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英國文學史

2021-8-13 19:13 原創(chuàng) · 圖片9

英國文學作品,往往帶有一種獨特的氣質(zhì):高雅、精致、矜持,且或多或少沾些古舊的色彩。這種氣質(zhì)也是英國人的特征,與英國文化的“貴族化”傾向深深契合。英國文學是冷靜的、克制的,甚至略顯刻板。

英國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國身份最高的教堂。有四十位國王在此登基,每位國王加冕時坐的靠背椅,至今仍陳列在教堂里。

教堂里有一塊墓地,埋葬著英國歷史上的許多大人物,包括多個朝代的君主,以及近代的丘吉爾首相等。

就在教堂的主祭壇和圣地左側(cè),也就是歷代國王加冕和皇族舉行婚禮的旁邊,有一塊專門的墓地,用于安葬英國歷代文學家。莎士比亞、培根、狄更斯、哈代等英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學家,都在此處安眠。在英國,文學家與國王、女王和首相一樣,受到最高規(guī)格的尊重。這塊墓地,被稱為“文學角”。

圖片

在整個英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從城市到鄉(xiāng)村,隨處可見文學家的故居。喬叟、勃朗特三姐妹、華茲華斯、簡.奧斯汀、司格特、柯南.道爾等等,他們的故居被當作圣地,仔細地保存起來。很多被建成博物館,即使主人已經(jīng)逝世好幾百年,但故居里一切都保存完好,一如生前。故居里還陳列著當年留下的手稿、生活用品、所出作品的各種版本,有時候還有作家的等身塑像。

圖片

位于英國漢普郡喬頓的簡·奧斯汀故居

英國人對于文學家的尊崇和熱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這種深厚的情感來自長期的歷史積淀。英國的民族性格使英國文學更富有自尊,進而促進了它的形成和發(fā)展,而英國文學的日漸成熟又進一步塑造了英國人的性格。兩者相得益彰,使無論是英國人還是英國文學都具備鮮明的“英國特色”——英國人的言談舉止像文學作品中的騎士一樣彬彬有禮、文雅考究,而英國文學也像英國人一樣頗有紳士風度。

中世紀文學

英格蘭島的早期居民沒有留下書面文學作品。

公元5世紀,外來入侵者占領英格蘭島,并留下一部神話史詩——《貝奧武甫》。全詩結(jié)構(gòu)完整,文字生動,語法講究,體現(xiàn)了古英語詩歌的特色。

圖片

《貝奧武甫》

公元6世紀,基督教傳入英國,出現(xiàn)了宗教文學。到了1066年,法國人入侵英國,古英語開始慢慢變化,文學上出現(xiàn)了新的風尚。騎士傳奇開始風行,主要內(nèi)容是歌頌對領主的忠和對貴婦人的愛,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講述的是亞瑟王“圓桌騎士”的奇遇。

中世紀英國文學的最高峰出現(xiàn)在14世紀,代表作家是喬叟。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采用韻文的形式,刻畫了一群朝圣者的形象,行文生動活潑、可讀性強,對于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是全面而深刻的。

圖片

《坎特伯雷故事集》

文藝復興時期

16世紀的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1588年,英國海軍一舉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民族情緒愈加高漲。文化和文學領域風起云涌,名家輩出。

詩歌領域,成就最高的當屬埃德曼.斯賓塞,代表作是《仙后》。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散文的代表作家是培根。他的作品風格簡約、雋永悠長,涵蓋哲學、思想、政治、文藝等各個方面。今日耳熟能詳?shù)摹爸R就是力量”就是他散文中的原句。

圖片

弗朗西斯·培根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最杰出代表,毫無疑問是莎士比亞。莎士比亞一生寫了三十七部戲劇,博采眾長而又自有創(chuàng)造。歷史劇描畫了整整三百年的英國歷史,場面之宏大,在世界文學史上前所未有。喜劇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郁,如《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悲劇代表作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以及《麥克白》,戲劇沖突深刻、激烈,語言華美,對于世相人心的洞察是無與倫比的。這幾部作品代表了莎士比亞的最高成就,影響了其后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戲劇創(chuàng)作,至今難以超越。

圖片

威廉·莎士比亞
 

17、18世紀代表作家

文藝復興之后,英國社會動蕩不安,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政治,文學也染上了強烈的政治色彩。其中最值得關(guān)注的是彌爾頓的《失樂園》、《復樂園》以及《力士參孫》,這三部作品都是借助圣經(jīng)故事進行發(fā)揮,其中某些傾向是驚世駭俗的,比如對于撒旦形象的顛覆,傳統(tǒng)中的惡魔被塑造成革命者。

整個17世紀,英國文壇相對沉寂,只有約翰.班揚值得一提。他的《天路歷程》巧妙地采用夢境來反映現(xiàn)實,看起來純屬虛構(gòu),實際上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這部作品結(jié)構(gòu)清晰、情節(jié)連貫,被看作英國小說真正成型的奠基之作。從此以后,英國小說逐漸繁榮,而且超越詩歌、戲劇等體裁,成為英國文學最強的分支。

小說藝術(shù)獲得長足發(fā)展,是在18世紀。丹尼爾.笛福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使笛福當之無愧地成為“英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之父”。小說中的細節(jié)描寫十分逼真,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文字口語化,可以說是英國最早的“好讀”小說。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也非常好讀,講述的是大人國和小人國的神奇故事,實際上是一部嘲諷朝政、表現(xiàn)人類丑惡的寓言。小說的可讀之處在于,斯威夫特把真實感很強的細節(jié)放在奇特的幻想之中,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

圖片

簡.奧斯汀

值得一提的是,在18世紀的英國文壇,還涌現(xiàn)出一位出類拔萃的女作家——簡.奧斯汀。她的小說擅長描寫日常生活和交往,具有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敏銳,把世俗人物居家過日子的心計刻畫得入木三分,情節(jié)曲折,機智幽默,多帶有喜劇色彩。主要作品有《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和《愛瑪》等六部小說。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很推崇簡.奧斯汀,他說:“一個圖書館如果沒有奧斯汀的書,就不是一個好圖書館?!?/span>

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后,英國文學像歐洲其他國家一樣,迎來了浪漫主義。在詩歌領域的代表人物,有彭斯、布萊克以及“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人。這個群體的文學特征是,多描繪湖光山色的優(yōu)美,田園生活的愜意,詩風淳樸,清新自然。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最高代表,是詩人拜倫、雪萊和濟慈。拜倫和雪萊的作品充滿樂觀積極的色彩,戰(zhàn)斗意識和政治傾向突出,感情濃烈,富有爆發(fā)力。濟慈的風格較為柔和,代表作《希臘古甕》、《夜鶯》和《秋頌》等,充滿著對于純美的渴望。

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

據(jù)史料記載,從1837年到1900年,大約有六萬部小說在英國各地出版。其中,歷史小說和冒險小說的代表人物是沃爾特.司格特。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二十七部長篇歷史小說,再現(xiàn)了蘇格蘭、英格蘭和歐洲的重大歷史事件,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對所有歐美國家的歷史小說都有深遠影響。

不過,19世紀英國小說最高成就的代表,是以狄更斯、薩克雷、喬治.艾略特、哈代等人為代表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他們在小說的情節(jié)安排和語言藝術(shù)方面,均體現(xiàn)出很高的造詣,使長篇小說越來越具有可讀性和趣味性。其中以狄更斯更為突出。

圖片

查爾斯·狄更斯

狄更斯最吸引讀者之處在于,他能將真實的細節(jié)與詩意的氣氛結(jié)合在一起,將幽默風趣的場面與悲慘的人生境遇結(jié)合在一起,將具體的故事與深遠的社會背景結(jié)合在一起。這使他的作品不僅好讀,而且經(jīng)得起咀嚼,余味悠遠,感人至深。從藝術(shù)上說,狄更斯對于歐洲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發(fā)展,其貢獻是獨特而且難以取代的。讀狄更斯的小說,如同去19世紀的英國走一遭?!镀タ送送鈧鳌酚哪L趣,讓人忍俊不禁;《奧列佛.特維斯特》向我們展現(xiàn)了倫敦的黑暗和孤兒的苦難;《大衛(wèi).科波菲爾》充滿了人世的滄桑;《雙城記》講述了革命的殘酷;《遠大前程》展現(xiàn)了前程的渺茫。

同樣關(guān)注社會問題的,還有薩克雷,其代表作是《名利場》,主要內(nèi)容是諷刺上層社會的虛偽和貪婪。此外,還有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喬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哈代的《遠離塵囂》、《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等。這些作品產(chǎn)生的時期,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正好由盛轉(zhuǎn)衰,整個英國社會矛盾加深,政局動蕩,貧富沖突嚴重,這些社會內(nèi)容在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作家們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種種丑惡現(xiàn)象進行揭露和批判,形成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

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體現(xiàn)出明顯的平民化傾向,在情節(jié)上注重趣味性,在結(jié)構(gòu)上力求嚴謹??梢哉f,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小說代表了英國小說的最高成就。

事實上,在批判現(xiàn)實主義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其他文學流派依然存在,其中值得關(guān)注的是“唯美主義”,即拋開現(xiàn)實羈絆,以純粹的美為藝術(shù)的最終目標,代表作家是王爾德。

20世紀現(xiàn)實主義

20世紀的文學,與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有直接的關(guān)系。數(shù)以萬計有才華的青年死于戰(zhàn)壕,在精神的廢墟上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派文學。詩歌方面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它迥異于傳統(tǒng)詩歌,無論在意象上,還是韻律上,都泛著清冷、怪異的光芒。

英國現(xiàn)代主義的代表人物除了艾略特,還有意識流小說家伍爾夫、喬伊斯。對于大部分普通讀者而言,意識流小說并無趣味,情節(jié)成分太少,人物面貌模糊不清,甚至不知所云。不過,意識流小說家們并不覺得這是缺點,他們認為,批評者——不管是評論家還是讀者——所希望獲得的,他們壓根就不準備提供。

圖片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在現(xiàn)代主義聲名卓著的20世紀,作家毛姆堅持采用法國式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擁有廣大的讀者。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刀鋒》等。不得不說,作為20世紀的英國小說家,在喬伊斯之后,毛姆依然固守“講故事”的小說傳統(tǒng),實在是很難得。

《月亮與六便士》
 

《人性的枷鎖》
 

同樣難得的是小說家勞倫斯,其《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兒子與情人》、《虹》等,雖然也屬于現(xiàn)代派,但可讀性是很強的。他以陰柔而優(yōu)美的筆調(diào)抒寫愛和性,通篇靈性流溢,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尊嚴。

英國文學的氣質(zhì)

英國的文學作品,無論在古代,還是當代,往往帶有一種獨特的氣質(zhì):高雅、精致、矜持,且或多或少地沾些古舊色彩。這種氣質(zhì)也是英國人的特征,與英國文化的“貴族化”傾向深深契合。對此,世界其他民族褒貶不一,人們的態(tài)度往往走向兩個極端:有的人沉醉其中,仔細體驗著高貴、優(yōu)雅與俏皮;更多的人則無法認同,甚至將英國人的做派視為自以為是、矯揉造作。

毫無疑問,英國人具有根深蒂固的民族自豪感,這與大英帝國曾經(jīng)輝煌的歷史有關(guān)。英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多少有些刻意的講究,在文藝方面表現(xiàn)明顯。比如,英國文學非常注重雕章琢句,力求從字里行間散發(fā)出優(yōu)雅的風范,而這種風范直接造就了獨樹一幟的英國散文。它不像德國文學那樣哲學化,不像法國文學那樣放縱,也不像美國文學那樣陽剛氣十足。英國文學是冷靜的、克制的,甚至略顯刻板。這種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御放縱的刻板是一種深沉的力量,絕非缺乏想象力。無論是古典作品,還是當前風靡世界的《哈利.波特》和《魔戒》,都證實了英國文學的這一特征。


閱讀原文 回應 舉報
贊6
收藏13

推薦閱讀

迦糖有益
迦糖有益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