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gz
2007
發(fā)布于 2016-05-13
21封書信,密密麻麻地填滿《普希金詩集》的空白。從1919年9月2日第一封逃離俄國別爾基切夫,到1920年10月22日最后一封入境美國,整整一年一個月,13歲的俄國小個子女孩麗芙卡向表姐圖瓦寫下“可能永遠也寄不出去的信”,講述她們一家人為了逃避俄國人對猶太人的迫害,流亡美國,一路歷盡艱辛,從別爾基切夫輾轉(zhuǎn)波蘭摩奇夫、華沙,到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治病,航行大西洋,最后從于埃利斯島入境美國。
 
故事取材于凱倫·海瑟姨婆的回憶,講述的是露西姨婆的真實故事。
 
書一上手,就難以放下。故事情節(jié)緊張而且緊湊,死亡的威脅一直伴隨著弱小的麗芙卡,畫面感很強,我總是忍不住想,這段拍成電影是什么樣的,那段又是什么樣的。
 
用“書信”形式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手法不新穎,卻恰到好處。

21封信,截取流亡過程21個片段,或恐懼,或憤怒,或溫馨,或甜蜜,或疑惑,全書結(jié)束于入境時全體歡呼的高潮,一氣呵成,又適應(yīng)于“回憶歷史”的真實性。

用第一人稱來敘述(正如《鳳凰涅槃》),既便于從麗芙卡的視角看待周遭物、事、人,又便于描述她的心理活動,一路寫來,一年多流亡仿佛是麗芙卡的“受誡禮”,苦難在人物內(nèi)心磨礪出的是獨立、自信、寬容。

書信寫在《普希金詩集》上,又是一個非常巧妙的載體。詩集空白邊緣填滿了麗芙卡的文字。21封信摘引了普希金13首詩作,寫在每封信的前面,寓意著普希金這位偉大的俄國文學之父,成為麗芙卡承受苦難中的精神支柱。有意思的是,在詩集上,麗芙卡開始是敘述自己的苦難歷程,最后卻形成自己的詩歌,寓意著獨立、強大的自我成長。
 
本書發(fā)生的歷史背景是一戰(zhàn)結(jié)束的俄國,適合有一定歷史基礎(chǔ)的兒童閱讀,適合女孩子閱讀,更適合成年人閱讀。
回應(yīng) 舉報
贊1
收藏

推薦閱讀

16歲
書評
不老泉文庫009: 沉船的眼睛
[美] 娜塔莉·巴比特 著 /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對于十歲的城里孩子來說,美國南部的海灣實在是太遙遠了,似乎還難以理解書中描寫的情感,那種細膩的愛情與矛盾的母子親情,以及微妙的祖孫情。
但故事是這樣驚心動魄,特別是描寫颶風那一段,或許會在心靈深處留下一點觸動。
不老泉文庫004: 麗芙卡的信
作者:[美]凱倫·海瑟 著;李棠佳 譯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08
XYZgz
XYZgz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