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qū)房還是環(huán)游世界?哪有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2017-10-22 22:21 轉(zhuǎn)載 · 圖片9

很少看朋友圈,有朋友轉(zhuǎn)發(fā)我,才知道又有篇熱文在父母中間傳播,關(guān)于800萬學區(qū)房和環(huán)游世界的。特意搜出來看了一下。

不想討論學區(qū)房要不要買,帶小小孩環(huán)游世界有沒有意義,為人父母都不易,已盡可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資源了。

至于“最好”的標準,根植于父母的三觀,各家必然會不同,實在沒什么可比較和評判的。

還是那句話——不要和價值觀不同的人討論價值觀啊。

有了孩子這幾年,思考最多的是教育,由自己的經(jīng)歷得來的一點感受,跟虛度里的父母們探討。

上小學二年級時,我差點失學。

因為老師每天布置大量抄寫作業(yè):這篇課文抄10遍,今天的生詞抄20遍,諸如此類。

沒完成作業(yè)的學生,老師會用戒尺在手心里重重地打,缺幾遍打幾下,打完還要罰他在教室外面站一節(jié)課。

我從小就是個臉皮很薄的小孩,受不了當眾挨罰。

因此,每天放學回家,只好乖乖地抄啊抄,沒有時間玩耍。

一天天過去,我覺得自己快要抄成個呆瓜。

爸爸最先受不了了,他總是說,“你出去玩,不要做這些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作業(yè)。”

可是,做不完作業(yè)會挨打,我不敢。

爸爸不再說什么,但聽到爸媽討論我的學校的次數(shù)逐漸增多,那已經(jīng)是小城里一所不錯的小學了。

有一天,爸爸忽然嚴肅地說,不要去上學了,他每天下班回家教我。

還跟我媽說:“那么有靈氣的孩子,會被這種教育毀了的。”

那是我第一次聽聞——上學竟可能毀了人——這樣的“歪理邪說”。

我爸的提議遭到了我的激烈反對,那時不上學的孩子,會被同學們看成異類,我沒那個膽量。

媽媽也無奈地說,“咱家是搞教育的,自己孩子卻不上學,這怎么說得過去。”

那時除了公立學校,沒有其他選擇。爸媽都有工作,我不上學的話,白天就沒了去處。所以在我和我媽的堅持下,我還是繼續(xù)上學了,但我爸和我達成一個協(xié)議:

每天的抄寫作業(yè),我只能寫一遍,剩下的9遍也好,19遍也好,爸爸會模仿我的筆跡,全部抄完。

我聽到這個建議時都震驚了,這萬一被老師看出來,后果簡直不敢想。

第一次拿著作假的作業(yè)交給老師時,我忐忑至極,手心的汗把作業(yè)本的邊角都泡軟了。

我覺得一定會被當場戳穿,那一幕至今銘記在心啊——老師拿著作業(yè)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就在作業(yè)末尾劃了個大大的紅勾,竟還給我了。

這就表示通過了!我驚訝莫名,又竊喜不已,從此欣然接受了爸爸的提議。“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作業(yè)”全部由我爸完成,我多了許多瞎玩和看閑書的時間。

后來長大些才明白,或許是爸爸找老師談成了什么條件,既不公然反對老師的教育方法,也能讓我成為這種教育之下的漏網(wǎng)之魚。

用我爸的話說,是在夾縫中艱難地保護孩子天生的一點靈氣。

有了女兒后,我常常想起這件事,于我學到的是面對權(quán)威也要獨立思考,“靈氣”很重要,還有消極反抗的方法。

還有一件事,到現(xiàn)在都記得特別清楚,小學三年級時,我沉迷于一本小說,《穆斯林的葬禮》。

那時和課本無關(guān)的書,都被視為“閑書”,學校不鼓勵甚至不允許。

我家是班上的閑書之源,爸爸的書滿坑滿谷,我想看什么看什么,從來沒有“閑書”之別。

有一晚,爸媽在里屋看電視,我在外屋看那本小說。

正看到結(jié)局,年紀小沒見識,淚點超低,邊看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眼淚嘩嘩地濕透了半本書。

媽媽聽到動靜,揭開門簾看了我一眼,啥也沒說又退了回去,再沒出來過。

直到痛哭流涕地看完,爸媽也沒有出來跟我說過一句話。不打擾,就是一種默許和鼓勵。

多年后回憶起那個痛快淋漓沉迷書中的夜晚,仍能感到是種莫大的享受。

后來無論境遇如何,只要躲進書里,就覺得擁有了整個世界,以致對現(xiàn)實生活少了許多欲求。

上學時,考試成績好與壞,都不會在家中被討論。

成績好不會獎勵,成績差也不會懲罰,總之,對成績這個東西,爸媽像是無感。

記得有一次期末考試,稀里糊涂地拿了小學各科第一(僅此一次撞大運),還有一張畫在全縣評比中得了一等獎。

拿了一堆獎狀回家,媽媽的反應淡淡的,也沒有像同學家那樣把獎狀貼上墻,我當時還有些失落。

或許是他們有意為之,或許是真的不在意,總之造成的結(jié)果是,學習不是一件為了達成目標的事。

那時學校里按成績排名之風盛行,好在家里對此淡漠,讓我有空間發(fā)展出自己的評價標準,以及凡事重視過程大過結(jié)果的心性。

也留下一個后遺癥,我至今不擅長競爭,心中少有與人競爭的念頭,工作之后更是,喜歡就做,不喜歡就走人,不會為了贏而做什么。

這一點在剛?cè)肼殘瞿菐啄?,讓我吃了不少苦頭。職場哪有不競爭的啊,我是逢爭必輸,實在覺得沒意思,不肯花心思。

后來,從職場的動物園跑進單打獨斗的原始森林,不善競爭這一點才終于發(fā)揮了它的正面功用。因為心里沒有別人和對手,才能最大程度享受到做事的樂趣。

在時代強大的扭曲力場之下,我有幸找到適合自己的“縫隙”生存。也因為不上別人的擂臺,就無所謂成功與失敗。

小時候家中有個習慣,每天早上等媽媽端早餐上桌前,爸爸會隨手從書架上抽一本書,隨意翻到一頁念一段。

念詩是最經(jīng)常的事。他不過多解釋,也不要求背誦,只是要我們感受。

他說,詩是作用于心靈的,而不是作用于頭腦。要我放下分析,去感受意境。

一日日過去,我沒有記住多少詩句,沒有可供在外面炫耀的東西,但詩對生活的滋養(yǎng),卻從此留在我的人生里。

被生活消磨時,處在低谷時,讀上幾首詩,心中積郁便能散去大半。

那些個早晨,一家人圍坐炕上,吃著早飯,北方早晨稀疏的陽光從炕上的窗戶照進來,飯前爸爸讀過的詩句,還在心中回味,像是寫詩的人,此刻也在我們身邊。

這是人生中一想起來,就覺得幸福的畫面。

有一些詩句蘊含的意境,也形成了類似精神家園的東西: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p>

讀這首詩的那日早上,窗外大雪紛飛,家中灶火燒得正旺。好像自己就在那片孤舟上,天地之間的冷寂與曠達之氣籠罩周身,還有一種我雖渺小卻與這蒼茫天地連通的靜謐。

多年后,一想起這句,就覺胸中疏朗,呼吸之間,都是冷冽的雪氣。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p>

那種磅礴的景象,讓我第一次聽到,就對邊塞之地充滿幻想,以致長大后一有條件就獨自奔走在邊疆地帶。

大漠,戈壁,茫?;脑ㄅc雪山,這些意象是內(nèi)心源源不斷的能量來源,足以抵抗現(xiàn)實的各種雞零狗碎。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這一股氣沖山河的正氣與豪氣,當年第一次聽到,眼淚便翻涌而上。這一生因這句飽含家國深情的詞句,便再不甘滑入為了一己小利而營營役役的境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年歲日增,每想起這句就更覺唏噓不已。

還有中學時極愛的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人生多的是這種無處訴說的痛徹心扉,無論貧富,渺小或偉大,這悲喜何曾放過誰?

爸爸說,都說讀詩無用,其實是最有用的,沒有這些無用的趣味,一生就像一口枯井,多活一日都不耐煩,那種苦才是真的苦。

如今讀詩的潮流再次回歸,周圍有孩子的家里,至少都有一本金子美玲,或者《給孩子的詩》。

想起爸爸為我們讀詩的歲月,是90年代被全民下海的浪潮裹著的,文藝最無用的時代。我不知道他心中的定力從何而來,卻成為我如今的指引。

不比較,不競爭,不唯有用,教育當如春風化雨,是從爸爸身上學到的。

時代早已變得面目全非,但我們這個物種還同屬人類,獲取成功的方法會隨時代而變,但感知幸福的途徑,從來都是一樣的。

我們的孩子,一生是不是一個常常覺得幸福的人?這取決于他的內(nèi)心是否總是充滿力量,是否對生活感到知足,能否與欲望和諧共處。

這些,外面看不到,只有自己清楚。好的教育,作用于看不到的內(nèi)心,作用于一個人的本質(zhì)。

這是孩子長成一個完滿的人,該有的內(nèi)核:

1、內(nèi)在的小宇宙不被壓抑——活著的自主動力。

2、一生仰賴的求知的興趣不被損害——一個人可持續(xù)成長的能力。

3、與人交往的動機不是出于比較和競爭——容易發(fā)展出親密關(guān)系。

4、有一副好身體,和伴隨一生的閱讀習慣。

說到底,所謂教育,不過是做父母的,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我們自身的修為,是托舉孩子的那只手臂。

哪有什么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所以,800萬的學區(qū)房還是用800萬環(huán)游世界,又有什么區(qū)別?重要的,從來都是每天24小時如何度過。

把不時涌出的焦慮看作一種提醒——提醒我們,是否牽著孩子走在真正向往的路上,是否已經(jīng)盡力了。

來源:好好虛度時光


回應18 舉報
贊11
收藏9
7年前
我也有過類似經(jīng)歷,小學四年級時,每逢期末前,老師會讓把做過的練習每晚抄兩個單元,我父親直接找到老師,說我孩子把每個單元錯了的題抄三遍不通篇抄書,于是我有了更多獨立思考學習的時間。
7年前
惟愿寶貝們內(nèi)心充盈,
7年前
抄19遍太累了,我們直接不做了??
7年前
中國孩子跳不出的魔咒
7年前
抄書也就算了,天天罰抄小學生守則,班規(guī)算啥?????
7年前
和孩子說了,以后只要不是因為品行原因被罰,其他原因被罰我替他抄。
7年前
替樓主覺得很幸運
7年前
樓主真的是遇到很好的爸爸媽媽,??
7年前
那種重復抄書的作業(yè)真心讓人受不了。
7年前
還好我們老師沒那么多暴力作業(yè)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