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音樂啟蒙并不難,但也絕對不是放放歌曲就好了

2017-3-31 16:15 轉(zhuǎn)載 · 圖片8

孩子早教啟蒙中,音樂啟蒙常常是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卻最不知道該如何入手的一項內(nèi)容了。我當時聽到音樂啟蒙就打退堂鼓,我自己唱歌跑調(diào),從小不會樂器,成年后才剛剛開始接觸一點點古典音樂和歌劇,我也想給小D做音樂啟蒙啊,但攤上我這樣的“音樂渣渣”母親,無從下手啊。

說到這,還是要感謝小D的認知老師和康復(fù)師們的,一開始她們其實并沒有說“音樂啟蒙”這個概念(當時如果她們提到這個,我估計就會有畏難情緒而不開始了),她們更多地在強調(diào)的是,給寶寶的五感刺激,音樂是聽覺的刺激。

然后在她們的指導(dǎo)下,我慢慢在家實踐下來。直到前不久,我去聽了學(xué)校里關(guān)于嬰幼兒音樂啟蒙的課程后,才把我之前散落的點都串起來了,也就有了今天這篇文章。

童謠入手,但不僅僅是聽

0~5歲

一般提到音樂啟蒙,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聽童謠,的確這是一個好途徑。但教授特地強調(diào)了,要達到真正的音樂啟蒙,不能僅僅把童謠當成背景音樂聽,還需要引導(dǎo)孩子學(xué)會主動聽音樂。

我們在讀文字時,常常會在腦海里形成一個畫面,這是我們視覺的想象力。這樣的想象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后天訓(xùn)練的,只不過大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刻意訓(xùn)練而已。比如平時給孩子讀書時,會給孩子進行講解、和孩子對話、還會引導(dǎo)孩子觀察,這些都是在訓(xùn)練大腦如何處理這些輸入的信息。

聽音樂時,在腦海里形成一個畫面,這就是聽覺的想象力,也叫“音樂聽想”(Audiation),可惜這并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從小沒有進行有意識地啟蒙。具有較好音樂聽想的孩子今后對于音樂的感受力和敏銳度都會更好,也就是我們說的樂感會更好。教授說,“在嬰幼兒早期啟蒙中,大部分都是多感官刺激的,唯獨耳朵(音樂)的啟蒙常常是孤立的,而這才是音樂啟蒙的關(guān)鍵”。

“音樂聽想”,這個名詞聽著非常高大上,其實早期啟蒙做起來很容易,借鑒讀繪本的思路,就是盡可能地調(diào)動孩子其他的感官一同參與到“聽音樂”,這就是主動聽。比如,可以隨著節(jié)奏哼唱、拍手、跳舞,因為只有當身體其他感官參與到這個過程中時,我們的大腦才會“認真”接收信息,去嘗試理解音樂傳遞的感受,這就是主動聽音樂的方法,也是培養(yǎng)樂感的開端。

并不是說不能放背景音樂,但如果我們真的是認真想要進行音樂啟蒙,就該保證每天有這樣的15分鐘,和孩子一起主動聽音樂的親子互動時間。

分享你愛的歌曲,營造音樂氛圍

0~5歲

營造整個家庭愛音樂,生活充滿音樂的氛圍非常重要。愛書的父母養(yǎng)出愛書的孩子,愛音樂的父母養(yǎng)出愛音樂的孩子,就是這么一個道理。

教授說,現(xiàn)在媒體會過于夸大古典音樂的重要性,比如都在說聽莫扎特音樂的孩子智商更高,姑且不說這樣的說法是否有根據(jù),這樣的渲染本身也就把很多父母和孩子通往音樂的道路關(guān)閉了。一個不那么喜歡聽古典音樂的父母,帶著很強的企圖心來進行音樂啟蒙,這樣的效果一定不會好,而且最后一定父母和孩子都痛苦。

教授說,“音樂就好比是耳朵的食物,當然不可否認要避免一些‘垃圾食物’,但食物種類的豐富保證營養(yǎng)均衡是大原則”。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的,即使是流行歌曲也沒關(guān)系,引進童謠的同時,也可以把父母喜歡的音樂放給孩子聽,唱給孩子聽,聆聽自己喜歡歌曲時的這份喜悅放松的心情,才是最感染人的。

正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歌曲,放的時候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聽的時候的感受,“比如,這首歌曲讓我想到了冬天的晚上;這個旋律讓媽媽想要滑冰”。

這樣的簡單語言描述也是在告訴孩子,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是可以去感受、理解和解讀的。那慢慢地,孩子在聽其他類型音樂時,也會有這樣嘗試表達的意愿了。

擴展音樂庫,提高耳朵靈敏性

3~5歲

隨著孩子習(xí)慣了主動聽音樂后,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進一些古典音樂。這時,最好選擇的古典音樂是講述一個完整故事的,或者有非常鮮明的樂器演奏的,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聽覺想象力,而且可以鍛煉孩子耳朵對于不同聲音識別的靈敏度的。

推薦兩部符合這類標準的古典音樂,比如圣桑的《動物狂歡節(jié)》、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彼得與狼》,這兩部都是用不同的音樂樂器來演繹不同的動物,孩子不僅可以了解故事,也能了解不同樂器。當然,父母們是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課的(有心的話,真的不能偷懶哦)。

剛剛開始引進古典音樂時,還是以興趣為導(dǎo)向,不用每次聽很長,每次控制在5~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根據(jù)興趣,選擇一門樂器

5歲+

如果我們一直有意識地引入音樂啟蒙,那孩子到了5歲左右就已經(jīng)會有自己對于音樂的審美,她會有自己的偏好。過了5歲后,就可以根據(jù)孩子興趣,選擇一門樂器,進行更加正規(guī)系統(tǒng)的音樂學(xué)習(xí)。同時,也可以帶著孩子去聽現(xiàn)場演奏會,讓孩子有近距離感受音樂的機會。

上完這幾門藝術(shù)類課程后的心得

自從自己開始重回校園讀早期嬰幼兒啟蒙后,我真的發(fā)現(xiàn)了很多差距,特別是像自己選了這幾門以前不是那么懂的課程(藝術(shù)、音樂這類的),讓我有了不少反思。

我回想自己童年經(jīng)歷,這里面就有很大的一個斷層。我從出生開始一直到上小學(xué),家里其實并沒有音樂環(huán)境的,但一到了上小學(xué),父親就要求我去學(xué)樂器,自然過程很痛苦,而結(jié)果也不好。

聽完美國這邊系統(tǒng)的音樂啟蒙后,我深刻認識到,任何啟蒙本質(zhì)就是提供環(huán)境,然后去喚醒孩子自發(fā)的內(nèi)在興趣。一個從小就開始聽音樂的孩子,4、5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可以分辨各種彈奏樂器的孩子,那到后來學(xué)習(xí)某一樣樂器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而不會像我當年那樣“強按牛頭不喝水”的局面。

這又再次提醒我,育兒不僅要低頭趕路,更要抬頭看路。想想未來三到五年的目標,不是說非得讓孩子學(xué)習(xí)樂器,但如果這是你的目標之一,但就要從現(xiàn)在開始把這個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開始進行音樂啟蒙。

如果你還沒有這么明確的目標,那不妨和我一樣,時刻提醒自己,早期啟蒙不要帶很多功利心,更不要用自己的眼界局限了孩子。能力范圍內(nèi),多陪著孩子一起去嘗試不同的領(lǐng)域,即使那是你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的。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來源:大J小D


回應(yīng)2 舉報
贊1
收藏29
7年前
很棒,支持
7年前
感慨良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