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黏人,其實是你忽略了這幾點

2015
2013
2018-1-15 15:52 原創(chuàng) · 圖片2

很多媽媽為這樣一個問題煩惱:為什么孩子由別人帶的時候是小天使,自己帶就會變成小惡魔?各種熊孩子行徑輪番上演:黏人,胡鬧,無理要求,哼哼唧唧……

這背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家中老二兩歲多了,目前開啟了煩人+黏人模式,目標人物:媽媽。一見我的面,馬上開啟熊孩子模式,分分鐘虐媽。

他的招式繁多,比如:喊著“媽媽抱抱”,抱起來以后還要媽媽站起來,站起來還不算,還得跟隨他的指揮棒,這屋那屋地四處走動。

吃飯時也不好好吃,要么要我抱著他吃,要么我還沒吃飽飯就拉著我去客廳。期間,哼唧,哭喊,各種耍賴……最為夸張的是睡覺的時候,跟著姥姥睡得特別好,跟著我睡,就各種哼唧翻身哭鬧早起床……

華商報記者就“你的孩子黏人嗎?”這個問題調(diào)查了榆林20位年齡在25—40歲之間的媽媽,其中15人表示孩子有不同程度的黏人,1~3歲之間的孩子表現(xiàn)較為明顯,且大多數(shù)孩子都特別愛黏媽媽。

想想自己除了上班時間,幾乎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給了孩子了,為什么孩子還是覺得不夠呢?為什么孩子跟隨別的養(yǎng)育人都是乖寶寶,到了我這里卻成了小惡魔了呢?

我不禁開始思索這其中緣由,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供媽媽們參考。

原因一:陪伴質(zhì)量不高,導(dǎo)致孩子內(nèi)心對愛的需求沒被填滿。

 心理專家說:幼兒對情感的需要,就像吃飯一樣。吃飽了,不會到處找著要吃的。沒有吃飽,肯定會找你要。

所以,陪伴更重要的是與孩子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和交流。

現(xiàn)在,很多媽媽并非全職媽媽,只能在下班以后陪陪孩子,在這有限的休息時間里,媽媽們還想自己放松一下,于是看孩子便成了應(yīng)付公差。

稍有時間就抱起手機,總是盼著孩子早點睡覺,好有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媽媽人在心不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沒有吃飽,自然會一直追著要吃。

原因二:缺乏底線,容易妥協(xié),反而讓孩子無法安定。

很多媽媽寵愛孩子,有時候是無底線的。面對孩子的一些過分要求,一開始還在拒絕,后來就會在孩子的哭鬧中心軟,妥協(xié),滿足那些一開始拒絕過的要求。

孩子是聰明的,你嘴上不準,行動妥協(xié)。而他每次的哭鬧糾纏就是讓你妥協(xié)的鑰匙,百試百靈。孩子自然會習(xí)得以這樣的方式去跟你交流。

原因三:過分呵護,不懂放手。

 適當(dāng)?shù)恼呈潜匾?,但是過分的粘則會不利于親子關(guān)系健康的發(fā)展。很多媽媽,對孩子的依戀比孩子對媽媽更甚,“與其說孩子黏大人,不如說大人更黏孩子。

榆林市兒童醫(yī)院的育兒專家席大夫指出,過分“黏孩子”的現(xiàn)象是很容易感染到敏感的孩子的,久而久之,孩子會認識到分離是悲傷的,只有和媽媽在一起才是最快樂的時光,漸漸地,孩子只會越來越“黏人”。

1940年代心理學(xué)家鮑爾貝提出:安全的依戀將導(dǎo)致一個人的信賴、自我信任,并且成功地和自己的伴侶與后代和樂相處?!?/strong>

建立安全的依戀關(guān)系,避免過分依戀,還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高陪伴質(zhì)量,全身心臨在地與孩子在一起。

時間多少不是陪伴好壞的指標,我們應(yīng)更加注重陪伴的質(zhì)量。每一次的陪伴不必太長,但每天一定要有哪怕只有十幾分鐘,半個小時的時間是高質(zhì)量陪伴的。

關(guān)注他的感受,用心聽他說話,眼神不游離,不分心,不應(yīng)付。這樣的陪伴會讓媽媽和孩子之間產(chǎn)生高質(zhì)量的情感鏈接和體驗,填補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的情感需求漸漸“吃飽”,性情就會趨于穩(wěn)定。 

二、堅持自己的底線,說到做到,言出必行。

改變自己容易妥協(xié)的做事風(fēng)格,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說了的事情堅決堅持到底,不管孩子怎么哭鬧糾纏,都不放松自己的原則。

在這里,還有一個關(guān)鍵詞就是:“溫和”。堅定但不失溫和,接納孩子的失望,但是堅定自己的立場。也就是,我在感情上理解你,呵護你,但是在原則上堅持底線不動搖。

漸漸的,孩子知道自己哭鬧糾纏沒有用,就不會再以這樣的方式去跟你交流。

三、正確認識分離,鼓勵孩子獨立,不過分表情,不夸張。

孩子的成長必然面對分離,這是自然規(guī)律。

我們需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不夸大分離的不舍,不在分離和回家的時候過度親昵。要給孩子留下一個心理暗示:跟媽媽在一起很好,分開也很好。

走的時候開開心心的,回來時候平平靜靜的。鼓勵孩子獨立,鼓勵孩子與其他養(yǎng)育人發(fā)展親密關(guān)系,這也有利于孩子走向社會時是否能盡快適應(yīng)。

所以,孩子黏人的背后,其實藏著許多的小秘密,我們要看清孩子黏人背后的真實目的,做自家孩子的養(yǎng)育專家,構(gòu)建一個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

作者簡介:一木釘,兩個男孩的媽媽,親子平臺專欄作者,專注心理、教育寫作。


閱讀原文 回應(yīng)2 舉報
贊1
收藏2
6年前
陪伴更重要的是與孩子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和交流
6年前
男孩特別黏媽媽!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