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當初為什么不逼我?”

2019-6-4 11:55 原創(chuàng) · 圖片5

前兩天,看到不少公號都在轉(zhuǎn)一篇題為《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其實,看到這樣的標題大概也能猜到大致內(nèi)容,類似的文章也看到過很多,比如去年一篇刷爆朋友圈的10W+的《致家長:今天不逼孩子學(xué)會72變,日后誰能代他承受81難》,再比如《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快樂教育(釋放孩子天性)》,等等。這類文章的內(nèi)容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以幾個雷同的例子來告訴家長孩子就是要逼,不逼不成才,快樂教育就是毀孩子。而每每這一類文章一出,就會引發(fā)各大公號的瘋狂轉(zhuǎn)載,以及家長們的瘋狂轉(zhuǎn)發(fā)。
 

然而,這類文章卻讓我產(chǎn)生極大的不適感,之前大多數(shù)時候我都選擇忽略,這兩日,看到文首提到的那篇“廢掉孩子”的文章一再在朋友圈出現(xiàn),這種不適感莫名增強,實在難受,似乎有些東西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因此決定來說幾句話。

01
 

“媽,你當初為什么不逼我?”

在“廢掉孩子”的這篇文章里,作者舉了個例子: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劉星因為無一技之長,曾埋怨媽媽劉梅不給自己報興趣班,于是就有了這樣的對話:

“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xué),你自己不學(xué)??!”
 

“我不愿意學(xué),你就不讓我學(xué)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就不懂事嗎?您就應(yīng)該從小教育我?!?/p>

于是,文章得出,千萬不能讓孩子以他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而是要逼迫孩子學(xué)習(xí)。

這樣的邏輯分分鐘戳中焦慮家長們的神經(jīng),讓人深以為然,所以啊,寧可在孩子小的時候當狠心的家長,總好過孩子長大后埋怨自己。

然而,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的孩子長大后會說:“媽,你當初為什么不逼我?”這樣的話,那么,即便你當初狠狠逼,他長大后也會說:“還不都是我媽逼的,童年過得一點都不快樂,一點都不自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人生不可能完美,總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一個人,如果他不想為自己的人生負責(zé),那么他總有抱怨的理由,總可以無限甩鍋。

甚至,有的人,把婚姻的不幸也怪罪給父母:

“媽,你當初為什么不阻止這場婚事?”

“我不同意你們結(jié)婚,是你非得要結(jié)?!?/p>

“我要結(jié)你就讓我結(jié)了?我當時年輕,看人不準,您是過來人,您就應(yīng)該勸導(dǎo)我,逼我不結(jié)?!?/p>

任何對現(xiàn)狀不滿的時候,都可以將責(zé)任推給父母,總是一種受害人的身份去怨天尤人,而這樣的人,永遠長不大。

當父母被孩子責(zé)怪的時候,父母在一肚子委屈的時候,往往很容易懊悔當初的做法,恨不得再生一個二胎,換種方式再來一遍。然而,即便再來一遍,說不定又是另一種懊悔。

事實上,現(xiàn)在不逼孩子,未來就會被孩子埋怨這樣的思維方式,何嘗不是一種卸責(zé)?為了以后不被孩子怪,所以現(xiàn)在我不顧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只管必他。那么,以后他再怪我也不是我的責(zé)任了。也難怪許多孩子被逼跳樓后,家長仍然在抱怨:我那都是為你好,你怎么那么狠心,不考慮父母的感受?

其實,在現(xiàn)象面前,我更需要的是反思,反思我們的教育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永遠長不大,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沒有自我,不懂得為自己負責(zé)?

02
 

強者談堅持還是談喜歡?

在“廢掉孩子”一文中說:喜歡是一種本能,喜新厭舊也是一種本能,強者談堅持,弱者才談喜歡。

按照文中意思,孩子這一刻喜歡一個玩具,下一刻又喜歡另一個玩具,今天喜歡鋼琴,明天喜歡小提琴,如果一味尊重孩子的喜歡,那么孩子很可能一事無成。

我想說,首先,這是對孩子的不理解。一個幼兒,當他說喜歡一樣?xùn)|西的時候,也許并不是你所以為的喜歡。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很容易被身邊的新鮮事物所吸引,并且他們的注意力也極容易被轉(zhuǎn)移,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所以,一個正常的孩子,他們總是會不停地“喜歡”上新的東西。

可是,家長很容易把孩子的“好奇心”變成逼迫孩子的理由。“當初是你自己說喜歡的,現(xiàn)在又想放棄?”

逼迫往往源于對孩子的不了解。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堅持,有時候,我們會以堅持的名義去逼迫孩子做不值得的堅持。

當然,即便是自己喜歡的事物,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困難而動搖。于是,我們很容易又舉起堅持的大旗對孩子進行逼迫,卻沒有意識到:

在孩子遇到挫折或者處于瓶頸期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站在孩子這邊幫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難,順利度過瓶頸期,而不是站在困難這邊,和困難一起壓垮孩子。

引導(dǎo)孩子在自己感興趣、也適合自己的事情上堅持下去,這需要智慧。許多人不具備這樣的智慧,于是選擇了簡單粗暴地逼迫,以至于進一步破壞了孩子的興趣。

許多孩子,小時候一直被家長牽著走,一直由別人來告訴他應(yīng)該去做什么,不該去做什么,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沒有機會去形成自己的熱愛,以至于長大成人后依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

也正是因為沒有自我,所以他們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zé),在不如意的時候,輕易“都怪小時候”。

一個人,他是需要一些時間和一些契機去發(fā)現(xiàn)和遇見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的,并且把他變成一種熱愛。因為熱愛,堅持也才能變得更容易。

真正的強者不只是堅持,而是堅持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去成為能對自己人生負責(zé)的自己!

兒童文學(xué)作家常立老師在一堂“想象力”的課上舉了自己大學(xué)時是計算機專業(yè),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更喜歡文學(xué),于是就去考了復(fù)旦大學(xué)的文學(xué)碩士的例子,并且告訴家長們:

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結(jié)局是孩子長大,出走,離開父母,成為獨立的個人,他可以自由地去選擇,自由地犯錯,自由地去承擔錯誤,而不是由父母永遠抱在懷里。孩子有能力向父母告別,走出自己的路,才是真正地長大成人。

其實,那些能把自己的愛好做到極致的人,首先是愛好,其次才是堅持。

比逼迫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xué)會熱愛,學(xué)會自律,學(xué)會認識自己,否則,孩子永遠都長不大。

別說弱者才談喜歡,這樣的喜歡你根本學(xué)不來,因為你不懂得熱愛,也不敢去熱愛,更不敢去為自己的選擇負責(zé)。

03
 

學(xué)習(xí)為什么是一件苦差事?

“廢掉孩子”一文在強調(diào)了逼迫的好處后,不出所料地對快樂教育和釋放天性進行了抨擊。

文章認為沒有人天生喜歡吃苦,喜歡安逸、喜歡享受則是天性,而學(xué)習(xí)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小時候讓他們快樂地成長,就是毀孩子前程。

這個邏輯,我也真是無語了。孩子的天性就是貪圖享樂?釋放天性,就是放縱孩子貪圖享樂?

養(yǎng)孩子是拋硬幣嗎?不是A面就是B面?要么放縱,要么控制?要么快樂,要么吃苦?

人生要是這么簡單,哲學(xué)可以毀滅了,教育要是這么簡單,教育學(xué)可以消失了!

這樣的論調(diào),除了可以激起家長們的一些焦慮感外,也只能暴露作者對孩子的極度不了解和對快樂教育的無知了。

孩子就是孩子,他不是成人的縮小版,成人以成人世界的成功學(xué)來要求孩子,卻全然不顧作為孩子當下的心理和需求,孩子長大后真的就會舒服嗎?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strong>

況且,如果喜歡是一種本能,那么對于孩子來講,學(xué)習(xí)也是一種本能。不用逼,孩子主動地學(xué)習(xí)翻身、學(xué)習(xí)走路、學(xué)習(xí)講話,他們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他們天生愛學(xué)習(xí)。

有人說,沒有哪個孩子會說喜歡學(xué)習(xí)。我想說,那是你對學(xué)習(xí)有什么誤解,狹隘地把學(xué)習(xí)等同于應(yīng)試。

我剛上學(xué)的時候,還真的是非常非常喜歡上學(xué),只不過因為教育中許多“逼迫”的成分,慢慢對學(xué)校的學(xué)習(xí)有一些抗拒。然而,在本質(zhì)上來說,直到今天,我仍然覺得學(xué)習(xí)是一件非??鞓返氖隆?/p>

我們應(yīng)該考慮的不是如何逼迫孩子去學(xué)習(xí),而是應(yīng)該去反思是什么讓學(xué)習(xí)變成了一種苦差事,是什么讓原本好學(xué)的孩子失去了對學(xué)習(xí)的熱情?我們又該如何去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孩子原力覺醒,自主學(xué)習(xí)。

04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傷害了誰?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不知道成為了多少人的勵志警言。小時候,我也曾鄭重其事地把它寫在本子上,激勵自己“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p>

然而,成年后再去看這句話,真是細思極恐。

努力和上進本沒有錯,然而努力的目的卻是明確地成為“人上人”,這就有問題了。

許多家長逼迫孩子去學(xué)各種技藝,也無非就是抱著成為“人上人”的心態(tài),而有的人遺憾小時候沒有多上幾個興趣班,多學(xué)一點藝術(shù)的時候,多半也是羨慕別人的風(fēng)光,而不是藝術(shù)本身。

這不是興趣,而是虛榮。而這種虛榮養(yǎng)出了多少輸不起的孩子。

前兩天看到一則“中科院研究生被同窗刺死”的新聞,一個明明算不上是“l(fā)oser”的年輕人,因為對自己不夠滿意,而殺死了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昔日同窗。

要知道,有人成為“人上人”,那么勢必也會有人成為“人下人”。也許有的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成為人上人,再說人上總是還有人。

于是,這樣的理念很容易變成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在“廢掉孩子”這篇文章里,則是赤裸裸地宣揚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把成人世界的競爭法則從小用在孩子身上時,真是不寒而栗。

把孩子與別人對比,讓孩子從小學(xué)會吃苦練就一身技能,就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失去自我,因為他們定義成功的標準在于是否混得比別人好,而不問自己內(nèi)心真正需要什么,是否實現(xiàn)了自我的成長。

在“廢掉孩子”一文里,寫了這么一句話:“教育本身,其實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strong>看到這句話真是毛骨悚然。

我們的人性里難道不應(yīng)該有愛與自由,善良和公平,理解和尊重嗎?當我們的孩子初臨人間,家長們難道不都是說:“愿我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愿我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善良勇敢的人!”

教育的存在就是來毀滅這一切美好的東西的嗎?

假如我們的孩子沒有被溫柔以待,沒有被尊重,沒有被信賴,他們又怎么成長為懂得善待他人,尊重別人,具有獨立人格和責(zé)任心的人?

當我們在反思現(xiàn)代社會為何人情冷漠,年輕人為何缺乏同情心的時候,當我們一味指責(zé)各類惡性社會事件時,難道我們不應(yīng)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是否有“反人性”的意味?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05
 

我們?nèi)绾巫龈改福?/strong>

那些鼓吹“孩子就是要逼”的人,動不動就搬出朗朗、周杰倫,言之鑿鑿若不是由父母逼著,他們就成不了才。

而這樣的例子其實只是利用家長們的焦慮而已,你能舉出兩個被逼成才的例子,我就能舉出許多不逼也成才的例子,以及更多被逼壞、逼瘋、逼死的例子。

比如,扎克伯格大獲成功后,他的爸媽接受媒體的采訪說:

“我們真的沒有想到,也沒有特意地培養(yǎng)他,如果非要說有什么的話,就是我們鼓勵每個孩子遵循內(nèi)心所愛,全力追逐自己想要的,這就是完美的教育之道。

那篇說“弱者才談喜歡”的文章,看看小札父母的話,不是啪啪啪打臉嗎?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出來的小札,寫給孩子的信里,都是這樣的話:

比起暢想你的成長和未來,我們這一次更想來聊聊你的童年?!晔巧衿娴?。你一生中只有一次童年,所以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擔心未來。

肯定會有家長要跳起來了說:“扎克伯格那么有錢,做他女兒還擔心什么未來!”

可是按照從小就灌輸叢林法則的思路,不應(yīng)該是這樣的嗎:你爹已經(jīng)是人上人了,你總不能成為人下人吧,所以趕緊從現(xiàn)在開始去吃苦,不要光想著玩了!

這樣的例子是存在的。日本哲學(xué)家鶴見俊輔,父親是一個人們期待著沒準能成為首相的政治家,他可沒能因為有個牛逼的爸爸就不用擔憂未來。相反,正是因為有這么個厲害爸爸,他的媽媽就把他當“干部第二梯隊”來培養(yǎng),無論什么事情,都必須絕對優(yōu)秀。

有什么辦法能跟這樣的老媽對抗呢?最后他只能訴諸自殺這種極端的手段,什么割手腕,吃安眠藥,干了不少。要不是后來他的老爸覺得情況不妙,把他送出國外與老媽隔離,說不定真會釀出被親媽逼死的悲劇。

所以,決定你的教育方式的是你的意識形態(tài),而非家庭出生。

前兩天,在我看到“廢掉孩子”這篇文章之后,很快又看到了另一篇文章:《你逼孩子,還不是因為自己無能》,講的就是一個學(xué)生受不了父母的逼迫而跳樓的事件。

事實上在“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這樣標題廣為傳播的同時,“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勁管他”這樣的標題也曾在朋友圈和各大平臺廣為傳播。全然不同的兩種觀點,甚至出現(xiàn)在同一個平臺上,被同一批人轉(zhuǎn)發(fā)著。

而有許多的家長不得不坦言: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太難教了,逼也不是,不逼也不是,如何才能把握好這個度?

其實,本質(zhì)上,這并不是不知道如何把握一個度的問題,而是沒有個人系統(tǒng)的教育觀的問題。

教育從來不是簡單的事,它是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因為缺乏對教育深層次的認識和反思,所以總是容易被各類現(xiàn)象所影響和牽制,于是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左右搖擺。

許多勵志類文章都有提到,人們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其實為人父母,也需要走出育兒的舒適區(qū),去反思和修正那些我們一直被對待的方式,去打破那些根深蒂固的東西,去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的:“一想到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通過考試,就覺得毛骨悚然?!?/strong>

那些動不動就找?guī)讉€例子出來教人去逼孩子的人,麻煩在逼孩子之前,先逼自己去多看點書,多學(xué)點新東西,更新一下腦庫存。

真正厲害的父母是修煉自己,而不是逼迫孩子。

啾媽:文學(xué)碩士,童書評論人,親子閱讀推廣人。以童書守護童心,用閱讀照亮育兒路。

微信公眾號:啾媽童書會


回應(yīng)9 舉報
贊27
收藏63
5年前
任何極端思想和行為都是不好的。根據(jù)個體差異,柔性養(yǎng)育,輕輕push,溫柔而堅定。
5年前
終于看到一篇好文章
5年前
哇撒 終于看到一篇好文章
終于遇到同道人!
5年前
貓?zhí)?/span> 寫成這樣不上公號沒天理了
@花編??
5年前
我媽我愛說,要不是你小時候我這樣balabala,你現(xiàn)在能有成績1.2.3。我的回答是如果你當時不那樣,我現(xiàn)在的成績會更好??
5年前
寫的很好,謝謝作者
5年前
真正厲害的父母是修煉自己,而不是逼迫孩子。

不能再認同,努力提升自己,修煉自己,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5年前
小孩子還是需要愛與鼓勵,才能更好的成長。
發(fā)布

推薦閱讀

一葦_啾媽
一葦_啾媽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