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7-11-14 · 圖片4
孩子讀完《我們仨》,自己動手原創(chuàng)的書評:
        在《我們仨》中,我強烈地感受到楊絳先生對于丈夫錢鍾書以及女兒錢瑗的深深思念。
        第一部分很簡短,有著總領全文的作用,也為后面埋下了伏筆,定下了全文在悲傷中夾雜著愉快的基調。
        讀了第二部分,覺得有些不明白,一直在楊老先生的夢境與現(xiàn)實中穿梭,沒有弄懂“古驛道”究竟是現(xiàn)實中的地方,還是一個楊老幻想的他們仨失散的夢境。
        對于錢瑗的去世,楊老總是在夢中見到她的病房、她的病情,并相信它是真的,去世也是在夢中知道的。這種聯(lián)系,不平凡。也只有至親的骨肉才會有這樣的聯(lián)系,更是從側面襯托了楊老在女兒去世后的悲痛,以至于兩年的隱居。
        第三部分是最長的一個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比較像一個回憶錄,從楊絳和錢鍾書結婚之后去英國牛津大學求學一直寫到鍾書先生和錢瑗去世,回憶了從他們倆到他們仨的所有生活,讀起來,就感覺他們仨在平凡、快樂地生活著,而我就像一個旁觀者,在一旁笑瞇瞇,笑瞇瞇地看著他們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也會感到開懷不已。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為有我們仨。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這是第三部分的前兩句話。也許,在楊老心里,只要三個人都在,就可以稱作“家”,而在長期生活的家里,三個人失散了,也就不是家了。讀到這里時,我停下了腳步,細細品味了這句話。真是耐人尋味。
        再看到封面、封底。質樸的底色,只有書名、作者等必要信息,除此之外,也就只有一個“mom pop 圓”了。這是什么意思呢?這是他們仨之間最平凡的稱呼。其實這也是他們仨之間親情的最淳樸的體現(xiàn)。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
        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
        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回應 舉報
贊2
收藏

推薦閱讀

16歲
書評
我們仨
楊絳 著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很多年前讀過一遍。當時只記得淚流滿面。現(xiàn)在重看一遍,又被擊中了。本想會讀得很快,因為里面的故事都熟悉。沒想到根本快不了,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在心里念了一遍,所有的照片、信札都細細看了。以前讀的時候,只覺得楊絳先生的萬里長夢真得好奇特,現(xiàn)在再讀,對文學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大師就是大師!
7歲
8歲
書評
我們仨
楊絳 著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一上午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我們仨》。很多書讀得時候,會難過,但極少會淚流滿面。這本書才讀了個開頭,就已經深陷其中?;蛟S,過幾年再讀,又會是另一種感悟了吧。好書,值得多讀。一上午的時間瀏覽了別人的一生,很榮幸能讀到這本書。
14歲
書評
我們仨
楊絳 著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記不起多少次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了,每讀一次準被感動的稀里嘩啦,楊絳先生的文字清淡,但細細讀來里面藏著的卻是最深沉的愛,對三里河家的愛,對丈夫的愛,對愛女錢瑗的愛,以及對文學的愛。對楊絳先生的評價非錢鐘書先生的“最賢的妻,最才的女?!辈荒芰?。
10歲
12歲
書評
我們仨
楊絳 著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去年楊絳先生去世后,關于她的作品就都熱銷,尤以這本《我們仨》為甚,常斷貨,而我向來不愛湊熱鬧。我是7月份在讀完《圍城》后,才有了要看看這本書的想法。想了解中國典型知識分子家庭的琴瑟和鳴。所以當我12月份購此書時,已經是2016年8月第53次印刷的版本了!

書不算厚,總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才兩頁,講了一個夢。第二部分,繼續(xù)是夢。我也愛做夢。于是我跟著作者做夢。結果我自己不知夢與真,看得云里霧里一頭蒙,當我看不明白時,又從頭開始看。結果猶如真做了一場夢一樣,走不出來,累的很!然...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
白落梅 著 / 湖南文藝出版社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就是民國最著名的美女才女林徽因的真實寫照。因為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的推薦,尋來白落梅版的《林徽因傳》。掩卷,口齒余香,白落梅用詩意的文字,記錄了林徽因詩意的一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不就是世間形形色色仰慕林徽因的男子對于她的感情嗎?林徽因,一朵白蓮,出淤泥而不染,一朵曇花,艷麗一時而收放自如,一株清菊,清高自傲了一世……
我們仨
作者:楊絳 著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出版時間:2012-09
徐風晨霜
徐風晨霜
作者熱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