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筠:教育與啟蒙

2009
2013-8-29 11:00 原創(chuàng) · 圖片3

東方早報編者按: 

這是資中筠先生愿意講的題目。 

“為中國而教”(Teach Future China,簡稱TFC)在她看來,也是很好的項目。TFC成立于2008年,隸屬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nóng)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目前有來自44所高校的92名在崗成員正在北京、陜西、河北、四川、云南等農(nóng)村兒童學校任教。 

7月23日,資中筠在北京師范大學為2013級項目成員進行崗前培訓,講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啟蒙,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這關(guān)乎中國未來,也與每個人命運相連。我們在分析當下沖突與共識,尋找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動力的時候,不妨看得再深遠一些。 

剛才同學介紹說我有一個特點是愛講真話。我覺得,如果講真話變成一個特點,而不是一個常規(guī)的話,那就有點問題了。按道理,愛講假話才是一個特點,講真話不應該算特點。這也說明我們現(xiàn)在社會是有點問題。 

今天我挺高興到這來?!盀橹袊獭边@個組織,我也是知道的,是個很好的項目,很好的做法,這幾年來也做得挺成功的。最近因為比較疲勞,我拒絕了很多講座、講話之類的事;但是“為中國而教”,我還是挺愿意來的,來跟大家見見面,交流交流思想。 

在座有不少人是有實踐經(jīng)驗的,到農(nóng)村去教學。我自己是沒有實踐經(jīng)驗的,沒有當過老師,最多帶過一兩個寫論文的,在實踐經(jīng)驗上,還要向你們學習。 

現(xiàn)在講教育與啟蒙的關(guān)系。這是你們出的題目,也是我愿意講的。 

什么是啟蒙 

先講什么叫做啟蒙。 

有些人不同意啟蒙。他們覺得,啟蒙的意思就是,先把別人說成是愚昧的、自己是聰明的,然后就是去給人家啟蒙。有這么一種觀念在里頭,因此就對“啟蒙”反感。 

但我覺得,啟蒙的意思不一定非得是誰比誰特別高明,然后我來啟你的蒙;而是說,人們常常處于一種比較愚昧的狀態(tài),需要想明白,有時自己可以給自己啟蒙,有時靠外力,人與人之間也可以互相啟蒙。就是說,原來沒懂的道理,忽然一下豁然開朗,懂了。 

為什么會懂了呢?也許是看到一篇文章;或者是讀到一本書;或是聽到有一個人講話,發(fā)現(xiàn)事情原來是可以這么看的,原來我這么看這個角度是不對的。這就是啟蒙。 

為什么現(xiàn)在(啟蒙)這個問題還一直存在呢?因為我們是處于愚民教育時間比較長的一個民族,所以啟蒙的任務對每一個人說起來都還是很重要。 

應該說,從改革開放以來,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忽然覺得自己有所悟,對一些問題明白起來,意識到自己原來非常迷信、非常愚昧。有這樣一個過程,也不是一朝一夕達到的。對很多問題都慢慢地明白起來。 

那么,你自己了解到了,你自己見到了光明,你就特別希望和別人分享。當你發(fā)現(xiàn)別人還在那糊涂著,你就特別希望他也弄明白這個事。這就叫作啟蒙。 

什么是教育 

那么教育呢? 

為什么有老師、有學生呢?通常應該是老師比學生明白點,就是“聞道有先后”。老師是先聞道的人,所以就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啟蒙。 

從前,私塾叫做“發(fā)蒙”,一字不識的小孩到學校里去,從懵懵懂懂的狀況到開始識字,就會知道很多知識,懂得很多道理,人就會慢慢地變得聰明起來。 

教育的目的,就是把真相、真理告訴別人,讓原來不懂事的人,或者是原來不懂的事,慢慢懂起來了。這個是啟蒙。 

其實是很樸素很簡單的,沒有什么太高深的道理。 

教育的目的 

現(xiàn)在跟大家討論一下,我對教育的看法。 

(一)教育為了什么 

第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當然就是育人,改善人,培養(yǎng)這個社會的人。因為一個社會歸根到底是由人組成的,假如大多數(shù)人比較文明的話,這個社會當然就是一個比較文明的社會。 

要改善一個社會,當然要從改善人開始,由人來做。想要破壞一個社會也是由人來破壞的,想要推翻一個社會也是由人來推翻的。所以,人就是非常主要的。教育就是把一個自然的人變成社會的人,把一個原始的人變成文明的人。所以簡單地來講,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一個文明的人。 

有一個思想家叫懷特海(編注:Alfred North Whitehead)說過:“凡是不注重訓練智慧的民族,都是要失敗的。所有你們(統(tǒng)治者)的英雄行為、社會魅力和機智,所有你們在陸上還是海上的勝利都不能改變這個命運?!?nbsp;

一百年以前,梁啟超也說過:“今日世界之競爭,國民之競爭也?!彼囊馑家彩钦f,那個時代中國人都痛感自己貧弱,被外人欺負,但問題在什么地方?不在于船堅炮利比不上別國,最重要的在于國民,有什么樣的國民就有什么樣的國家。他還說:“國之見重于人也,亦不視其國土之大小,人口之眾寡,而視其國民之品德也?!边@個我們現(xiàn)在太有體會了,國家受不受別國人的尊重,不在于你的疆土有多大——中國本來是個大國;也不在于你有多少錢——現(xiàn)在GDP有多高;也不在于人口有多少——中國人口世界第一;而是要視國民之品格。那么我們來看,中國人的品格在世界上是不是受到尊重?顯然不是。首先有一點,中國人的誠信度在世界排名是很低很低的。所以我剛才說,說真話變成一種特點,這樣的民族是不會受到世界尊敬的。 

所以,教育的目的,第一是品德。第二是知識。 

當然,如果你是個老老實實的人,但非常愚昧,什么事都不知道,那也不行。所以知識也是很重要的。但第一是品德。 

另外,受教育在現(xiàn)代國家是基本人權(quán),是公民最基本的權(quán)利。教育不是消費。有的人把學校變成一種消費產(chǎn)業(yè),那是不對的。只有受教育的機會平等,才能保證競爭的起點平等。 

一個社會最重要的是公平競爭。我們是要講競爭的,不要絕對平均主義,因為那是不公平的。人的才能是不一樣的,人的努力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要把所有人都變成絕對平均,干好干壞都一樣,就像過去那種“大鍋飯”,看起來公平,其實很不公平。那公平在于什么呢?公平在于,在平等的條件下,在平等的起點,大家各自發(fā)揮自己所長,比較聰明、比較能干、比較努力的人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得到更好的回報。 

假如教育的機會本身是不平等的,比如讓文盲和大學生去公平競爭,當然是不可能的,文盲很難取勝。他為什么會變成文盲呢,因為他沒有機會受教育。所以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應該算作一個公民最基本的權(quán)利,這一點在現(xiàn)代化的發(fā)達國家早就已經(jīng)承認了。 

教育也是公益事業(yè)最普遍關(guān)注的內(nèi)容。各種公益組織從事各種各樣的項目,有的專門搞環(huán)保,有的專門扶貧……但是,全世界的公益組織里,有兩類共同的基本項目,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醫(yī)療。如果教育的機會不平等,他就很難加入平等的競爭。還有一個,如果保證健康的條件不平等,那么病人和健康人就沒辦法公平競爭。在一個經(jīng)常產(chǎn)生不平等的、貧富懸殊擴大的市場經(jīng)濟里頭,怎么樣能夠緩解機會的不平等,怎樣產(chǎn)生更加公平的機會,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教育應該屬于公民權(quán)利的一部分。 

(二)受教育的目的 

在不同的社會里,不同的人對于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家長為什么要把小孩送到學校去受教育?最原始的動機是什么? 

在貧困的農(nóng)村,他是希望孩子將來不受騙,算賬的時候不上人家的當。過去很多文盲跟人家一打交道就被算計進去了,受騙上當。直到現(xiàn)在我還碰到這樣的事情。 

我們家保姆就告訴我說,她家前幾年遇到大雪災,他們在重災區(qū),房子也塌了。政府有相當多的撥款,專門用于救濟、補助那些受災比較重的農(nóng)戶。她的父親是個文盲,被叫到村政府里,村干部對他說:“政府撥款下來了,給你60元錢救濟”,他還挺感謝人家,在上面按了手印。后來他的兒媳婦回來——念過書的——就說:“不對,怎么可能只給這么一點兒?我們這里是重災區(qū)?!彼勒畵芸钍怯卸嗌馘X,于是就跑到村政府跟村干部鬧,說:“我要告你!”于是村干部很害怕,結(jié)果下回就補助了他們家不知道多少錢,實際上是600元錢都不止。以后大家都知道了,信息也通了,知道政府給了多少錢,他們應該有多少錢,還可以看得出那個賬上是怎么樣子的 。這樣,現(xiàn)在村干部就不敢欺負他們了。這就是一個很原始的要受教育的動力。 

我也認識過一個很值得尊重的志愿者。他以一個人的力量,在貴州一個特別貧困的村子里進行扶貧,辦教育。那里的人均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們?nèi)珖娜司鶋勖呀?jīng)超過70歲了。那個村子的人一是營養(yǎng)不良,還有就是大家都是文盲。所以他開始在那里頭辦小學,教那些小孩,第一件事情就是問他們?yōu)槭裁丛敢鈦砩蠈W?他們說,“趕集的時候可以不受騙?!彼麄円粋€月到鎮(zhèn)上去趕一次集,拿家里的東西出去換點錢回來,常常上當受騙。所以他們認了字,會算術(shù)以后,就可以不上當受騙了。 

在很多國家已經(jīng)沒有這樣的教育動機了,但是現(xiàn)在在我們國家有些地方還存在。 

當然,再進一步就是說,學一門技術(shù)可以謀生?,F(xiàn)在,無論如何,一個文盲到處求職是不可能的了,就是你必須還是得認字、會算,還有一門技能。 

再進一步是改變社會地位?,F(xiàn)在很多農(nóng)村家里父母出來打工,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把小孩送進學校,要送進大學,為的是什么?為的是改變社會地位。有的高中畢業(yè)生考的分數(shù)線夠上大專,但是夠不上“大本”——這種區(qū)別也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什么大專的大本的,別的國家沒有這么個算法——無論如何要自己復讀一年,吃苦受累,家長也是一樣,為的是上“大本”。因為“大本”畢業(yè)和大專畢業(yè),在他們看起來社會地位是不一樣的。再進一步的人就想當官,光宗耀祖,做人上人?,F(xiàn)在學歷很重要,碩士怎么樣,博士怎么樣。他們重視的不是知識而是學歷。 

真正最高的境界,是為了某種理想,是為了做社會有用的人,是為了推動社會進步。到目前為止,這只是比較少數(shù)的人的追求。 

但是,事實上,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對于現(xiàn)代社會來說,應該是最后這一種:為了改善這個社會,教育出來一個良好的公民。不管你干哪一行,是簡單的職業(yè)也好,復雜的職業(yè)也好,首先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一個心智比較健全,有基本的品格的人??偟恼f起來,這樣的人多了,可以推動社會的進步,可以使得社會不斷向文明方向發(fā)展。這是我們教育最高的目的。 

所以,作為一個以教育為專業(yè)的工作者,不管你教什么——也許教的是一門很簡單的技術(shù),但是心目中應當有這樣的理想。大的方向應該是教出一個品格健全,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三)施教者的目的 

上面講的是受教育方的動機。另一方面,辦教育的、制訂教育政策的人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不同的社會當然是不同的。 

首先,在皇權(quán)專制時代,只有貴族和奴隸的區(qū)別。受教育的基本上是在高層的貴族階級,而奴隸是沒有機會受教育的。所以教育是教育統(tǒng)治者,教育“馭民術(shù)”。而其他的大量的是愚民,不需要你知道什么道理,只要知道忠于這個君主就可以了。它所培養(yǎng)的是順民、是臣民。 

到了資本主義發(fā)達階段,它需要技術(shù)工人。所以教育普及這樣一個觀念實際上是從工業(yè)化開始的。文盲不可能操作比較復雜的機器,所以在實現(xiàn)工業(yè)化的同時,資本家就需要去培養(yǎng)技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的知識、有知識的人越來越多,教育普及的程度也就越來越高。后來,有了改良主義的福利國家概念之后,教育成為政府的職責。 

最初,資本主義社會只保障四大自由,在此基礎(chǔ)上自己去競爭,政府是沒有責任扶貧的,雖然也有救濟,像教會;政府也有一定的法規(guī),像17世紀、18世紀時英國、法國的“濟貧法”等。19世紀后半葉才開始在政府層面上有了帶有改良主義色彩的政策,比如說,失業(yè)救濟、福利、養(yǎng)老、扶貧。所有這些觀念開始進入政府的責任,義務教育的觀念就出來了。 

義務教育在國外還有一個名詞叫做“強迫教育”,也就是說政府有義務免費給公民提供教育,而公民有義務必須上學,把小孩放在家里不去上學是非法的。如果上學沒錢,政府可以給你免費教育。從這個開始,教育變成了既是公民的權(quán)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義務教育覆蓋多少年?也是看社會發(fā)達的實際情況來發(fā)展的,最開頭的時候是小學6年;其后是9年到初中;現(xiàn)在大部分發(fā)達國家是12年到高中,大體上是普及到高中,然后上大學就不是義務的了。可是,慢慢的,現(xiàn)在對上不起大學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獎學金、補助或是貸款,有各種各樣的辦法。為什么在開始的時候義務教育是教到12歲,或者教到14歲呢?比如一個小商人——我們叫夫妻店——家里的小孩兒常常也在柜臺上站一站,從12歲開始他就可以這樣做了。早期美國在討論限制童工法的時候,這個問題就爭論了好半天。如果硬要說14歲以下的小孩兒就不允許站柜臺的話,很多貧困的家庭很難做到。 

這說明教育不是一個空想的事,教育的普及不是有理想就可以辦到的。像中國這樣,GDP已經(jīng)發(fā)展到這樣的程度,至少9年制義務教育應該是可以普及的。假如你要認真去做的話,應該可以做到。而且現(xiàn)在從法律上、從國家的政策上來講,已經(jīng)是這樣了。但是事實上,我們有很多地方辦不到。為什么辦不到?這個我們下面再講。 

現(xiàn)在我們回到施教者的目的這個問題。培養(yǎng)有技術(shù)的勞動者是一個目的。另外一個呢…… 

我記得,在1952年院系調(diào)整的時候,清華大學從綜合性大學改成了純工科大學。蔣南翔當校長,提出過一個培養(yǎng)學生的標準:“聽話,出活”。 

“聽話”,是聽黨的話,就是說做一個政治上合格的、正確的學生;“出活”,就是說還是要重視業(yè)務教育的。清華大學變成了工業(yè)大學,是為了迎接國家的工業(yè)化大潮。清華有個口號,就是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工程師。工程師是聽話的,同時還是有比較高的效率、有比較高的技能的人。唯獨沒有提倡獨立思考的精神。 

雖然這不一定是所有大學的校訓,但是在此以前所有中國大學的精神,都包含這個。后來無形中取消了,就是很大的轉(zhuǎn)變。 

實際上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本來就應該培養(yǎng)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我們經(jīng)常說創(chuàng)新人才,說中國現(xiàn)在缺乏創(chuàng)新人才。所謂“創(chuàng)新”,就是說有很多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但創(chuàng)新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忽然到了大學,說你創(chuàng)新吧他就能創(chuàng)新。這是不可能的。這也都是要從小培養(yǎng)的。 

為什么中國的科學不發(fā)達?因為從小就不好奇。其實小孩本來都是很好奇的,但是不培養(yǎng)他的好奇心,不要多問只要聽話就行了。其實這個“聽話,出活”不是蔣南翔發(fā)明的,中國人對小孩總是說:“哎,你要聽話啊。”(外國人不用這個話來教育小孩兒的。)聽誰的話呢?聽大人的話。大人肯定是對的,你肯定是錯的。就是在這樣的培養(yǎng)下,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很難發(fā)揮出來的。 

所以,比較高境界的教育,應該是培養(yǎng)獨立的人格,至少能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己有辨明是非的能力。這就是啟蒙。 

什么叫啟蒙?就是不糊里糊涂、人云亦云,人家說什么你就聽什么。如果能夠在課堂里頭發(fā)現(xiàn)老師講的不對——這個在中國是大逆不道的,但事實上應該是可以的,老師應該加以鼓勵。這樣對老師也有幫助,也許那個學生本來就錯了,那么你也可以知道他錯在什么地方。這種情況在我們國家的教育里面是很少見的。 

教育的問題 

(一)教育機會不平等 

現(xiàn)在更重要的問題是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由來當然是經(jīng)濟。窮人家的孩子就很難和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受到同樣的教育。義務教育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要改變這種情況,應該不管家庭的貧富,至少在義務教育的6年或9年里應該是有平等的機會的。但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過去還沒有義務教育。在民國時期,還沒有通過6年或是9年制的義務教育的法律,但是事實上呢,還常常有公立學校彌補這樣的不平等。差不多每個縣都有一所或幾所公立小學和中學是不收學費的,提供的是非常優(yōu)質(zhì)的教育。市立一中、縣立一中是當?shù)刈詈玫闹袑W,是不收學費的。國立大學,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樣的最好的大學,過去是不收學費的,所以貧寒子弟比較能夠通過競爭,憑成績來上這樣的學校。軍閥割據(jù)的地方都有比較好的學校,并以此為榮,作為一個政績。當然,現(xiàn)在大家也都知道,過去像劉湘這種軍閥絕對不允許縣政府的辦公樓超過學校的建筑。這是當時的一種觀念,一種理念。 

現(xiàn)在,我們有了義務教育制度,說是免費的,理論上是應該不收錢的;但是呢,有時反而受不到好的教育了。為什么會是這樣?因為有的地方政府的執(zhí)政理念有問題。他們并不認為教育不發(fā)達是他的恥辱。學校建筑常是豆腐渣工程,教育質(zhì)量很差,招不來比較優(yōu)秀的老師,或者老師的待遇總是比較低,這些他們都不在乎。他們認為蓋高樓或者建公路,或者弄得市容非常漂亮,是他們的光榮,這是執(zhí)政理念出了問題。上級考察政績也不考察教育,只是考察這塊鬧沒鬧事,穩(wěn)定不穩(wěn)定,或者說GDP是多少,上繳多少稅利。不考察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怎么樣,有多少學生。 

但是,由于上級教育部門考察的唯一標準是升學率,所以大家都奔著考上大學的升學率去了,為了升學率就可以不擇手段。不管你怎么樣,只要你能考上了就行。這樣,所有不一定能考上大學的學生都不算數(shù)。 

這樣一來,教育不平等還在于教育資源的高度集中。本來不一定非得要上重點學校的。過去,有幾個少數(shù)學校被認為是重點;大多數(shù)都是普通學校,都還過得去;有幾個特別爛的、特別不好的學校,所以呈現(xiàn)出橄欖形?,F(xiàn)在,學校也變成金字塔形的,只有在幾個重點學校,你才能受到像樣的教育;而大量本來很好的普通學校,都不行了,干脆自暴自棄。反正學校沒有升學率,學生也考不上大學。甚至,重點學校的非重點班也自暴自棄了。比如說一家有名的重點高中,一個年級有6個班,3個班是用來考大學的,另外3個班就“放羊”了,還不如普通的學校呢。老師的職稱待遇都靠升學率,對其他學生就沒有任何積極性,干脆就不理那些學生了。完全以升學率為考核標準的教育就變成了這樣。過去,一個好的老師對越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越是重點關(guān)心幫助,現(xiàn)在相反,只重點培養(yǎng)尖子生、尖子班,這是違背教育的基本目的的。 

我并不反對應試教育,不考試就更沒有公平了。但是以升學率為惟一標準的教育制度必然造成嚴重的扭曲,造成了教育資源高度向上集中。你不上重點學校根本就沒希望了。重點學校現(xiàn)在貴得不得了,有一部分也許是憑分數(shù)進去的,但是在分數(shù)線之下的學生,每差一分就不知道要補多少錢。即使計劃生育放開,現(xiàn)在很多家長想生兩個小孩兒也生不起,一個小孩的負擔就重得不得了。這是非常不正常的。明明現(xiàn)在的法律是義務教育,至少6年或9年之內(nèi)家長應該是輕輕松松的,沒有什么負擔,但現(xiàn)在,從幼兒園開始都貴得不得了。 

這是非常扭曲的教育制度。這是造成現(xiàn)在教育機會不平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結(jié)果使得正常的教育劣質(zhì)化。就像一個社會沒有中產(chǎn)階級,只有兩頭,兩極化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需要大量發(fā)展的不是重點學校,而是普通學校,能夠接受正常教育的學校。 

(二)教育腐敗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腐敗。 

官場腐敗到一定程度固然可怕,但全社會腐敗就更可怕。 

大家都覺得這種潛規(guī)則是可以接受的,也不覺得官員腐敗有什么了不起,除非是他貪的實在太多了。但是總的說起來,如果連教師本身都是受賄行賄的對象。全社會就都腐敗了,就不再有健康的力量想要對真正腐敗的力量做斗爭了。 

所以,教育面臨非常非常大的危機,這個危機要使得我們整個民族退化。我曾經(jīng)說過,就是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要使我們的民族品種退化?,F(xiàn)在老一點的老師還有老的想法,常常有人說你們這一代的想法跟我們可不一樣了。怎么不一樣呢?他們說我們(年輕一些的人)就比較實際,其實就是說可以接受一些現(xiàn)在的潛規(guī)則,接受一些現(xiàn)在實際上屬于腐敗的現(xiàn)象。 

現(xiàn)在有很多年輕人告訴我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甚至有一些年輕的夫婦不敢生孩子,因為不知道將來會受到什么樣的教育。應該教育他誠實呢,還是應該教育他搞邪門歪道?如果要教育他誠實,他到社會里面去好像沒辦法立足了。還有,怎么樣對待老師,不送禮行不行?等等。 

這樣的教育制度教出來的小孩會什么樣?用比較極端的話來說,一方面是培養(yǎng)奴隸,一方面是培養(yǎng)市儈,最好的也不過是培養(yǎng)出好的出活的高級工匠,很難培養(yǎng)能獨立思考的、有創(chuàng)新精神、推動社會進步的好公民,這個教育危機現(xiàn)在是存在的。 

我曾經(jīng)寫文章推薦過一本民國時期的課本,“共和國教科書”,民國元年(1912年)出版,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國文和修身課本。我認為,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文化底蘊,最重要的是看你的語文達到什么水平,當然數(shù)學和科學常識的都是需要的,但是你是用自己的語言來思考的,所以語文水平跟你的思考能力有很大關(guān)系。過去,六年“完小”畢業(yè)的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是相當高的,自學能力和寫作水平已經(jīng)達到相當?shù)某潭?,至少在這個基礎(chǔ)上,能夠具備博覽群書去提高的能力。這是從知識方面來講。更重要的是那本民國課本開宗明義的宗旨就說學習的目的是“讀書明理”,做一個明理的人,懂什么道理?這個課本的序言特別強調(diào)是培養(yǎng)“共和國民”,而不是大清王朝的臣民。教學內(nèi)容什么都有,非常豐富,但都是圍繞著這一目的——培養(yǎng)共和國的公民,其中還包括做“大國民”之道,其精神大體上和我開始引的梁啟超的話差不多。我想如果一直延續(xù)這樣的教育,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國民素質(zhì)會大不一樣。 

教師的責任 

最后,教育最核心的是什么?是教師。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教育。 

教師本身就應該是好公民。現(xiàn)在教師認為的好學生可能將來不一定是好公民,所以教師應該對好公民有正確的認識。 

另外,自己在精神上應該有獨立感,就是你在教給學生的時候應該特別滿腔熱情想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和學生分享。有個人告訴我,他的語文教師對他影響特別大,就是因為那個語文老師每次講一首詩或是一篇課文的時候自己欣賞得不得了,然后就拿自己的熱情來感染學生,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感受到這種美。這就是成功的教師。 

還有,師道尊嚴在于以身作則。你要拿自己的精神力量來感染學生。要是一個老師老讓學生送禮,就肯定沒有師道尊嚴了,學生一定不會在心目中尊重這個老師。而且一些有錢的家長就很有可能把他當作自己家的仆人了。 

還有很重要的是,不要說假話——考不及格也沒關(guān)系。但這很難做到。 

最近看到一條消息,我感到非常沮喪。發(fā)生在哪個縣(編注:湖北鐘祥市第三中學藝體高考考點)我忘了,高考請了外地的監(jiān)考老師,由于他們比較認真,把學生作弊的東西都沒收了,引起家長“造反”,把那些老師揍了一頓。而家長居然理直氣壯地說,作弊是他們的權(quán)利;如果他們不作弊的話,就沒有公平。這是什么邏輯!但是已經(jīng)到了這樣一個地步。 

過去作弊是很不光彩的。我記得從前在學校,如果哪個學生被老師抓到作弊,簡直抬不起頭來,整個學期都很難見人了。結(jié)果呢,現(xiàn)在作弊變成了有理,這樣的考試還有什么價值?這個社會根本不相信人可以通過誠實的勞動、真實的成績來取得他應該得到的東西。如果人人都到了這樣一個地步的話,這是一個非??膳碌纳鐣?。 

你們諸位志愿到農(nóng)村去教學兩年,有這樣的心、這樣的理想的青年都應該愿意為推動這個社會的改良做貢獻。雖然現(xiàn)在整個社會環(huán)境問題很多,但是我覺得還是事在人為。假如有更多的人愿意堅守一些其實很普通的原則——并不需要你特別大公無私,特別理想主義——做一個堅守某種底線、誠實的人,然后能夠把誠信傳到下一代去,這個社會還有一些希望吧。這個也算啟蒙,就是說誠信本身也是一個啟蒙。 

問與答 

問:作為政治老師,對于人的啟蒙和公民的啟蒙,面臨職業(yè)倫理的困境,您能給予我們什么建議? 

資中筠:首先,你提到了一個制度問題,這個制度是我們改變不了的。我自己也無力改變。但是在這個制度底下 ,每一個人有他不同的活動空間。充分利用這個空間做自己良心認為是對的事情,我想我們只能這樣做??赡苣阍谧鼋逃臅r候,并不是在履行公民的職責,只是在履行上級給你的命令——這也是不可避免的,要不然你的職業(yè)也保不住,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是一定的妥協(xié)。 

但是,如果你心里經(jīng)過啟蒙的話,就應該明白什么東西是你不得不敷衍的事情,什么事情是你應該大力熱情去推動的事情,這在于每一個人自己的判斷和獨立的思考。完全不矛盾。 

問:教育的問題到底是出在老師的身上,還是出在家庭身上,還是出現(xiàn)在社會思潮身上?您怎么看待現(xiàn)在的社會思潮對于教育的進一步跟進、推動? 

資中筠:我寫過一篇文章,《制度和文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長期在某一制度之下就會形成一種思維方式或者一種思潮、一種文化,然后這種文化再反過來又維護這個制度。所以,中國人的不幸就在于,常常在制度和文化的惡性循環(huán)里頭,造成退化。但是要是你意識到了這一點,意識啟蒙的重要性,你就會用你自己微薄的力量抗爭。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很多人的力量加起來就不微薄了,你就可以去沖破一點點。 

比如,我說教師特別重要,你說那我沒辦法,在這樣的框架之下,我只能按照教學大綱去教;但是教師自己還是可以發(fā)揮主動的。例如教歷史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告訴學生一些歷史的真相?這里頭的余地非常之大。教語文的時候,除了課本之外,語文老師都是有主動權(quán),可以選一些其他你認為好的文章,讓學生去讀的。另外,你自己平常言行潛移默化的熏陶也可以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思潮,這樣一個制度下,培養(yǎng)出來的老師跟胡適那個時代確實是不一樣了。 

但是,在網(wǎng)絡發(fā)達的情況下,網(wǎng)絡的平臺可以充分地利用,這是在目前一個很重要的力量?,F(xiàn)在還不是一點發(fā)言的空間都沒有,或者說一點思考的可能性都沒有。再加上全球化,每一個人都能接觸到外面,已經(jīng)不可能封閉起來。每一個人可以定位自己能夠做到什么。我并不要求每一個人都要變成非常了不起的圣人,或者是當烈士,但是在你自己能夠把握的情況之下,還是可以做一些有益的事。我覺得完全怨環(huán)境、怨制度、怨思潮、怨別人,沒有用處,自己還是可以把握自己。 

問:從一個更廣的視角下,或者說從我們當前國情的角度來出發(fā),我們這一代人還能為教育做什么事?可以朝什么方向努力? 

資中筠:你要是有志于教育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領(lǐng)域。做一個好的老師?,F(xiàn)在太少了。 

我想說的是,我為什么愿意到這來,是因為對于你們“為中國而教”這個項目的做法感到非常值得肯定。而且,在貧困的偏遠的農(nóng)村特別缺少好教師,要是動員大量優(yōu)秀畢業(yè)生長期到農(nóng)村去支教,那不太現(xiàn)實,現(xiàn)在輪流去我就覺得很好。 

另外呢,你要長期呆在那個地方,成為那里的一分子,就不能超脫了。比如,那個地方很落后,你就要和那個落后的地方的落后的規(guī)則同流合污,反而起不了改良的作用。你要是經(jīng)?;貋?,還能接受外界的一些比較新鮮的東西,然后再傳去,可能更有效。至于到底是做兩年還是做三年,這個沒有關(guān)系。 

一個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去一下農(nóng)村,了解一下中國還有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多體會一些民間疾苦,回來不管進入哪個領(lǐng)域工作,都是很好的基礎(chǔ),都可以用更廣闊的視角或者是更加廣闊的胸懷來做一些事情。所以,這是雙贏的局面,不是說你光去犧牲,光去付出,實際上你得到了很多。這樣一個輪流制度可以做得越來越大。我覺得在教育領(lǐng)域,現(xiàn)在特別需要這種做法?!?nbsp;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原所長。本文根據(jù)作者7月23日在北京師范大學為“為中國而教”2013級項目成員進行崗前培訓時的講話整理而成,經(jīng)授權(quán)刊登,有刪節(jié)。) 

來源:東方早報




回應2 舉報
贊2
收藏16
11年前
老人家很有懸壺濟世感,這么大年紀了,也無所求了,反而是更年輕的人,不敢說真話。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