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提倡一題多解?

2016
2008
2021-3-9 10:38 原創(chuàng) · 圖片5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題多解,簡單講就是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再具體些,就是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結(jié)構(gòu)形式、不同相互關(guān)系以不同思路來解答。

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前兩句用“橫看”“側(cè)看”“遠看”“近看”“高看”“低看”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一題多解”的精髓;后兩句則從反面說明,如果不從更高的角度去俯瞰問題,那是難以全面看清問題本質(zhì)的。

為什么要一題多解呢?

因為通過分析多種解法的優(yōu)劣和適用條件,一題多解可以突破許多人的認知天花板(理解與應(yīng)用),使認知層級提升到分析與評價的層次。

通過一題多解,學(xué)生能夠更全面地看問題,更深入地理解問題。

關(guān)于更多認知層級的介紹,可以參考我的文章《為什么孩子比別人努力,卻沒有別人優(yōu)秀?》。

但是為什么有些老師不喜歡一題多解而喜歡標準答案呢?原因也很簡單。一題多解?有些解答自己都看不明白,費那么大勁鼓勵干嘛?不如留點腦細胞干點別的??梢哉f,標準答案大大降低了當老師的難度,減少了老師的工作量,當然,也限制了老師的高度。

這樣的老師,自己的認知天花板都突破不了,何談引導(dǎo)學(xué)生?

在沒有時間限制的條件下,不滿足于一種解法,盡量追求一題多解,對于提升學(xué)生的數(shù)學(xué)解題能力有重要幫助,這比多刷幾道類似的題要有意義的多。

嘮叨這么多,下面就以一道題為例,說明一題多解的意義。

這道題很有意思,我給的三種不同解法正好體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連續(xù)問題離散化、概率與對稱思維、數(shù)形結(jié)合方法。

你明天約定與A、B兩人去咖啡館,你可以預(yù)期A會在8:00-12:00之間隨機到達,B會在6:00-10:00之間隨機到達,兩人在任何時間點到達的可能性相同(服從均勻分布),且兩人到達的時刻互不干擾(相互獨立),請問:

(1)A明天先于B到達咖啡店的概率有多高?

(2)A明天先于B一小時到達咖啡店的概率有多高?

乍一看,這題有點唬人。但一般而言,如果是離散的取值,古典概率問題都可以變成計數(shù)問題,從而有下面的近似解法一。

解法一:

先算出A和B所有到達的時刻組合數(shù),然后算出A先于B到達咖啡館的時刻組合數(shù),那么用后者除以前者即可得到A先于B到達的概率。

小學(xué)高年級的學(xué)生看到這個問題,不少人會假設(shè)A和B都在整分鐘的時刻點到達。

也就是說,限定A到達的時刻為:

8:00,8:01,8:02, …, 11:59, 12:00

總計:60×4+1=241個。

限定B到達的時刻為:

6:00, 6:01, 6:02, …, 9:59, 10:00

總計:60×4+1=241個。

因此,所有的到達時刻組合有241×241種。

而在這些組合中,A先于B到達的情況如下:

A 到達時刻

B 到達時刻

小計

8:00

8:01-10:00

120

8:01

8:02-10:00

119

9:59

10:00

1

總計

120+119+…+1

因此,A先于B到達的時刻組合一共有120+119+…+1=121×60種,從而,A先于B到達的概率為:

當然,這種解法最大的問題在于我們限制了A和B只能在整分鐘到達,這是不嚴謹?shù)?。實際上,A和B完全可以在一分鐘之內(nèi)的任何時刻到達。也就是說,把連續(xù)問題離散化存在精度丟失的風險。

解法二:

除了上面的解法,如果有敏銳的觀察力,這個問題還可以這么考慮:

A的到達時間為8:00-12:00,如果A在10:00-12:00之間到達,那么A不可能先于B到達,也就是這一半的情況A不可能先于B到達。

剩下考慮A在8:00-10:00間到達的情況。

此時,如果B在6:00-8:00間到達,那么A也不可能先于B到達,因此只有剩下的1/4種情況即B在8:00-10:00到達時,A可能先于B到達。

當A和B都在8:00-10:00到達時,兩人誰先誰后的可能性應(yīng)該一樣,因此,A先于B到達的概率為1/8。

整個分析過程可以畫成如下的樹形結(jié)構(gòu)。

當然,這個問題中,正好每個分支的可能性都是1/2,如果稍微改變一下數(shù)值,那么得稍微用點條件概率的乘法。

解法三:

第一種方法雖然能給出估計的概率,但問題是到達的時刻并不一定是整分鐘,后面還可以是8:03:01這樣的,甚至,還可以是1/10秒或更細的時間粒度。實際上,這就涉及到離散和連續(xù)的問題。到達的時間應(yīng)該是連續(xù)的任何值。這是不是讓我們聯(lián)想起了數(shù)軸上的點呢?數(shù)軸上的點可以表示整數(shù),也可以表示任意的數(shù)。

因此,如果我們設(shè)A的到達時間為x,B的到達時間為y,那么A和B的到達時間組成一個二元組(x,y),取值分別在區(qū)間[8:00-12:00]和[6:00-10:00],從而,可以把它看成如下圖所示的平面上的一個點。在這個圖中,A先于B到達的區(qū)域為圖中橙色所示的區(qū)域,而剩余部分則為B先于A到達的區(qū)域,45°線段表示的是A和B同時到達的情形(注:線段是沒有面積的)。因此,計算A先于B到達的概率就轉(zhuǎn)換成了計算橙色區(qū)域面積占整個長方形的面積之比。顯見,這個比值為1/8,即A先于B到達的概率為1/8。

第二問中,要求A先于B一個小時到達,那45°的斜線還需要再往上平移1個小時,從而概率只有1/32。

可以看到,最后這種方法是數(shù)形結(jié)合的一個絕佳例子。

最后問一聲:這幾種解法,你們怎么看?歡迎留言。


回應(yīng)1 舉報
贊1
收藏4
3年前
謝謝樓主的分享?。?BR/>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昍爸
昍爸
2016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