經(jīng)說了不愿意,如果他愿意給你們玩的話,他就給了?!?/p>

這回,沖她擺臭臉的人變成了其他孩子的家長們。

實際上,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就會對整件事情更加清楚:你是一個成年人,如果有一天,你一邊吃著煎餅果子一邊在街上走,碰見了一些不認識的人說“哎呀我們也想吃煎餅”,難道你就必須把自己的煎餅分給那些陌生人吃嗎?當然不用!而那些“教養(yǎng)良好”的成年人,難道就能理所當然的分享別人的煎餅,要是人家不給就應該沖別人發(fā)火嗎?當然也不是!

那些家長在沖著Carson媽媽擺臭臉、認為她跟她的兒子都“太沒禮貌”的時候,或許忘記了這個邏輯:到底是誰沒有教養(yǎng)?是一個不愿意把玩具分給6個陌生人的孩子,還是明知人家不愿意,還要強迫別人分享的6個陌生人?

所以Carson媽媽在Facebook的結尾對那些家長說:

"下一次你們面若冰霜,對不愿意分享的孩子嗤之以鼻的時候,請記住,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并不是是個人找你要,你就一定要把所有東西都給他的,而且,我也不會這樣教育我的孩子。"

我們是希望通過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成長為更好的成年人。確實有些成年人從沒學過如何向孩子一樣分享,但是,更多的成年人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或者說如何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邊界,再或者說:關愛自己。

文章發(fā)出之后,F(xiàn)B上的網(wǎng)友們紛紛對她表示了贊賞:

@Janean Justham:她不是在教孩子不要分享——他帶這些玩具過來就是為了分享,分享給他的好朋友,而不是那些跑過來要玩具的陌生人,聽她解釋得越多,我越覺得她是對的。

@Amy Todd:我女兒在的大班也教孩子們這些。他們不是必須要分享的……當他們玩完一個玩具的時候,另一孩子才可以玩,他們不用停下來,把手中的玩具交出去“分享”。這對我來說很有意義。

@Erica Plembeck:小孩子是應該分享公共的玩具或者在公園里的滑梯和秋千。但這些玩具是他自己的私人物品,就像他的襯衫和鞋子一樣,他不必把自己的私人物品分享出去!那些人真的瘋了。

@Nancy Hunter:與好朋友分享東西、在公園把滑梯讓給陌生人、還有跟自己的兄弟分享積木,這是不一樣的。分享這個東西就是跟你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我非常同意。我看了夠多的東西被別人偷、被別人弄壞了。所以,那些我不認識的孩子,你沒有權利拿走我辛苦掙錢買來的玩具。

@Willie Tree Roudtree: 看著那些成年人不能理解這位媽媽所表達的意思挺讓人難過的。她不是在教孩子不要分享,而是教她的孩子關愛自己,慎重考慮,支配自己的東西。分享并不是強制性的,如果已經(jīng)打破了互不相識的局面,大多數(shù)孩子是愿意在他們覺得合適,自己準備好的時候分享玩具的。

這位媽媽在某種程度上說非常的勇敢,在孩子不愿意的情況下,頂住了周圍人給她的壓力,看出了孩子的為難,并且成為孩子堅強的后盾。我們都希望能有一位這樣的家長,盡管現(xiàn)實生活往往相反……



微博截圖

微博上“以暴制暴”的故事屢見不鮮,在這些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比熊孩子更令人憤怒的往往是熊家長理所應當?shù)膽B(tài)度。人們總喜歡勸一聲以和為貴,仿佛追究下去就是被傷害的人在破壞團結。

而被害者的父母,就會被夾在社交的無奈和兒女的怒火中間。

一次和熊孩子的沖突爆發(fā)后,當事人最終的態(tài)度

面對熊孩子,我們真的無計可施么?

而我們本身又在一場場鬧劇里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是憤怒的被害人、還是無辜的家長、罪魁禍首或是包庇者?

最重要的是,當你成為家長的時候,能像這位媽媽一樣,以犧牲自己在大人的世界里的和諧為代價維護自己的孩子么?

拒絕熊孩子,從爸爸媽媽勇敢的保護開始。

來源:果殼童學館


回應2 舉報
贊4
收藏1
7年前
對不起,這也是讓我受害的雞湯文之一,不要強迫孩子分享。我的結果就是孩子8歲了,對朋友越來越自私,不懂得分享、只知道索取。
7年前
khadgar 對不起,這也是讓我受害的雞湯文之一,不要強迫孩子分享。我的結果就是孩子8歲了...
恩,凡事都要把握好度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