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玩別的寶寶玩具怎么辦

2020-7-9 08:58 原創(chuàng) · 圖片5

經(jīng)常帶孩子在小區(qū)玩,有時候碰到孩子要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可是別的寶寶不讓玩,看著自己娃可憐巴巴的表情,不知道怎么辦? 

記得有一次寶寶A有個會發(fā)光的小豬佩奇,伊伊也很想玩,并伸手去抓了,寶寶A不讓碰并說到寶寶A說:這是我的,媽媽給我買的" 伊伊就尷尬的看著那個玩具

我對寶寶A說到:“嗯,你的玩具我們不搶,那我們玩?zhèn)€游戲好不好”

我領著伊伊去采了一些野花,我說我們一起把這個做成花冠好不好,寶寶A也很高興的加入了。

玩得高興了,我說“現(xiàn)在你們就是好朋友了“,后來寶寶A也很樂意的把小豬佩奇給伊伊玩了。

上述舉例不代表我的做法就是對的,我也在反思我做的那些不對,該如何引導孩子?在這件事上我們我們主要目標是讓寶寶學會慢慢處理同伴關系,以期待以后更好的適應社會。

所以,當孩子想與他人玩,父母具體要怎么處理呢?

1.先讓小朋友自己處理

永遠都不要包辦孩子的事情。孩子們慢慢長大,當他們想與他人玩耍時,這表明他們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人際需求。這時父母需要讓孩子嘗試“自己走出去”。2012年澳大利亞有研究證明,幼兒期父母過度包辦養(yǎng)育的孩子,數(shù)年后出現(xiàn)焦慮的概率會比較高。這種焦慮,不僅表現(xiàn)在他們與其他孩子相處方面,還表現(xiàn)在生活和學習上

為什么會這樣?當一個孩子從小習慣了父母打點好一切,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的,孩子便不懂得如何做事情,未來也會習慣依賴。當他們發(fā)現(xiàn)父母做得不夠好,或父母沒能及時幫忙時,就容易表現(xiàn)出驚慌失措和焦慮。

所以,當孩子在與小朋友相處遇到問題時,父母先鼓勵孩子自己處理。

2.孩子被對方拒絕很難過?怎么辦? 
 

被拒絕的孩子,常常會有或長或短的心理痛苦。 為什么?想想我們自己,例如,當一位成年人想與別人打羽毛球,請求后卻被對方拒絕,會尷尬和難過。因為當一個人遭遇他人的拒絕時,大腦的中樞腦島會被激活,那種感覺就像“被人打了一巴掌”,這是遭遇拒絕時的大腦反應。孩子們在這時常常會感覺難過,有些孩子會因為難過而憤怒,繼而用打架或爭搶“報復”對方,有些孩子在難過中郁郁寡歡、自我“舔傷”

這時父母們需要理解孩子的沮喪,及時引導。正如臨床心理學家Eileen Kennedy-Moore說,當孩子被拒絕時沒有得到適時的引導,未來當有人友善時,他會自動回顧他人的冷回應,這將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所以,當孩子被他人拒絕,父母們的正確做法是,引導孩子嘗試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孩子客觀判斷事情。

那我們平常應該怎么做呢? 
 

首選平常在家要給孩子建立“這是媽媽的”“這是寶寶的”“這是爸爸的”的觀念嗎?過程也許是漫長的,而且孩子可能會不理解,但一定要開始,通過不斷重復,為孩子建立界限。當在家里的界限感建立起來,這種場合很少幾率會發(fā)生,因為孩子會明白這個物體到底是屬于誰的。如果孩子還是會不高興,考慮到他的發(fā)展規(guī)律,那也是正常的。這是我們應該用同理心理解他,用語言把他的心情講述出來。

其次我們有時候急于幫孩子想辦法,“你玩這個不就行了嗎”,“你給弟弟玩一會兒會怎樣啊”,“這個有什么好的”,“我再給你買一個”,“我給你一顆糖”等等。建議不要把不屬于你自己的事情扛在你自己肩上,要做的是幫孩子梳理思緒和情緒,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這是小孩子最欠缺的能力。

“同理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這需要家長的耐心,還有對孩子的了解。雙方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磨合,多次的練習,才能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 
 

我是一名寶媽,也是育兒繪本推廣人,后期有關于寶寶問題和繪本問題可以隨時咨詢哈,平時也可以關注我朋友圈,會發(fā)一些育兒和繪本的小知識哦,更有特價繪本和早教資源,感謝加入,如有打擾請見諒! 


回應 舉報
收藏4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