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要有使命感——讀《自卑與超越》

2014
2018-12-8 12:57 原創(chuàng)

你是否希望自己很重要?

你是否希望自己有價值?

生而為人,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個人價值,當有了孩子之后,這種追求又會轉移到孩子身上,所以小花生上才會有“雞娃路上,我好焦慮,該怎么辦?”這種問題出現(xiàn)。

我以為作者會安撫我們,焦慮源于內心的自卑感,而自卑又會成為超越自我的力量。

所以,放在過去,我會認為,焦慮是正常的,誰帶娃不是一邊焦慮著,又一邊努力著呢?

可是一開篇,作者就告訴我們:個人意義沒有任何價值!真正的生命意義存在于個體與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個人的成就建立在對他人做出貢獻的基礎上。

這就相當于告訴我們,我們所焦慮的很多問題,其實根本沒有意義。

阿德勒認為人類所面臨的所有問題歸結開來不過是職業(yè)、交際、和兩性的問題。而所有心理問題的根源都是不會與別人建立鏈接,合作能力的缺失。

而在培養(yǎng)孩子的路上,很多人都跑錯了方向。

我們喜歡比較,從一個小寶寶出生起就面臨著各種和同齡人的比較。幾天會笑到幾個月能抬頭,再到幾個月會翻身甚至多大會出牙,以及多大識字多大會數(shù)數(shù)。

上了學之后的比較更多更直觀,從各門考試的分數(shù)到各類競賽的名次,別人家的娃就是扎在老母親心上的一根刺,無論孩子處于哪種水平,都有比他更強的,焦慮感油然而生。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培養(yǎng)孩子競爭的能力,而忽視了合作。這樣的結果,就是鼓勵他們利用各種手段爭奪優(yōu)勢資源獲取更多的關注,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踩著別人往上爬。

過分強調叢林規(guī)則的最終下場,就是培養(yǎng)一個自私自利,冷血無情的小孩,這樣的人即使真的爬到了頂端,對社會和家庭,都是一場災難。

作者用整本書的篇幅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叭绻粋€人的理想和行為都向著為他人貢獻的方向,并為之努力,他的人生自然會朝著最能體現(xiàn)其生命價值的方向發(fā)展。他會為了這一目標不斷調整自己,讓自己形成相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并在實踐中逐漸學會適應此目標的種種技能。確定了這一人生目標后,個體便自然而然地進行自我管理,自己的職業(yè)、交際和兩性問題,也會迎刃而解?!?/p>

對于這一段,我的理解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個人只有對別人做出了貢獻后他的存在才會對別人有意義,進而別人才會認為他很重要。當很多人都認為他很重要時,個人的價值才會有所體現(xiàn)??v觀人類歷史,那些留下名字的人,一定是推動了整個社會進步的。

而過分強調競爭,滋生出的利己主義,只會本末倒置,令人生厭,嚴重者還會破壞社會秩序,人人喊打。

利己和利他,本來就是并不矛盾的兩方,聰明的人,會找到平衡點。

所以,從一個小孩出生起,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如何和他建立鏈接,培養(yǎng)他與人合作的能力。畢竟教育小孩,綿延后代,也是我們要為整個人類社會延續(xù)所必須盡到的責任。

培養(yǎng)一個身心健康的小孩,難道不比教出一個考試機器更重要嗎?

不與別人做比較,但可以思考,我們在培養(yǎng)的,是一個未來的科學家、還是醫(yī)生,或者律師?

順著這個思路走下去,不與別人做比較,只關注于自己孩子的成長歷程,教會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使命感。這樣的孩子走出去,一定是受歡迎的孩子,一定是可以自食其力有社會價值的孩子。

從這樣的角度思考問題,焦慮感是不是會減輕一些?

奉獻才是生命延續(xù)的真諦。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昔日秦始皇。

歷史長河中,我們只是小小的存在,但正是無數(shù)這樣的存在,努力生活,積極向上,推動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發(fā)展。

自卑與超越52人有 · 評價4 · 書評1(奧)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著;馬曉娜 譯吉林出版集團 / 2015-07


回應1 舉報
贊2
收藏7
6年前
受啟發(fā) 謝謝分享
發(fā)布

推薦閱讀

皓熹
皓熹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