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愛讀書

2016-10-6 15:31 轉(zhuǎn)載 · 圖片10

我小時候應(yīng)該算是個愛讀書的孩子。印象中每天吃完晚飯后,餐桌一收就成了全家的書桌,頭頂一盞不那么亮的燈,一家人不是看書就是做作業(yè)寫文章。雖然生活艱苦,但靠墻的六七個書柜陪伴了我和姐姐的整個童年。父親的單位有圖書館,我們?nèi)ゲ涣?,但他自己借書的時候總會給我們借幾本《兒童文學》和《少年文藝》之類,那是那個時候少有的少兒文學讀物了。我最喜歡的報紙是“諷刺與幽默”,最愛看的雜志是“飛碟探索”。后來就開始看大人書柜里的那些小說、“世界名著”之類,還有很多“雜書”。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自己喜歡的作家和作品,可以說他們參與塑造了現(xiàn)在的我。

后來我自己當了家長。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我開始給他們讀書。白天讀、睡覺前讀、在圖書館讀、在書店讀、生病時讀、旅途中讀、餐廳等上菜的時候讀,洗澡的時候也會讀.......一直讀到他們上了學前班和小學,能自己認字看書了,跟我擠在一起的親子閱讀時間才慢慢地變成了美好回憶。

幾年的時間悄悄地過去了,看書成了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和樂趣,我自己也大大地過足了童書癮,看了很多我小時候做夢也想不到的好看的書。

孩子最早可以自己擺弄的書是那種布書,最好是立體可玩兒的。我們喜歡“你是我的媽媽嗎?”, 和一本講小兔睡前喝牛奶刷牙換睡衣聽故事的布書,這兩本妹妹尤其喜歡,反反復復講了一兩年。還有厚紙板書、翻翻書、有聲書、洗澡時玩兒的塑料書,也都是適合嬰幼兒的比較安全的書。這些書內(nèi)容簡單,我唯一的要求是要畫的好、設(shè)計得高明。他們可能會撕咬這些書,也很可能翻兩下聽一會兒就跑掉了,這都很正常,隨著慢慢長大,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畢竟,哪個孩子不喜歡坐在爸媽懷里聽故事?讓他們習慣于讀書這件事本身和父母念書時的語言聲音,可能比書的內(nèi)容還重要。每天睡覺前的親子閱讀時間,也日積月累地給了他們無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媽媽講到起重機把小鳥送回了樹頂?shù)募依?,終于找到了媽媽。這個橋段妹妹百聽不厭。

兩三歲上幼兒園以后,認知、情感、社會方面的繪本成了孩子們的啟蒙老師?!度恍∝堫^鷹》是陪伴他們度過分離焦慮的好書,《鼠小弟》成全了他們最初的幽默感,《小睡熊波波》讓他們在書里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投影,Eric Carle的所有書都是英文音律和最美色彩的啟蒙。 《石頭湯》、《驢小弟變石頭》、《幸運的內(nèi)德》、《一直一直往下挖》、《我變成一只噴火龍了》、《吃六頓晚餐的貓》.....這些書里的生活哲理連我都覺得深受啟發(fā)。除了文學類的書之外,《第一次發(fā)現(xiàn)》系列、《神奇校車》系列、《漢聲數(shù)學圖畫書》系列也是對學前班和低年級孩子來說非常有意思的科學/數(shù)學入門讀物......好書實在太多數(shù)不過來,但必須還是要提一下《巴巴爸爸》、《青蛙弗洛格》、《不一樣的卡米拉》、《三個淘氣包》、《貝貝熊》,還有熊亮的《兔兒爺》和《小石獅子》.....因為他們簡直就是孩子們的童年好友。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這些我們喜歡的繪本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畫得太棒了。即使不著一字,也足以成為孩子們?nèi)松畛醯拿烙龁⒚伞?/p>

傳說國際學校的孩子整天只知道玩兒,不學習。嗯,也難怪別人有這樣的誤解:他們每天三點半就放學了,又沒有作業(yè)和考試,也不補習,那除了玩兒還能干什么呢?答案是:除了課后興趣課和玩兒之外,他們就干兩件事:運動和閱讀。事實上,閱讀是貫穿國際學生整個學業(yè)過程的主旋律。越往后學,課內(nèi)課外閱讀的量就越大。因為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與之相關(guān)的寫作能力,乃是一切學術(shù)的基礎(chǔ)。

話說兄妹二人在聽書和玩耍中好整以暇地度過了他們“不學習”的幼兒園生活。直到上了學前班,他們才開始按步就班地學習英文的自然拼讀法,并且開始學習一些漢字。在上小學一年級之前,倆人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是斗大的字不識一車。但是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非常強,也很喜歡聽書和看書。


幼兒園的圖書館是妹妹最喜歡去的地方

因為英文的口語還不錯,學會了自然拼讀法之后,他們馬上就可以讀書了。按照“牛津樹”的分級,從1級開始,順著或跳著往下讀。哥哥在一年級時讀完了幾十本《The Magic Key》系列和其他一些分級繪本,然后是“橋梁書”(Bridge book, 難度在繪本和章節(jié)書之間),然后就進入章節(jié)書(chapter book,我們說的“字書”)的閱讀階段。他一口氣讀了54本《Magic Tree House》,還有馴龍記、小屁孩日記、Horrid Henry、Roald Dahl的大部分小說,等等。在二年級結(jié)束之前,他已經(jīng)讀完了大部頭的《哈利波特》1-5。除此之外,還有Who is Who人物傳記若干,以及在學校做科學報告所查閱的那些科學類書籍。作為一個母語非英文的孩子,他一年級的Stanford 10美國課程統(tǒng)考成績是全球考生的前7%,二年級是前9%,學年報告中說他閱讀能力是11歲。我覺得這肯定跟他讀書多有關(guān)系。不過呢,中文因為讀的不多,閱讀能力反而落后于英文了。這個學年老師給大家的中文課外閱讀書單是100本,平均每周四本書,都是頁數(shù)比較多內(nèi)容比較復雜的繪本,要一句句讀給家長聽,接近于精讀。我另外要求他讀《老鼠記者》的中譯本(一套70多本的章節(jié)書),時間不限,可以泛讀。

妹妹的學習進度比哥哥稍微慢一點(一年級Stanford 10成績是前30%),但也非常正常且進步迅速:一年級上半學期一邊繼續(xù)學習拼讀法,一邊看分級繪本。下半學期開始,閱讀速度加快,除了自己在家看書之外,老師每周讓她帶回家兩三本橋梁書讀給我們聽,每本都三四十頁,要讀半個小時。中文方面也一直定期帶書回來讀給家長聽。剛上二年級的她,自己已經(jīng)讀完了“Charlotte's Web”、若干本人物傳記以及五六本Roald Dahl的小說,現(xiàn)在在讀Magic Tree House系列,并且跟我說她準備正式開始讀哈利波特了。

這樣看來,這些沒什么作業(yè)和考試的孩子其實也挺忙的。而據(jù)我所知,他倆的閱讀時間在國際學生中只是正常而已(只不過加上中文就顯得多了)。我并沒有像很多外國家長那樣每天有明確的閱讀時間規(guī)定(當然是有督促),學校也沒有隔三差五搞閱讀競賽、拼寫競賽和讀后感競賽(讀書周活動倒是一直有),大家基本是在一個讀書的氛圍當中憑著熱情和自覺在讀。連每次出門的時候都不忘帶一本書,打發(fā)那些瑣碎的時間空隙。

既然體會到了閱讀和思考的樂趣,應(yīng)該說,他們已經(jīng)是小小知識分子了。

學校圖書館,大家隨時可以來借書、查資料。

“書非借不能讀也”。我們周末會去公共圖書館看書和借書。

對真正的讀書人來說,看書不是為了完成任務(wù),而是出于不足為外人道的樂趣。所以涉獵廣泛就對了,不需要限制和干涉孩子讀書(當然不能讀兒童不宜的書)。但是,當他們一開始沒有興趣和目標的時候,老師和家長向他們推薦一些有意思的難度適合的好書還是挺重要的。多了解,多試試,總會找到他們感興趣的切入點。家長自己也最好有閱讀習慣和持續(xù)學習的熱情,能在閱讀方面有感覺,也能跟孩子有交流。話說我自己從小到現(xiàn)在,跟父親之間的友誼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讀書心得和思想的交流(前一陣聽他也自責說自從會上網(wǎng)以后讀書少了,我簡直要哈哈大笑!)。

記得香港作家、出版人陳冠中在《事后》中回憶說,自己當年中文英文都不太好,只不過喜歡看金庸而已。當初的香港,武俠小說在家里的地位如同今天的電子游戲,屬于“有罪的樂趣”。然而多年后,他在加拿大上中學的兒子告訴他,自己看完了第一本中文小說——《射雕英雄傳》。陳冠中興奮至極,直說要感謝武俠小說,感謝金庸,讓孩子跟他有了一種知己般的中國文化上的連接。

看了他寫的這一段,我真是深有同感。因為我很早以前就指著書架上的金庸全集告訴過兩個孩子:媽媽對你們中文學習的最大期望,就是有一天你們可以看懂這套很好玩兒的書!

這似乎是我向他們發(fā)出的一個邀請,邀請他們進入到我的文化世界中來。然而我的內(nèi)心深處也知道,他們未必會接受我的這個邀請。他們其實從一開始就走了一條跟我不一樣的道路,要到達的也很可能是不一樣的終點。我?guī)缀蹩梢源_定,未來需要在讀書方面奮起直追的人其實是我。我相信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來源:凌太來了


回應(yīng)2 舉報
贊19
收藏17
8年前
媽媽寫的真棒!文采飛揚!??????
8年前
滿苑書香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