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ry of Knowledge | 在這樣一個讓人有些困惑的世界里,How Do You Know?

2013
2017-9-14 19:32 原創(chuàng) · 圖片20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TOK,Theory of Knowledge, 一門關(guān)于知識的理論,也有人把它稱作【認(rèn)識論】。

聽上去好高深??!

 一個偶然機會,聽到我同事Dr. Bryan在和孩子們講這個,當(dāng)時就被吸引過去了。

后來借了書,但是太厚了!雖然了解還不多,但覺得這門課很有趣。有趣到,讓我們對一些平時認(rèn)為是理所當(dāng)然的東西,開始質(zhì)疑,探尋,開始追蹤溯源......一點點摸索,逐漸得出自己的判斷。

我們說:對于未知的東西,我們是有敬畏的。當(dāng)一種未知,你看得到輪廓,卻看不清模樣,或者,你知道它存在,卻找不到在哪兒,這時的心情,有些復(fù)雜。

一面,是敬畏之下的緊張,感到神秘,神圣,感到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知所措。

 

一面,是很想探其究竟,很想知其所以然,但又不知道自己會走到哪里,會發(fā)現(xiàn)什么。會期待,會興奮,心里砰砰地,眼里閃著光。 

雖然現(xiàn)在我所知道的,只是一小點,但就是這一小點,已經(jīng)讓我覺得很震撼!所以趕緊把它寫下來~

要感謝一些人。

首先,Dr. Richard Lagemaat,寫出下面這一版本TOK的人。因為學(xué)校在教TOK時,會把這本書作為課程的框架內(nèi)容之一,所以拿到時,我對它的第一定義就是【教材】,巨厚巨厚的【教材】。然后就很自然地想到若干個共同撰寫人,若干個教材研發(fā)團隊......直到我看到開篇介紹的結(jié)尾處,寫著“Personal Thought", “My aim in writing this book is not ...but ..." 我立刻翻回頭,很仔細(xì)地看了一眼封面,然后就蒙了:這是一個人寫的啊?!!

第二個,要感謝我的兩位同事:Dr. Bryan和Mr. Miller。找書給我,找資料給我,分享PPT給我,和我說,一開始就讀這個書有點難,有問題就問。

第三個,要感謝我所在的一微信群的伙伴們。當(dāng)我突然吼一嗓:“我覺得TOK好玩,我們周五在群里說說這個吧”,他們會響應(yīng)我,支持我;我打字打不動,會等我;我叨叨叨完后,會就著話題,補充,延伸,聊到后半夜;會有一位正在休產(chǎn)假的媽媽,把信息一條一條選出來,整理成記錄。

還有,當(dāng)我說:“我們一起來啃下這本書吧,趁著孩子還算小,來折騰一下腦子,每人分幾頁,讀完就在群里分享”,伙伴們,會參與,會助威!

這些,給了我很大很大的力量!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這篇:用中文,用我們自己的語言,用我習(xí)慣的方式,把我暫時所了解到的那一小點,講出來,給你聽......

TOK: Theory of Knowledge,學(xué)什么?

TOK,是IB的一門課,孩子們從11年級開始學(xué)。

那學(xué)什么?

TOK,學(xué)的不是老師教給你的各種【知識】,而是去學(xué):這個知識,從無,到有,到被人所知,都發(fā)生了什么?

用一個圖表示:

左邊:從無到有,怎么【產(chǎn)生】的?

中間:從獨到眾,怎么【傳播】的?

右邊:從你到我,怎么【接收】的?

學(xué)的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里,這些叫做“知識”的東西,發(fā)生了什么,經(jīng)歷了什么,變成了什么,以及,這些發(fā)生,這些經(jīng)歷,這些變化,它們背后的推手,又是什么......

那這些問題,我們先放一放,接下來,一起從另一個角度看。

我們生活在一個讓人有些困惑的世界里。

我們看到的是:人類在進步,我們所獲得的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但是,我們所了解的很多知識,似乎又是矛盾的。

舉例說:

1. 我們被告訴:因為有了天文學(xué)家,我們才對這個所處的大宇宙,逐漸了解。

可還有人說,不是這樣的!以前就有天文學(xué)家嗎?沒有!以前那些人怎么了解宇宙?他們靠的是占星術(shù)!
 

2. 科學(xué)家說,恐龍這個生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jīng)消失了!

可還有人說,不是這樣的!現(xiàn)在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恐龍的生活蹤跡,他們還存在著!(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們究竟在哪里?。?/span>

3. 有人說,1969年,阿波羅11號確實登月了啊,那么多媒體報道著呢!

可還有人說,不是這樣的!這些都是NASA編造出來的!不是真的!

4. 有的畫家作品,在一些人眼中,那就是人間巨作,無以倫比;可在另一些人看來,這都是什么啊?根本不入眼。

5. 有的國家有死刑,民眾也支持,覺得這很合理;可在另一些國家,另一些人眼中,這種行為簡直是野蠻至極,是我們?nèi)祟愡€沒進化好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

6. 有的人,相信上帝,相信神;可也有人,就是堅信無神論。

......

然后我們自己就有點暈:究竟該相信誰?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以及,這個世界上,是否有絕對的真?絕對的假? 

知識是什么?

我們受過教育。

當(dāng)我們回頭看,想,知識是什么?

我們會想,這個簡單啊,知識就是各種【事實】的結(jié)合體啊!就是那些已經(jīng)被人證實是真的東西??!

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知識就一定真嗎?

如果有時空隧道,如果我們可以回到一百年前的學(xué)校,或者再遠(yuǎn)點,回到五百年前的學(xué)校,那我們在那個時候?qū)W到的東西,學(xué)到的那些“事實”,那些“真”,會和現(xiàn)在學(xué)的,一模一樣嗎?

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知識,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處于一種【動態(tài)】中,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fā)展,而逐步變化!

有一些觀點概念,在【以前】,會被認(rèn)為有著劃時代的革命意義。

比如:

地球是圓的,不是方的!

地球是圍著太陽轉(zhuǎn)的,而不是太陽圍著地球轉(zhuǎn)!

這在當(dāng)時,多么轟動!

可是,我們【現(xiàn)在】再來看,這不就是一個Common Sense, 一個常識嘛?!

那同理,現(xiàn)在我們覺得很正常的,很符合常理的那些東西,會不會在幾百年后,也會被我們的后代們認(rèn)為很荒謬,很迷信?

所以,又有什么東西可以保證,我們現(xiàn)在所理解的,所知道的,就是對的?

又有什么東西可以證明,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的那些知識,就是真的?就是無可動搖的?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有很多東西都已經(jīng)被推翻。我們會感覺,我們此刻就站在"真理"的土地上,很多過去的想法啊,認(rèn)知啊,都是錯的,都已經(jīng)被我們用科學(xué)的驗證給擊倒了!我們好驕傲啊!

可是,如果從長遠(yuǎn)的,從長遠(yuǎn)的人類發(fā)展的整個歷史角度來看,誰敢保證,我們500年,1000年以后的子孫,不會像我們看我們的上上上上上一輩那樣,來看我們?誰又能保證,我們現(xiàn)在所驕傲的那些東西,不會被他們,通通給推翻? 

想想這個道理,是不是?

如果我們從眼前所處的這個世界,跳出來,把我們自己放在整個歷史的大長河中,那很多疑問就出來了: 我們怎么知道,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就是真的?就是對的?

有個非常非常形象的比喻:

根據(jù)宇宙學(xué),我們所存在的這個大宇宙,已經(jīng)有137億年。

如果把這137億年,給壓縮到一年里,從1月,一直到12月,那我們?nèi)祟惖某霈F(xiàn),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1. 我們?nèi)祟惓霈F(xiàn)在12月31日,晚上10點半前后。

 

2. 開始使用火,出現(xiàn)在12月31日,晚上11點46分前后。

 

3. 記錄我們發(fā)展歷程的歷史,出現(xiàn)在這一整年里的最后十幾秒。

......

雖然,我們很努力地去探究這個世界,去證明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對的;雖然我們很努力地試著通過科學(xué)的手段,去理解這個世界,可是,在整個的歷史時空中,這個留給【用科學(xué)手段】去探究的過程,又能有幾秒呢?

那我們怎么去保證,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就一定是對的?

此外,我們還很渺小。

我們說,我們心中要有這個世界,知道世界很大,我們努力的方向和可能還無比的豐富。

那在這句話的基礎(chǔ)上,我們再往上走一層:世界很大,那宇宙呢?

天文學(xué)家說,整個宇宙的星星,比我們整個世界上所有沙漠,所有沙灘,所能找到的所有沙子,統(tǒng)統(tǒng)加在一起,都還要多。

和這個還能看到,還能摸到的世界比,我們已經(jīng)很渺小,那再和那個我們只了解了其中一個很小很小很小點的宇宙比,甚至這種了解,都還不一定就是真的,那這時,我們,我們整個人類,又會在哪里?

那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敢說,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已經(jīng)了解到的,已經(jīng)探究到的,就可以經(jīng)受得住長長久久的時間的考驗,空間的考驗?

又怎么敢說,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就可以應(yīng)用于All Times and All Places?

既然我們所知道的,就是這壓縮后的十幾秒中的事情,那么,那些更深層的真,關(guān)于生命的,關(guān)于宇宙的,關(guān)于我們所希望知道的所有的,距離我們的認(rèn)知,又是在多少個遙遠(yuǎn)之外呢?

Common Sense: 它們應(yīng)該就是對的吧?

我們再來說下這個Common Sense:常識。

很多人認(rèn)為,知識就是已經(jīng)知道的認(rèn)識啊,這沒有問題?。≈R不就是很多很多具體的Common Sense所組成的嗎?有什么問題呢?

可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于,很多我們認(rèn)為是對的Common Sense,其實不一定就是對的。

因為有些常識來源于偏見,來源于道聽途說的傳聞,來源于對權(quán)威人士的盲目崇拜(比如,你美你說什么都對;你讀書多見識廣你說什么都對;你是專家你說什么都對;你是權(quán)貴你社會地位高你說什么都對......類似這樣的)。

有一個說法,Mental Map,從字面意思看,說的是我們大腦意識里的這個地圖。

意識怎么還會有地圖?

查了一下資料,發(fā)現(xiàn)有多個版本的翻譯。比如,意境地圖,心理圖譜,還有人說這是什么行為地理學(xué)的概念。

反正我是挺迷糊的。好在前面介紹的那本TOK書里給出了這樣一個解釋:

Mental Map: 

A personal mental picture of what is true and false, reasonable and unreasonable, right and wrong, beautiful and ugly.  

說的就是,在我們的意識里,有那么一個東西,讓我們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有道理的,什么是沒道理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
 

然后到這里,我好像有點懂,一起來試下這么想:

1. 如果真的假的,對的錯的,美的丑的......用立體畫的方式來體現(xiàn),用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來表示,讓它成為一幅三維立體圖。

2. 一個,是我們所置身的這個世界。真實的,客觀存在的,就在那里。

3. 一個,是我們所感受到的這個世界。根據(jù)我們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感知到的,我們各自重新造了一個迷你版,放在我們各自的腦子里。

4. 那我們腦中的這個迷你世界,就是Mental Map。簡單說就是:世界,在你的腦中,它所呈現(xiàn)出的那個模樣。

我們?nèi)粘5母鞣N行為,會在Mental Map的“判斷指令”下,對應(yīng)做出。

可是這個過程,有個問題

我們所相信的,我們腦子里有的這個迷你世界(Mental Map),除了個頭小點兒外,它所呈現(xiàn)的,就一定是真實世界(Real Reality)的真實樣子嗎?

 

為了更好理解Mental Map 和Real Reality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用個具體例子來解釋。
 

下面這張地圖,樣子,形式,我們不陌生。它有個名字,叫做Mercator Projection ( 墨卡托投影)。

Mercator是一個人的名字,來自歐洲,15幾幾年的人,距離現(xiàn)在多少年了?四五百年了吧? (此刻不太想算數(shù)......)。 他所擅長的是,用一種投影法,畫地圖。

據(jù)說這種方法做出來的世界地圖,最有名,最被大家所了解。

這也解釋,為什么看著它,我們不陌生。從小到大,畢竟看了這么久,在我們的腦中,我們認(rèn)為這就是常識啊,是地圖應(yīng)該有的樣子??!

可是,我們是否意識到,這個地圖,本身就有自己的局限性,讓世界在我們的眼中,實際已經(jīng)走了樣。 

局限在哪里?

第一局限:這樣的投影法,讓很多陸地版塊變了形。離赤道越遠(yuǎn),看起來就越大。比實際的面積,要大。

最明顯的是,看Greenland,就是格陵蘭島;再看非洲,比較這兩個版塊的大小。

看一眼這個圖:中間最上,是Greenland,然后找非洲,比對一下。

看上去,Greenland 和非洲的大小,差不多?。】墒聦嵤?,非洲的面積,是Greenland的14倍?。。?/span>

第二局限:把北半球畫在了上面,南半球畫在了下面。

雖然在我們的意識中,北上南下,這個沒有錯??!但問題是,地球它自己又沒給自己貼個標(biāo)簽說:This way up!

想想,是這個道理吧?誰規(guī)定了北就得上?南就得下?

第三局限:這個地圖有一種優(yōu)越感,地域的優(yōu)越感。

為什么這么說?仔細(xì)看,找到歐洲所處的位置,它不僅把歐洲的實際大小給擴大化了,同時,更突出的一點,把歐洲,放在了地圖的中間段!

再來看另一個:

這個地圖,更精準(zhǔn)地展示出各個陸地版塊間的大小關(guān)系,雖然也有一點變形。

同時,它讓南半球在上,北半球在下。 居中的位置,不是歐洲,而是太平洋。

這算不算好地圖呢?算,對吧?只是展現(xiàn)方式不同,同時在尺寸比例上,這個還更準(zhǔn)確一些。但當(dāng)我們看到它時,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是什么?

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是不是:這個不對??!這個畫的有問題啊!這是世界地圖嗎?......為了驗證,或許還會不自覺地把頭歪一下,擰著脖子看。:)

就像任何一張地圖,都不能完美展現(xiàn)這個世界的模樣一樣,我們所知道的這些Common Sense,知道的這些常識,是一定就是對的?還是我們“覺得”它們應(yīng)該就是對的?

可是,你確定嗎? 

舉例,現(xiàn)在有這么四個說法,讓你來判斷,哪些對,哪些錯:

1. I know that Neil Armstrong landed on the moon in 1969.

我知道Neil Armstrong1969年登上了月球。

 

2. I know that strawberries are red. 

我知道草莓是紅色的。

 

3. I know that if a is bigger than b, and b is bigger than c, then a is bigger than c. 

我知道如果a大于b, b大于c, 那a一定大于c。

 

4. I know that murder is wrong. 

我知道害人性命的做法是不對的。

你會怎么回答?你會不會和我一樣,看完問題就在想:這人是不是傻?這還用問嗎?這些,難道還能錯了?

那再問你:How do you know? 你怎么知道?你怎么知道這些就一定一定就是對的?How do you know? 

然后你或許會說:

1. Neil Armstrong 確實在1969年登月了,書上這么寫的,報紙這么登的,我還查了百科全書,確實有這個記錄,人家還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2. 草莓確實是紅色的,我用我的眼睛,確確實實地看到它是紅色的。

3. 如果a大于b, b大于c, 那a肯定大于c。推理??!推理懂不?

4. 害人性命這事兒就是不對,難道小時候你家大人沒有這么教過你?(說完以后,配上表情,心里默念很多遍:這人是不是傻?)

可是,如果停下來,我們自己問自己:我確定嗎?我確定我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被告訴到的,一定一定就是真的嗎? 多問自己幾次看,我們還那么百分百堅定不移地確定嗎? 

人,知識,認(rèn)知世界的方式

我們?nèi)耍鯓尤カ@得知識?

我們?nèi)?,怎樣去認(rèn)知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TOK里總結(jié)出8大要素,也就是Ways of Knowing:認(rèn)知方式。

它們分別是:

1. Language:語言

2. Perception:感知

3. Reason:推理

4. Intuition:直覺

5. Memory:記憶

6. Emotion:情感

7. Imagination:想像

8. Faith:信仰

回到之前的例子:

1. 我知道Neil Armstrong1969年登上了月球。

因為書上這么寫的,報紙這么登的,我還查了百科全書,確實有這個記錄。

通過【語言】來認(rèn)知。

2. 我知道草莓是紅色的。

草莓確實是紅色的,我用我的眼睛,確確實實地看到它是紅色的。

通過【感知】來認(rèn)知。

3. 我知道如果a大于b, b大于c, 那a一定大于c。

通過【推理】來認(rèn)知。

4. 我知道害人性命的做法是不對的。

立刻反應(yīng)就是不對,想都不用想,符合直覺的定義:

Intuition: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immediately, without the need for conscious reasoning.

直覺:能夠立即理解某件事的能力,而不需要有意識的推理。

所以是,通過【直覺】來認(rèn)知。

那回頭來,我們再來看這些問題,這下就簡單多了!

問:

你確定它們嗎?你百分百地確定它們就是對的嗎?

就可以轉(zhuǎn)化成:

你確定你看到聽到讀到被告訴到的【語言】就一定真嗎?

你確定你的【感知】就一定真嗎?

你確定你的【推理】就一定合乎邏輯嗎?

你確定你的【直覺】就一定對嗎?

感覺怎樣,理出一點頭緒來沒有?

從這8個Ways of Knowing里,我們挑出幾個,簡單說一下。

1. 語言:

因為語言的存在,我們獲得了很多知識,因為別人告訴了我們這個那個,因為我們自己在書里讀到了那個這個??墒?,那些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人,無論是說,還是寫,還是什么其他的方式,是不是總是總是都是對的?

往大里看,那些我們鑿鑿確信的真理,在500年后,1000年后,都不一定就是真的,就是對的,那么這些,還沒有被鑿鑿驗證就是正確的東西呢?

2. 感知:

這個比較好懂。以前老一輩人告訴我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我們現(xiàn)在知道,眼見也不一定就是實的。比如,草莓【不是】在所有人眼里都是紅色的,如果一個人恰巧是色盲呢?

再比如這個,Roger Shepherd's "Turning the Tables"。Roger是美國人,認(rèn)知方面的科學(xué)家,是空間關(guān)系研究里的先驅(qū)鼻祖級人物。他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張圖,比較兩張桌子的桌面大小,哪個寬?哪個窄?

如果以前沒看過這個圖,或許這時候,又要給我一個“你是不是傻”的表情了,這么明顯的區(qū)別,你還問?

但是,我們的感知,一定就是真的嗎?

點開視頻看一下:

https://v.qq.com/x/page/x05492x7ptg.html

3. 推理

如果a大于b, b大于c, 那a一定大于c,這句話看起來確實沒錯,對吧?而且推理總比帶有主觀色彩的感知,要更靠譜一些,對吧?

但是問題是,在實際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擅長那些比較抽象的推理,不然這個叫做Fallacy的詞:謬論,謬誤的推理,又該被用在哪里呢?

舉個例子:

一個人說:你知道火星上住著很多小綠人嗎?

 

你不相信,讓他來證明:你怎么知道的?

 

然后對方振振有詞地說:Well, 你又不能證明火星上沒有小綠人!

這就是一個謬誤的推理:你沒有辦法證明這個事情不是真的,并不代表這個事情就一定是真的。只是,有時我們自己,真的會陷進去。 

4. 信仰

信仰是什么?先來看定義:

Faith

1. Complete trust or confidence in someone or something.

對某人或某事完完全全相信。

 

2. Strong belief in God or in the doctrines of a religion, based on spiritual apprehension rather than proof.

對神或者宗教教義,有著強烈的信任。這種信任基于精神上的理解,而不是實打?qū)嵉淖C據(jù)。
 

那這樣就清楚了:

我相信的東西,相信的人,你不一定相信。

在我這里是真理的東西,在你那里,有可能就是迷信。

然后再往更廣一層推:

一個民族相信的東西,相信的人,另一個民族不一定相信。

一種文化相信的東西,相信的人,另一種文化不一定相信。

一個國家相信的東西,相信的人,另一個國家不一定相信。

既然如此,那么由不同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國家分別產(chǎn)生出的那些“知識”,又如何能夠做到一模一樣,變成一個普天之下共同擁有的“真理”呢?我們在面對各種各樣的不同時,又怎能斬釘截鐵地說:你是錯的,我是對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讓人有些困惑的世界里!

這個感嘆,用兩張圖,5個WH詞,就可以解釋了。

第一張圖:知識的【生產(chǎn)】過程,知識的【傳播】過程,知識的【接收】過程。

第二張圖:Ways of Knowing:我們?nèi)?,認(rèn)知世界的方式:

兩張圖,合到一起,進行排列組合

1. 知識,在【生產(chǎn)】的過程中,會不會變?為什么會變?

2. 知識,在【傳播】的過程中,會不會變?為什么會變?

3. 知識,在【接收】的過程中,會不會變?為什么會變?

還沒有完,再加上這些,When,How,Why,Who,Where,和兩張圖一起,再次進行排列組合:

1. 產(chǎn)生:什么時候產(chǎn)生,怎樣產(chǎn)生,為什么會產(chǎn)生,誰產(chǎn)生的,在哪里產(chǎn)生的?

2. 傳播:什么時候傳播,怎樣傳播,為什么會傳播,誰傳播的,在哪里傳播的?

3. 接收:什么時候接收,怎樣接收,為什么會接收,誰接收的,在哪里接收的?

恩,兩張圖,5個WH詞, 自由地排列組合以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從無到有,從獨到眾,從你到我,這些叫做“知識”的東西,發(fā)生了什么?經(jīng)歷了什么?變成了什么?以及,這些發(fā)生,這些經(jīng)歷,這些變化,它們背后的推手,又是什么?......

那說到這里,你或許會想:既然這樣,那沒辦法生存了,無論什么都不能相信了,無論什么都要質(zhì)疑了,所有以前知道的,都要拋棄掉了......

結(jié)合今天說的,似乎應(yīng)該就是這樣的哦!什么都不要信了,什么都要拿出來懷疑一下了......可是,可是,真的可以這樣做嗎??

未完待續(xù)

安妮何的話:

沒想到我會寫這個話題吧?哈,我自己也沒想到,我怎么還能寫IB課里的TOK呢?

自從稀里糊涂地蹭了一點自媒體的邊兒以后,我覺得自己寫了很久很久,寫了很多很多......可那天自己對著手機一數(shù),???不對啊!怎么才寫了十幾篇?!

開始寫《真假閱讀》那篇時,一位媽媽留言我。她說:最近越來越相信那句話,當(dāng)你橫下心來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所有的資源也都在向你靠攏!加油! 

當(dāng)時我把這段話截了屏,保存好。很多人的留言我也都保存了,寫不下去時,就翻出來,看一眼......

我朋友說,你分成幾篇寫不行嗎?干嘛每次都寫那么長?

我嘴上說,這個就是我的風(fēng)格??!

但是講真,我那是害怕。我怕我寫完一部分推送出去后,就沒有辦法再繼續(xù)了,天知道我寫一篇都會經(jīng)歷什么!

所以,既然寫了,就一鼓作氣給寫完。雖然長,但是我知道,你還是會像以前那樣,從頭到尾地,把它看完...... :)

寫的時候,我經(jīng)常會單曲循環(huán)。這次的曲子,想傳上來,但不行,只能在線聽。我記下了名字:美しき倭の花,搜索一下,聽聽看。

一天愉快?。?/span>

安妮何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cajunradio.com
 

en.wikipedia.org

google dictionary 

google images

idvux.wordpress.com

jmlfiberart.com

pinterest.com
 

space.com

tumblr.com

twitter.com

youtube.com

Richard van de Lagemaat | Theory of Knowledge for the IB Diploma

Special thanks to Dr. Bryan and Mr. Miller for sharing resources and their expertise with me! 

關(guān)于安妮何:國際學(xué)校里,蹦跶十二年。技術(shù)流寫文,有理論,有示范,有講解,用輕松又柔軟的言語闡述復(fù)雜的學(xué)術(shù)理論。運營同名公眾號:安妮何(ID:Miss_Annie_He ) 
 


回應(yīng)2 舉報
贊3
收藏8
7年前
我是安妮何。

我把這個文章的結(jié)構(gòu),列出了一個框架。等看到這里時,希望可以幫助理清一下脈絡(luò)。

除了最前面的叨叨叨,和最后面的叨叨叨,這篇文章的主體部分,一共有四大塊;

第一塊:點明,知識【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種動態(tài)。從整個人類發(fā)展的角度去解釋,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不一定就是對的,或許在很多年后,會被我們的后代子孫所推翻。

第二塊: 那好,既然現(xiàn)在知道的,不一定就是真的,那那些常識呢?常識也不信了?用地圖的例子去解釋,恩,常識也并非就是真的。

第三塊: 那好,既然常識也不能信了,那我們只要去信那些有著百分百Certainty的東西,不就好了?然后介紹了8個我們認(rèn)識世界的方式,去解釋,哈哈,這個世界上,沒有東西是百分百可以確定的。

第四塊,知識從無,到有,到被人認(rèn)知,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生產(chǎn)出來的時候,一定就是真的嗎?傳播的時候,能保留原來的模樣嗎?接收的時候,能保留原來的模樣嗎?為什么會這樣? 然后去解釋,因為Ways of Knowing的作用,以及When,How,Why,Who,Where的作用。在這兩大塊的共同作用下,各種元素排列組合,讓即使是同一個知識,也會出現(xiàn)各種模樣!

最后提出問題:那行,什么都不用信了,什么都得拿出來懷疑一下了!但是,這里有個轉(zhuǎn)折。 未完待續(xù)。。。
7年前
真是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好教材,關(guān)鍵是樓主把框架這么清晰地整理出來,看大厚本也不會那么迷茫了。大人也都需要補上這一課!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