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帶娃在國外旅居近兩年,我選擇回海淀上學

2017
2014
2020-7-23 20:57 原創(chuàng) · 圖片9

寫在前面:本文首發(fā)于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熟悉我的媽媽都知道,先先今年幼升小,進入了北京一所知名中學的小學部。學校就在海淀中心,在接下里的幾年中,我基本上就要成為大家心里最典型的海淀媽媽的樣子。

關于學習奧數(shù),我之前寫過一篇,可以戳這里看。

這一篇,我想回答一個我被大家問了無數(shù)次的問題:為什么你帶著孩子在國外生活學習了這么久,最終回到北京來接受海淀核心教育?

因為這是我在外旅居近兩年里,無數(shù)次問自己的問題,而現(xiàn)在的選擇,是我思索了兩年的結(jié)果。

我到底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是我無數(shù)次問自己的問題。我也無數(shù)次的設想,他們會做什么工作,會擁有什么樣的人生。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推翻自己的想法。因為我發(fā)現(xiàn),沒有人知道未來是什么樣,也沒有人能預料二三十年后世界的樣子。

就好比在我6歲的時候,我媽絕對想不到36歲的我,會靠寫文字和做課研來養(yǎng)活自己;18歲的我剛進入大學的時候,每天啃著古代文學史,一篇篇寫影評的時候,也從來不知道在18年后,自己會找到真正愿意為之去努力的生活方向。

我的數(shù)學特別差,從小到大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學數(shù)學,我語文很好,也能寫一手好文章,所以我從小到大會不停的寫,因為這讓我平靜且有寄托。

我看到現(xiàn)在的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糟糕的數(shù)學成績,并沒有讓我的生活變得一團亂,也并沒有影響我去找尋真實的自己。

所以也許比起焦頭爛額的想去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我們更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在成長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最適合孩子和家庭實際情況的道路。

我們在新西蘭待了不短的時間,娃每天穿著校服,書包里背著飯盒和水果去上學。教室里沒有桌椅,上課沒有教材,課后也沒有作業(yè);出門就是游樂場,從滑梯到滑索,想玩啥都有;周末隨便驅(qū)車出門,就是大片的牛羊草甸,閃著光澤的大海,還有遠處晴空下的皚皚雪山。

不用說,孩子很快樂,因為他們看到的就是眼前這些美好。但是成年人不一樣,有近憂也有遠慮。我問自己:這樣的散漫,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當然是,誰不愛這樣的生活呢?出門方便,無交通擁堵,溫帶海洋性氣候讓夏天不熱,冬天不冷,不干燥也不濕潤,每天的空氣新鮮的讓毛孔都自在。

學校的教育一切以人為本,而整個國家的教育宗旨就是:用12年時間,幫助孩子去發(fā)現(xiàn)自己。

但其實就是這句話,戳中了我的內(nèi)心,讓我意識到,無論在哪個國家,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我所做的所有事,只有這樣一個目的: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自己。

而對于先先來說,這種自我發(fā)現(xiàn),也許只有回國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我住在基督城的時候,幾乎把這里所有的私校,都看了個遍。相比公校的自由,私校的家長對娃要求會更高,整個學校從探校開始,就流露出和公校不一樣的氣質(zhì)。

無論男生女生,西服/裙套裝,進門引導,彬彬有禮,家長說明會上有一半是華人。校長發(fā)言介紹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理念,學生們給家長演奏鋼琴和小提琴。教室是小班教學,一個班十來個孩子,老師耐心細致,會有比公立更多的作業(yè)和教學計劃。

我?guī)缀跏窍乱庾R的告訴自己:這里非常好,幾乎是無可挑剔的精英氛圍,可是我更喜歡公立。

于是我們繼續(xù)在家附近的公立小學,每天穿著紅色短袖黑色短褲的校服,在大草坪上瘋跑。

我的一位發(fā)小姐姐,名校博士畢業(yè),在美國20年,居住在普林斯頓,ETS(美國考試中心)的項目總監(jiān),曾被XRS北美總部高薪邀約過。

她家兩個娃,哥哥上小學三年級,弟弟明年9月上小學,都是在當?shù)氐墓ⅰ?/p>

我跟她說,國內(nèi)非常流行一本書,關于上東區(qū)和鉑金包,她先是不可置信的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我確實沒覺得私校很重要,等大一點看看情況再說把,因為畢竟不是只有私校才好呀,帶孩子這個事,想明白最適合自己家庭狀況的就好啦。

那個時候 ,我連著幾個月都帶著娃在美國上幼兒園和學術夏校,也同時在查著順義的國際學校的信息,同步也看著新西蘭的新申請政策。然后心里想的是北京家門口的公立片區(qū)內(nèi)小學。

我這人做事有個偏好,不問結(jié)果,但求過程。能試的,都去試試,自己覺得非常重要的,那就盡量去努力。

所以搜集信息也好,和學校一個個聯(lián)系也罷,每一步,我都會盡量做著,不求多好的結(jié)果,但至少不因為自己的疏忽,錯過有可能獲得的東西。

大約是在先先四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是個對數(shù)學喜歡且敏感的娃,所以開始數(shù)學學習探索和規(guī)劃的道路。說實話,方法找到,行動力也很重要,對于孩子來說,玩玩鬧鬧輕松,但是要系統(tǒng)學習,這一定都是考驗家長的事。

而有了后后,才讓我從兩個孩子明顯不同的喜好中意識到因材施教是一個多么重要的事。

對于兩個性格喜好都不相同的孩子來說,養(yǎng)育的重點一定是不同的。家長要做的就是觀察和耐心。

有的時候,我看著后后2歲了數(shù)字還認不全,對比先先在這個時候已經(jīng)認識幾百個漢字和英文單詞了,說不著急是假的。但我也清楚的知道,后后有他自己的特長,高情商,語言表達能力強,這些都是先先所不具備的。

每當這個時候,我會拿自己打比,我的數(shù)學不好,但是并不妨礙我能在自己所長的之處創(chuàng)造一些新的成績。

所以,我不會要求自己孩子是全才,語數(shù)外學科成績一流,游泳畫畫運動樂器都精通,能言善辯情商智商都可點可圈。

這怎么可能呢?

可是我知道,其實很多媽媽都在不自覺的去比較,樓下鄰居娃數(shù)學考入集訓隊;隔壁單元娃6歲信息學大獎;同學家娃鋼琴開獨奏會了;發(fā)小家娃開始獨立閱讀小說寫長文章了……

我們真的會去不自覺的用別人的長處來對比自己,然后一邊焦慮,一邊雞血。

我也有這樣,但是我真不想。

因為我自己就是那個18歲的時候決定自己大學專業(yè)的,是畢業(yè)的時候反復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樣的工作,想過什么樣的生活,然后又用了10來年,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在整個過程中,我慶幸的是每一步,我媽都對我表示支持。所以每當我焦慮迷茫的時候,就會告訴自己:

關于孩子教育,我會用心陪伴,也會努力學習。但鉚足勁一定要上頂級私校國際學校,力求接收能力范圍內(nèi)最好的教育,甚至全家都搬去倫敦紐約,一副恨不得躋身上東區(qū)實現(xiàn)階層跳躍的樣子,從來不是我的目標。

誠然,每個人都有功利之時,會有追求最終利益和目的為導向的時候,但至少對于我來說,真的不需要孩子成為十八般武藝的精英,不需要用所謂頂級學校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或者階級逆襲。

所以,我的孩子喜歡什么,再哪一方面有擅長,在什么地方更能找到合適的老師,合適的群體,在自己的所長上有著進一步的學習。這才是我該思考并一直行動的方向。

在北京升學圈,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則,很多時候拼的不是娃,而是家長的信息獲取能力。有的好學校會提前招生,會有一系列流程。而這些,真的是給有準備的家長的。

不僅僅是孩子的學習能力,也考驗家長的能力。在我進入到先先小學這個班級的家長群后,特別慶幸遇上了這些志同道合的爸爸媽媽們。

很多人會把海淀家長等同于應試雞娃群體。其實在黃莊核心,你才會知道這些家長們實質(zhì)有多優(yōu)秀。這個優(yōu)秀不來自于學歷和家境,而在于靠譜的辦事能力,在于眼界和思維。

大家彼此之間溝通的成本非常低,因為說一句,就都懂是怎么回事,無需浪費時間去解釋不必要的問題。

畢竟,能真正把孩子帶好的人,無論工作生活,都一定差不到哪去。

大家都是在一邊帶娃的過程中,一邊不斷自我成長,和娃一起去自我審視和認知。

沒錯,成年人比孩子更需要自我認知。

比如從寫公號和做課以來,我遇到過好幾次詆毀,有N無次被誤解,甚至最近也有這些讓人憤怒不已的事情。每一次我都本著去化解,而不是讓矛盾激化的原則去處理,但是有時候確實不盡人意。

而在寫今天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豁然開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人。其實這一切,源自于每個人的自我認知。

有的人會自大到一葉障目;有的人會用最大惡意揣測他人;有的人會遇到問題下意識往別人身上推;也有人會習慣于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

我們無法左右他人的想法和情緒,但至少我們可以自我認知。而每一個人,其實就是在這樣的自我認知中披荊斬棘前行。

所以,我依舊不是學區(qū)房簇擁者,我也不是精英論擁護者,我甚至不要求孩子有多么一流的成績,一定去對標頂級名校。

我只希望,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能不錯過每一個節(jié)點,能夠不因為自己的失誤導致遺憾,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能夠在一個適合他們也適合我們家庭的學校里,找到合適的位置。

我想過,也許他們高中會去海外私校,也許會在北京上名校的國際部,也許會去了國際學校,也許繼續(xù)公立傳統(tǒng)路線踏踏實實參加高考。

一切皆有可能,但是我希望,十五六歲的他們,有能力來為自己做出恰當?shù)呐袛?,有能力去承擔自己的選擇。而我會從這之前勇往直前把他們保護在身后的狀態(tài)里退出,從那時開始,我會一直站在他們身后。

而最終,我希望他們的人生平凡而不平庸。不庸庸碌碌渾渾噩噩的偏聽盲從,而是在蕓蕓眾生中,不卑不亢,自食其力,在大千世界中尋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回應3 舉報
贊23
收藏32
4年前
思考的蠻多的,我也好好反思
4年前
謝謝分享(*°?°)=3
4年前
我覺得這才是聰明媽媽!
發(fā)布

推薦閱讀

無敵大薇薇
無敵大薇薇
2017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