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北大學生眼中的中學語文

2012
2022-4-18 14:10 轉(zhuǎn)載

題記:教師應當在“應試”與“興趣”培養(yǎng)之間找平衡。高考語文是“戴著鐐銬跳舞”。

2008年秋季這個學期,北京大學中文系將為全校本科生開設一門選修課“現(xiàn)代作家作品研究”。這門課研究的成分并不太多,主要是通過作品的細讀和鑒賞,展示文學評論的不同方法,以打開眼界,提升藝術(shù)感悟力,并有意轉(zhuǎn)變中學養(yǎng)成的偏重應試的學習習慣,引發(fā)同學們對文學閱讀的興趣。課程面向低年級本科生,選課者面很廣,來自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及醫(yī)學等5個學部10多個院系,一共87人,包括留學生9人。該課由筆者主持,有七八位教授一起“抬課”,每人講一到兩次,這種“抬課”可以讓學生接觸一些知名教授以及各種不同的教學風格。開課不久,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次小論文作業(yè),題目是“我觀中學語文”,要求大家回顧中學階段語文課開設的情況,包括教師、教學方式、作文、高考、教材等,說說中學語文到底給了他們什么,有什么遺憾,設想自己來當語文教師又可能有哪些作為。這次作業(yè)本意是引導學生反思以往的學習方式,而我們可以從中了解現(xiàn)下大學生是如何看待中學語文的,對當前課改也許有一些參考價值。下面分六個方面,介紹北京大學學生作業(yè)中對中學語文的回顧與反思。需要說明的是,87篇小論文中,有9篇是留學生的,他們談到各自國家與地區(qū)中學語文學習的情況,具有參考價值,但這里暫不列入分析。實際列入分析的是78篇論文。

一、對中學語文教育的基本評價

78篇論文中,對中學語文教育比較肯定的有32篇,持較多批評甚至表示反感的有30篇,各占40%左右;態(tài)度比較謹慎中立,或者既有批評又有肯定的有16篇,占20%。持肯定態(tài)度的主要認為,“語文是對自己成長影響最深的科目”,語文課在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扮演了玩伴、知識傳播者、教育家,甚至是精神領路人等多重角色”。(哲學系學生)“我覺得中學語文教育是成功而富有成效的”“語文學習伴隨著我很多難忘的回憶,是對我人生成長影響最大的一門課”。(國際關系學院學生)無論如何,“語文教育對我少年時期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和人格力量的形成都是有幫助的”。(中文系學生)對于目前語文課受高考制約所產(chǎn)生的弊病,這些同學認為應當給予實事求是的理解,即使面對高考,也不一定就完全落入應試教育的陷阱,關鍵是教師的教學水平,而同學自己也有責任,“師生攜手改善并提升語文教學效果還存在很大空間”。(外語學院學生)從這32篇論文看,多數(shù)同學來自文科,比較喜歡語文,中學階段又碰上好老師,語文課確實為他們打下了較扎實的基礎,引發(fā)了主動學習的興趣。

但是另外30篇論文對中學語文就有較多批評,甚至是否定的意見。有的同學說:“高中語文實際上就是字詞句的機械記憶課、現(xiàn)代文閱讀牽強理解課、作文應試造假課……即使不上語文課,最后一年勤學苦練突擊復習,高考得個130分也大有可能。中學語文教育究竟要往何處去?”(中文系學生)有的認為本來語文是陶冶性情、思想體驗最自由的課,可是在高考擠壓下,硬是用死板模式去限定理解,使這門課變得“刻板、教條、貧乏和單一”,學生對這樣的語文課反感,甚至“一見到語文考試就頭痛,全憑運氣……”(心理學系學生)“中學語文可能是最令學生反感的一個學科,厭學情緒普遍存在?!薄罢嬲裏釔壅Z文的學生不多,語文課不受學生歡迎,這是一種悲哀?!保ㄎ锢硐祵W生)“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天生重要,但是我們不得不扭曲著學習,因為我們需要應付高考?!薄拔覀兲β盗耍?,如果不以中文學科為業(yè),還有幾人會用心學語文?”(信息管理系學生)看來持批評否定態(tài)度的同學也并不否認語文課重要,只是那種“扭曲”了的學習讓他們反感和無奈。

而對中學語文持比較謹慎評價的同學,也看到語文教學的弊病,但認為高考是無奈的選擇,自己其實還是“中學語文與語文高考的受益者”,現(xiàn)在能在北京大學享用最好的教學資源,就是從高考中獲益的,如果換一種考核選拔方式,不見得就能上北京大學。都知道語文教育要靠涵養(yǎng)、積累,知道應試是語文教學之大敵,可是如果不面對高考又會怎樣?教師們實在太為難了,學生們也“只有無奈兩字而已”。(光華管理學院學生)有的同學說中學語文生活是單調(diào)而沉悶的,但也不是沒有快樂,特別是在自己喜歡的閱讀中。中學語文畢竟承載著青春歲月,很難對這門課做理性的指責。

二、關于課堂教學 
學生們意見最大的就是完全針對高考,僵硬地按照考試大綱與標準答案來教學,以及對學生學習個性的漠視。有的同學很慶幸,他們的老師并非如此,而是比較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容許發(fā)出各自的“聲音”?!拔覀儠r常感到自己聲音的重要,重視自己的創(chuàng)見,哪怕只是一點點奇思異想,我們慶幸自己在標準答案的教學體制內(nèi)沒有喪失獨立思考?!焙芏嗤瑢W對那種缺少整體感受、完全依靠文章分析的套路,以及把文章過分拆卸細解的方式,表示不滿。一般套路就是先將課文分段,然后找中心句子,逐段分析。甚至連詩歌也照此辦理,“簡直就是解讀的暴力”。再說標準答案不可逾越,“學生的個性和想象力都給磨滅了”。(中文系學生)有的抱怨“一節(jié)課下來全都是字句細解,等于高度疲勞轟炸,到底能記住多少是個問題。面對這等上法,不少同學只好睡覺”。甚至“一看到古詩詞就會條件反射地想它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很斷裂地考究詞語的意思,失去了對整體審美的感覺”。(光華管理學院學生)

同學們欣賞的是另外一種教學,“不光教人怎樣看文章寫文章,總是要在其中找點樂子,注意在師生討論的氣氛中講課,也更加側(cè)重讓學生自學”。不過欣賞過后,這些同學也感到這種方法只適用于少數(shù)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而對于一般學生,如果“放縱”,可能會讓他們的考試成績“慘不忍睹”。(藝術(shù)學院學生)有的同學談得比較具體,如認為課堂上閱讀和朗讀很重要,是獲得感悟,特別是語感的重要途徑,可是現(xiàn)在有些教師不太重視這一點。(中文系學生)還有的提議課堂上能多一些機會讓學生練習如何在日常情景中得體地說話,因為現(xiàn)在許多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實在很差。有的同學建議課堂教學還是“要讓學生學會獨立地、主動地從其他文學作品里感受精神的魅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哲學系學生)總的來看,多數(shù)學生對目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都不太滿意,他們對課程改革所主張的個性化學習還是比較認可的,問題是如何與高考的要求平衡協(xié)調(diào)好。

三、關于作文教學

很多同學都承認對高考作文比較反感,對高考指揮棒下的作文教學持嚴厲批評的文章有20多篇。有同學說自己是很喜歡寫作的,可是作文帶給人的折磨一輩子都忘不了!面對高考,只好對自己的興趣“嚴加看管”。“鋪天蓋地的作文參考書,滿分作文解密,各種作文文體結(jié)構(gòu)、素材的迎面襲來,讓我們迷失了方向……作文成了木偶戲,而不再是本色演出,那根操縱木偶的繩子就是高考高分作文的潛規(guī)則?!保ń?jīng)濟學院學生)有的似乎看透了高考作文的“程式”,認為無非就是所謂信心、希望、信任等一套不變的主旋律,如“留給明天”或者“愿景”,你只要平時準備好“希望”那一套寫法,往上一套就差不多,頂多開頭結(jié)尾點點題就可以了。教師一般也并不希望學生有太多創(chuàng)新,因為高考改卷無非就是看是否切題,結(jié)構(gòu)、字句如何,每篇兩三分鐘就翻過去了,哪有時間欣賞你的創(chuàng)新?有的同學考了高分,也看不起自己,“喜分數(shù)之高,悲文章之差”,知道就那么回事。還有的回憶中學老師教如何吸引高考改卷者的“眼球”,框架如何變通,成語妙語如何貼上去增色,等等,甚至“感情也可以模仿”。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樣做居然可以得高分。有些同學慨嘆:“長期寫著華而不實或者自己都難以相信的文章,談何心靈的慰藉與凈化?寫作也就成了一件苦差事。”(心理學系學生)

但也有學生說他們的情況好一點,主要是老師比較注意讓學生平時加強積累訓練,而且盡量讓學生發(fā)揮才能,是有興趣的訓練。比如,有的用“周記選刊”的方式,從高一開始每周要求學生寫周記,題目任選,800字以上,每個同學都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老師每周從中挑選刊出,文章風格各異,游記、小品、隨筆、思辨文均有?!袄砜瓢嗤瑢W終究成不了文學青年,可是這樣練習寫真切的文字,怕是再也難于遇到了?!币苍S這些同學在高考復習時也會碰到“套路”的練習,但因為平時練筆多,無論思想、方法都有積累,考試時總不至于完全落入套式文章的泥潭,更重要的是不至于被高考作文敗壞了胃口。這些學生大都出于比較優(yōu)秀的學校,老師自然也是有水平的。看來,雖然文章模仿未必就是壞事,但突擊訓練寫作和一味訓練如何應對考試并不可取。作文教學特別要注意尊重學生個性,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

四、關于語文教師

幾乎九成以上的論文都回憶了他們的語文老師,其中批評的占四分之一左右。有的學生批評他的語文老師“對語文缺乏熱情,不愛語文”,甚至當學生要報考中文系時,語文老師還說:“干嗎要去學中文???那些呆老爺子們鉆研故紙堆,有什么趣味?”這樣的教師也許比較個別,但教語文不喜歡語文的,恐怕也不是少數(shù)。

還有就是教師承受的壓力太大,終日在應付高考之中打轉(zhuǎn),都有職業(yè)性的厭倦了,哪里還談得上教好語文。學生對這一點似乎體會不多。所幸還有30%的文章對教師表示了極大的尊敬,他們慶幸遇上了好老師。這些回憶都談到,好教師不但注意學生的語文能力訓練,同時也注重思維方式和人格的培養(yǎng)。有的同學說,他們中學階段的語文課也很注重基本訓練,但教師比較了解同學,總能用平等寬容的心包容學生,學習空氣比較民主,而且訓練方式多種多樣,盡量引起學生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新力,這就使本來很苦的學習變得有些情趣。(哲學系學生)同學們一般比較佩服那種教學認真又有個性的教師,這些教師不完全照著教學大綱轉(zhuǎn),總有自己的思考,而且能帶動學生思考。這樣的教師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基礎醫(yī)學學院學生)也有同學說,高中三年下來,“我們遠不只在語文能力上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對人生、社會及祖國文化的理解加深了,這些都影響著我對是非善惡的評判以及對人生、世界的感悟”。這些學生同樣要面對高考,但整體能力上去了,考試也不成問題。所以,他們認為好教師是懂得“平衡”的?,F(xiàn)在大家對高考批評得很厲害,但“問題癥結(jié)并不全在高考體制的狹限,與語文教師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探索精神的局限也不無關系……我們要做的不只是抱怨與批判,還應當拓寬思路,尋找既遵循國情又跳出傳統(tǒng)思維的新的方式”。(哲學系學生)

五、關于教材

這方面的意見相對少一些。有十多篇文章提到對課外的《語文讀本》很感興趣。有的同學說把6冊讀本都完整地讀過,里邊大都是經(jīng)典美文,不但補充了課本閱讀之不足,還拓展了視野,養(yǎng)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包括作文水平都很有幫助,收益頗豐。有的同學甚至說:“回想以前學過的課本文章,有時反而比不上自學的課外文章更加有印象。”(中文系學生)有的同學認為,現(xiàn)在教科書選收文學類文章較多,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歷史與哲學方面的文章,加強對學生歷史觀和思辨力的培養(yǎng)。至于科技類文章,不一定要選很多,因為語文還是要講究文字之美。有的認為課本選文不一定都要求細讀,也可以多選一些供泛讀,讀得多了,自然有積淀,語文素養(yǎng)就會提高。對于中學課文是否應當多選一些魯迅的作品,現(xiàn)在有爭議。有的同學認為魯迅的文章不好懂,開始接觸比較“隔”,但畢竟是最有內(nèi)涵的,“隨著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和時間的推移,會越發(fā)感受到魯迅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數(shù)學科學學院學生)對于有些教材為了照顧學生興趣而多選時文,部分同學認為大可不必,語文課還是要重點學習經(jīng)典。

六、關于高考

前面提到的不少文章都已經(jīng)涉及這一問題,毫無疑問,這是所有學生都關心的話題,而且都有論及。有75%的文章對高考體制表示不滿,認為其作為指揮棒制約整個中小學教育,弊病很大。但也有很多同學認為,目前中國的國情決定了高考不能取消,而且只要是考試,就難免有負面影響,這是很無奈的。

有50多篇文章談到,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語文課幾乎都是指向高考的,而高考不是考知識靈活運用,是考誰背得多、套路運用得熟,所以教師只好功利地教,學生就功利地學,這樣的語文不可能讓人喜歡、讓人學好。因為語文需要熏陶積累,單靠突擊復習難以見效。到了高考復習,很多人包括教師往往會放松甚至放棄語文,別的科目占據(jù)了本屬于語文的時間。語文課在許多學校地位很低,成了邊緣化和弱勢的課。

有的同學回憶語文復習的情形,說凡是考綱中未列入或者雖然列入但得分較少的,幾乎就不再理睬。課本中許多現(xiàn)代文雖然很美,但比較難以和高考掛鉤,也就放過去了,而古典詩文比較能“拿分”,就會多學一些。(物理學院學生)類似情況其實很普遍。目前在許多省區(qū)推行的課改,要求必修課講1.25學年,余下1.75學年學習選修課和復習。本來是要減輕學生負擔、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淡化應試教育的,沒料到如今很多學校1.25學年必修課講完后,就轉(zhuǎn)向高考復習了,所謂選修也就形同虛設。只有和高考掛鉤密切的,如古代詩文、作文等選修,才納入必修,統(tǒng)一指定學習。這就失去了課改的本義。

至于對高考方式本身,同學們也有諸多意見。他們認為雖然這些年高考有了一些改進,主觀發(fā)揮的題多了一些,但問題還是很大,往往考的就是考試技能,而不是真正的語文能力。有一位同學在新東方學過英語,他用類似方法準備語文高考,背下了三年來各省高考題中的主觀題,加以歸納,最終他的高考成績居然只扣了5分。他說自己語文水平其實并不高,能考出這等高分,說明考題是有問題的。(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學生)有學生批評某些高考出題者“處心積慮地編出那些模棱兩可的選詞填空和病句修改來為難學生”,認為這是不可取的。(中文系學生)

也有部分學生對高考比較理解和接受。他們認為教師的指導很關鍵,教師應當在“應試”與“興趣”培養(yǎng)之間找平衡。“高考語文就是戴著鐐銬跳舞。”(數(shù)學科學學院學生)有的同學提議高考多設一些閱讀理解題,而且容許主觀發(fā)揮,獨辟蹊徑。還有同學指出,既然高考不能取消,那就必須面對,能力強的學生既能考好,又不至于過分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潭。他們對有些學者文人動不動就批判高考不以為然,認為有些人并沒有讀懂高考題就在報刊上發(fā)文攻擊,這也是一種浮躁的學風。


回應 舉報
收藏2

推薦閱讀

Frances18
Frances18
2012
作者熱門日志
配音用視頻的消音大法  贊43 · 收藏243 · 評論6
英語啟蒙的各種級別對照圖  贊34 · 收藏233 · 評論2
總書單(內(nèi)文更新中)  贊12 · 收藏81
溫儒敏·注重教讀書方法  贊9 · 收藏39 · 評論3
高中數(shù)學資料  贊4 · 收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