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書:作子女,我要學李誕;作父母,我要學吳軍

2011
2008
2020-1-20 08:45 原創(chuàng) · 圖片7

親愛的Tommy及Eric:

最近幾年,我看過不少家書。 《 傅雷家書》、《曾國藩家書》、《梁啟超家書》,還有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以及吳軍寫給女兒的《態(tài)度》,等等。

閱讀之后,獲益匪淺。每每對教育有疑惑,便隨手翻一本,總有收獲。

于是,我也想以寫信的方式和你們展開更多的交流。

很高興,在海外土生土長的你們最近中文水平有了巨大的進步,這也讓我們以書信交流成為可能。所以,現(xiàn)在終于可以提筆書寫我們的“家書”了。

1、為什么要寫信? 

一是言語表達往往比較快比較淺,不及思想的萬分之一。書寫是沉靜的,心平氣和的,深思熟慮的。為彌補說話時逞口舌之快,欠缺了思考的深度,用書信來做補充再好不過。

二是因為我常常自省。我不希望隨著年齡增長慢慢變成一個讓自己討厭的樣子——每天雞毛蒜皮絮絮叨叨的媽媽,寫信能一定程度上讓我學著精煉一點。

三是眼看著Tommy快要進入青春期了,我們聽過的看過的青春期各種叛逆不勝枚舉。我是個未雨綢繆的人,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會討厭聽父母嘮叨,索性把我想講的話寫下來,過幾年也讓弟弟來讀一讀,一舉兩得,或許這些信件也是我們未來的一筆精神財富呢。

二十年后若我們還能一起重讀這些信,希望從中不僅能看到你們的成長,也能看到一個與時俱進的媽媽,不斷在打破自己和你們一起成長。

我不知道二十年后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子,會變得多么有意思,媽媽現(xiàn)在說的話放到那個當下,是不是也過時了?不要緊,現(xiàn)在留下印記,我們讓時間來證明。

2、 “奇葩說”

父母的觀念過時了怎么辦?這是個好問題。

奇葩說最近正好在討論這個話題,很有趣。遵照奇葩說的提醒: “四十以上成年人建議在子女陪伴下觀看”(扎心了) ,這期節(jié)目我也是在你們的陪伴下一起觀看的。

這期辯題是: “當父母觀念老舊還固執(zhí)己見,是選擇閉嘴還是和他們Battle?” (Battle可以是掰扯,可以是爭辯,但不要走極端。我把Battle看作是兩種觀念的碰撞,頭腦風暴式的辯論)。

看到這個辯題,我們仨的第一選擇都是Battle。

在聽完辯論后,我們又熱烈地討論了一小會兒,但沒有盡興。

所以今天我還想認真地告訴你們,為什么我希望未來你們和我Battle下去。

當你們很小的時候,我是你們的眼睛,我?guī)銈兛词澜?,我教你們明辨是非,告訴你們世界的規(guī)則;

等你們長大了,你們就是我的眼睛。 因為年輕人有更強的好奇心,對新事物有天然的敏感,這正是父母逐漸喪失的能力。 我希望那個時候你們還能帶我看更新奇的世界,而只有打破老舊的觀念,才有可能懷著真心看到那個世界。

要相信,媽媽一直有一顆與時俱進的心,不怕Battle。

3、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我希望你們和我Battle下去,但是并不意味著對什么人都可以Battle。因為每個人思想的固化程度,和對新事物新觀念的接納度是不一樣的,這個與年齡和閱歷有關,但也是因人而異的。

圓桌派有一期節(jié)目請了三個嘉賓和竇文濤一起討論親子話題。

有趣的是這期節(jié)目讓我們看到了兩代人面對教育時那道深深的鴻溝。

一方面,馬未都在聊打罵孩子的合理性,說這符合中國傳統(tǒng),孩子不能怨恨等等;同時李玫瑾也表達了要讓孩子畏懼家長的觀點,并教導家長用貶損孩子的方法讓他們脫敏 (當然還有其它觀點,只是這幾點引發(fā)了觀眾最多討論) ;

而另一方面,現(xiàn)場唯一一個年輕的嘉賓每次想為“被打被罵被貶損”的孩子發(fā)聲時,總會被兩位前輩學者無視或打斷。

作為媽媽的佐餐節(jié)目,吃飯時旁聽的你們立刻表達了疑惑,“怎么會有人認為打罵是對的?中國現(xiàn)在還鼓勵打孩子嗎?”  我 回答,當然不是。  

其實不僅是你們,評論區(qū)也是一片質(zhì)疑聲。

(節(jié)目觀眾大都較兩位前輩學者年輕,

從評論能看到兩代教育觀的鴻溝)

顯然,馬爺他們用“ 幸存者偏誤 ” (Survivorship Bias:是一種邏輯謬誤,選擇偏差的一種。指選擇性地關注幸存者的那部分經(jīng)歷,忽略了更多沒有幸存下來或失敗的那部分經(jīng)歷) 總結了一套適用于自家的教育理念,即父權至上,父親打兒子,自己當了父親接著打兒子,一代代延續(xù)下去,也是一個自洽的系統(tǒng),只要自己相信系統(tǒng)是合理的,別人就無法撼動。這樣的情況,沒必要Battle。 

其實無論是普通家長,還是學者專家,如果沒有放低長者的姿態(tài),沒有與時俱進的心,就不太可能接受Battle。

面對他們,你只需理解,在他那個年代,在他那個家庭,有過那樣一套觀念體系,而且,那套系統(tǒng)對他是管用的。這就夠了,不必Battle。

我也曾經(jīng)試圖和父母Battle一些養(yǎng)生的觀念,不要人云亦云,還有嘗試討論諸如“面子和生活本身哪個更重要”,可以做些什么有利于保持情緒穩(wěn)定,怎么看待過往經(jīng)歷和原生家庭,等等不一而足。結果是,沒有一次Battle有圓滿的收場。

想起奇葩說有一期節(jié)目,請來了父母和子女兩個陣營的觀眾來參與討論 “ 已經(jīng)決定離婚的父母非要堅持到孩子高考結束嗎 ” 這個話題,從始至終,父母的立場完全無法撼動,堅如磐石。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冰山在水下沒有展露出來的龐大世界,從前被我們忽視的那個世界。

(這期辯論任反方磨破嘴皮也不能讓父母場產(chǎn)生跑票)

從那以后,在面對長輩時,我總會想起李誕在辯論結束時說的那段話:

中國發(fā)展太快了,觀念過時也會很快。我們父母一代吃過很多苦,我們無法想象那些艱苦,而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就是他們那套過時的觀念,那些觀念幫助他們度過了苦難的歲月,也讓我們平安健康地長大。雖然觀念過時了,我們很難去改變他們,只需要理解就好了,就不用和他們Battle了 。

所以,是不是可以Battle,是不是需要Battle,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

4、讓你的父母成熟起來 

吳軍是我特別敬佩的一位學者,我看了他很多書。從科技發(fā)展到數(shù)學之美,從世界文明到智能時代……他的見識之廣,格局之大無不令人驚嘆。

那些令人高山仰止的學問我無法企及,但幸運的是,我可以學習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和他為人父母的作為。

吳軍老師有篇文章講“ 如何讓你的父母成熟起來 ”,讀完豁然開朗,立即轉發(fā)給父母大人,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作為子女,無法讓他們同樣受益確實有些遺憾。不過作為母親,我想把文章摘抄在這里,以便你們以后時刻提醒我,如何做成熟的父母。

“我母親常講,兒孫自有兒孫福,我想這是老人應有的智慧。

具體到婚姻,更多的是兩個人的事情,而不是一大家子。我的母親和岳母都非常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到了我家,他們都是客人,因此沒有做主權。至于我的孩子怎么管,她們更是不多發(fā)言。當然,到了她們那里,她們是主人我是客人,我沒有發(fā)言權。很多人羨慕有這樣開明的老人,但她們并非一開始就這樣開明,而是靠不斷對她們施加影響,讓她們成熟起來的。

言歸正傳,中國的很多父母不成熟,子女有責任。要知道父母接受的是30年前的理念,代溝是一定存在的,因此,年輕人要讓父母理解自己,就要將當下的理念傳遞給父母。孩子需要主動和父母溝通,不是講那些重復了半輩子的話,而是作為一個成年人,和另一個成年人溝通,將新的思維方式和理念不斷傳遞給父母。我過去會把讀書心得告訴父母,他們漸漸從我身上學到了用另一個方式,一個30年后的方式看待世界......

雖然中國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說法,這在兩千年一成不變的社會里,或許有點道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老年人的見識未必比年輕人更多。如果我們相信社會是進步的,發(fā)展的,年輕人的所知所得,總體上講一定比上一代多,而且在今天還多得多。

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上一輩的思想,教育當下的人,去迎接20年后的未來。 ” (最后這句話我貼在了床頭提醒自己)

我自知沒有吳軍老師那樣的毅力和決心去影響上一輩的觀念,也缺少足夠的耐心持續(xù)幫助他們更新操作系統(tǒng)。

作為子女,我無法要求父母去改變,我只能學著李誕去共情,去理解。 

不過作為家長,我替你們倆慶幸,有一個自己愿意成長和成熟的母親,你們未來會輕松很多。 “開明、通達、尊重、包容,是做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態(tài)度。”吳軍老師在這方面是我的榜樣。

哈哈,如果哪天發(fā)現(xiàn)我有“不成熟”,觀念陳舊又固執(zhí)的時候,你們記得拿出這封信提醒我:媽媽,你要成熟起來,與時俱進哦!

嗯,我一定會努力做到的。

記得,這也是你們的責任。

最后,媽媽還有一點私心,希望通過書信交流,你們兄弟倆的中文也會越來越好(時刻不忘夾帶這點私心,哈哈。)

期待不久后能讀到你們用中文寫出來的好文章。

愛你們的媽媽

2020年1月19日


回應5 舉報
贊15
收藏41
4年前
很棒很用心!????????
4年前
家書也是我最愛讀的書,總覺得多了一份真實的溫情和不足與外人道的智慧。寫得很好,謝謝分享
4年前
謝謝分享
4年前
作為新粉絲來拜讀,覺得能夠抱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心態(tài)去教育和影響孩子,這種做法值得學習,期待多多分享
發(fā)布

推薦閱讀

貍貓
貍貓
2011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