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個多月后,兒童精神科爆滿

2023-10-24 11:29 轉載 · 圖片8

作者:吳琪   來源:三聯(lián)生活周刊

口述| 林紅(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兒童精神科醫(yī)生、家庭治療師)

爆滿的診室

我做青少年的心理治療有十多年了,在暑假這樣的假期,我們兒童精神科醫(yī)生反而相對輕松。一來是放假了,青少年的學習壓力急劇減小,生活節(jié)奏也慢下來很多,孩子們有時間吃喝玩樂,情緒就容易顯得不錯。再就是不少家長也放松了,不必每天面對孩子的成績,想著孩子能吃能玩,之前表現(xiàn)出的情緒問題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了,本來該帶孩子到精神科看病的,也不看了。沒到開學,家長們往往抱有幻想,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不會有啥問題。

一旦到了開學季,我們北醫(yī)六院(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的兒科專家們就開始念叨:只用等兩周,我們就要忙得不可開交了。那些心理上出了問題的孩子,家長往往只要看到他們還能去學校,就認為沒什么事。孩子們也很努力想正常上學。但是開學一兩周后,有些孩子真的沒有辦法去上學了,這時候家長們才不得不放棄幻想,面對現(xiàn)實,必須帶孩子去醫(yī)院了。所以開學兩周后,我們的門診變得非常忙碌;開學一個月,兒童病房進入住院高峰期,很難住進去。

圖片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兒童精神科醫(yī)生、家庭治療師林紅(黃宇 攝)

“我的孩子需要去精神科治療”,這是很多家長不愿意面對的。很多表現(xiàn)出心理問題的孩子,一開始往往是軀體癥狀,這些癥狀可能會表現(xiàn)得非常嚴重。比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到了多次送醫(yī)院急救的地步。還有不少孩子會表現(xiàn)為各種疼痛,頭疼、眼睛疼、牙疼、肚子疼,以及惡心、嘔吐、心慌、發(fā)熱等,但是做各種檢查又查不出問題。而且這些疾病的發(fā)作往往有明顯規(guī)律,比如明天要上學了,明天要考試了。這些年我們的兒科、口腔科、消化科、心內科等醫(yī)生同行,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理解加深了,在排除了軀體疾病之后,他們往往就建議家長帶孩子去看精神科,去找找心理醫(yī)生。

成年人的抑郁主要表現(xiàn)為蔫蔫的狀態(tài),但是青少年的抑郁很多是表現(xiàn)為比較煩躁、易激惹的。可是很多家長在發(fā)現(xiàn)孩子沒有器質性的問題時,就會說:“這不是查了沒問題嗎,他一定是裝的”。那我就會問,“你能裝一個給我看看嗎?你真的能讓自己心動過緩到急救的地步?你真的能疼得滿頭大汗?”我看到太多家長,當孩子出現(xiàn)軀體癥狀時,急得不得了,四處求醫(yī),生怕孩子得了什么大病。但一旦告訴他們,孩子可能是心理出了問題,家長的態(tài)度就完全變了,不僅不急了,還很有可能責怪孩子。“其他孩子不也是這樣嗎,怎么就你有問題,就你不能上學?”

孩子為什么到了不能上學的地步?他們在用疾病表達什么?我們是不是該提出這樣的問題。近些年反而是孩子們的心理察覺能力增強了,我們會見到一些主動要求家長帶他們來就診的孩子,從小學高年級到中學生都有。孩子們會和同齡人談論心理健康問題,病恥感比家長弱很多。

圖片
《小歡喜》劇照

孩子沒有辦法去學校,很多家長的第一想法就是,他們在學校怎么了?確實是,孩子不能上學,有可能是在學校遇到了挫折、學習上出現(xiàn)了困難,或者是人際交往上出現(xiàn)問題。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這個家庭沒法讓孩子安心地離開,比如爸爸和媽媽關系很糟糕,兩人甚至會動手,共情于家長的孩子,怕離開了其中一方受欺負,擔心父母離婚了自己怎么辦。對家里的牽掛讓孩子邁不出腳步。

學校里的困難

孩子在學校遇到困難,有時候家長是很難理解的。比如我治療過的一個來訪者,這個男孩上小學六年級,突然出現(xiàn)了不能上學的狀況。在跟他訪談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當時的班主任給他的心理壓力非常大。這個班主任體罰學生比較嚴重,雖然老師并沒有體罰過他,但是他替那些被罰的孩子感到難過,對老師這樣的行為感到極為憤慨,憤憤不平地跟我說,“他這樣的人就不配當老師!”。當我把這點呈現(xiàn)出來的時候,孩子的媽媽是不理解的,“人家被罰的孩子都沒事,你就是在旁邊看著,怎么你就不能上學了?”

這樣的孩子往往天生就非常敏感,他對別人的困境代入感非常強,又對公平正義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只是單純地認為是孩子一個人病了,那只是表象,孩子是家庭和社會中最脆弱的環(huán)節(jié),可能是某一部分生態(tài)病了,在孩子這個最脆弱的環(huán)節(jié)上體現(xiàn)了出來。所以并不是孩子病了,我們就整天只盯著這個孩子,只去研究他到底哪里出問題了。

圖片
《我的事說來話長》劇照

對于這個男孩,我建議媽媽給他換個班級,或者換個學校。不然孩子在我們這里吃藥住院,等他回到學校環(huán)境,刺激他的因素不改變,孩子還會出問題。我建議她也提前打聽一下不同老師的性格,最好為孩子找一個溫和的班主任。媽媽一開始顯得很不情愿,覺得換個班級是很困難的事情。我表示,如果這樣的話,作為醫(yī)生我也無能為力。同時,我也告訴家長,保護未成年的孩子,原本就是家長的職責啊。作為家長,這是你必須挺身而出、幫助孩子的時刻。單純靠弱小的孩子一個人的力量去長期面對顯然不利于他成長的環(huán)境,是不應該的,也是令孩子勉為其難的。家長需要想辦法,給孩子一個更舒適的小環(huán)境,至少是正常的小環(huán)境。

家長還是想辦法了,這個孩子換到一個老師溫和的班級,他很快就愿意繼續(xù)上學了。他還挺高興地說,以前的同學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他覺得自己很幸運,對自己的現(xiàn)狀很滿意。這個孩子,由于媽媽的積極配合,治療看起來比較容易,也很容易看到效果。

我看到的家長,有些人太放大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有些又太忽視環(huán)境了。如果孩子在學校的挫折,確實是學校和老師的因素引起的,家長要想辦法幫助孩子來解決問題。孩子越小,你越要關注他的環(huán)境。比如孩子班級有多少個孩子,班風怎么樣,班主任什么特點。并不是你把孩子送進學校了,就跟你沒關系了。孩子回到家你不要只看他成績,他高興不高興,他有沒有煩惱,小孩子有什么煩心事了?有可能在家長看來很小的事情,對孩子就比天大,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他。

圖片
《加油!媽媽》劇照

這種困難有可能是學習上的,有可能是與老師之間、與同學之間的困難。孩子跟家長說了,家長要能聽得懂,而不是要么把孩子責怪一番,要么沖出去要跟學校理論。有智慧的家長,是理智平衡地處理關系,你自己得穩(wěn),才能接得住孩子遇到的各種問題。

家庭是否允許孩子做孩子?

還有一些孩子,是家庭讓他們沒法安心離開。但是家長能在這方面有所察覺的,非常少。我治療過一個山東農村來的女孩,她到了小學高年級的時候,突然不能上學了。了解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孩面臨的難處,主要跟家庭有關。她從小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感情深,但是奶奶意外去世,去世之后她也沒機會跟奶奶做任何告別。爺爺也深受打擊,從此每天抱著酒瓶才能入睡。而這個女孩的爸爸媽媽呢,因為爸爸的外遇鬧得不可開交。爸爸媽媽開始有肢體沖突,有一次爸爸把媽媽的胳膊給打折了。

我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孩很敏感,寫作上有天分,我就建議她通過寫日記來療愈,我也慢慢給她做疏導。過了一段時間,到了討論能不能試著去上學的階段,她脫口而出的一句話,給我印象太深了,“我要是走了,我爸把我媽打死了怎么辦?”孩子對父母的忠誠,是遠遠超過父母想象的。有不少的孩子,她們默默替父母承擔著情感壓力。我們的家庭,要允許孩子做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攪進大人之間的關系中。

圖片
《我經(jīng)過風暴》劇照

孩子頂著沉重的心理負擔,怎么能安心走自己的路呢?夫妻關系如果不平衡,敏感的孩子很容易自動帶入父母中弱者的角色,替父親或母親承受著壓力。一個不開心的家長,很容易讓孩子檢討自己:是不是我讓爸爸(媽媽)不開心了?一定是我做錯了什么,爸爸媽媽才吵架的。我很想跟孩子們說:大人有大人的事情,跟你沒關系。我也得跟家長說:允許孩子做孩子,不要把孩子牽扯到成人之間的關系里。

山東農村來的這個女孩,我還處理了奶奶離世給她帶來的哀傷,用一些方式讓她跟奶奶完成告別。我也幫她看到爸爸和媽媽各自的處境和有可能的問題。這個女孩慢慢悟出來了,媽媽在夫妻關系里并不只是個單純的受害者,她也存在她的問題。媽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女兒拉到自己這一邊,增加自己的“籌碼”。等到孩子有能力看到這些,我問她:咱們可以從父母關系里退出來嗎?媽媽是大人,你不需要替媽媽去承受,你有你的世界,安心做好自己。這個女孩后來能上學了,還考上了大學,生活得不錯。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清晰地看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在不同階段是不一樣的。通常孩子在青春期以前,父母是天。沒有父母的喂養(yǎng)和照顧,孩子可能都存活不了。進入青春期后,孩子看到父母的不足,開始挑剔父母、貶低父母。接下來孩子逐漸成年,進入成熟期,他們可以理性客觀地對待父母,既看到父母的不足,又能看到父母的長處,滿懷感情地對待父母。一個人腦功能的真正成熟,得到25歲。所以我們的社會也不要對青少年過于苛刻,要有耐心靜待一個個體的成熟。

圖片
《狗十三》劇照

我們做兒童心理治療的,總能看到孩子的難處,知道現(xiàn)在的孩子有多么不容易,我們更習慣站在孩子的境遇里去感受他們的難處。比如家長要求孩子考第一名,考第一名是小概率事件,那這個要求就是個極端要求。考了一次第一名還不行,還得回回考第一名,把孩子弄得多難啊。還有些家長,見不得孩子說自己過得不好。孩子在學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剛一說,家長就沖到學校找老師、學生和家長理論去了,結果可想而知,往往不僅沒能幫到自己的孩子,反而給孩子造成了一個更艱難的小環(huán)境,你說孩子以后遇到事情,還敢跟你說嗎?

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干一點家務活,顯得特別寵孩子,但是在情感上又很忽視孩子,不關心孩子的感受,在學習上有放不下的苛求。某一次考試考了97分,下一次考95分,原本很正常,但有些家長就不依不饒,沒完沒了地嘮叨、批評孩子,無論孩子怎么解釋,家長就是單方面固執(zhí)地堅信,就是因為孩子前一晚沒聽家長的話好好復習,才少考了這2分。結果呢,家長和孩子吵了一晚上架,都氣得夠嗆,孩子一晚上也沒能好好學習。其實,少這2分有這么重要嗎?再說了,怎么可能只是因為沒聽家長的話就少考的這2分?這是多大的問題嗎?家長眼里只盯著分數(shù),對孩子真正重要的情緒情感,卻被家長忽視了。這是本末倒置的,實在令人遺憾。

圖片
《底線》劇照

今天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其實對家長的要求特別高。家長是負責給孩子愛的,我們不是老師,不是學習輔導員,不需要去輔導孩子學習,不必總是在學習上提不切實際的高要求。現(xiàn)在的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壓力已經(jīng)夠大了,家長們自己能不能穩(wěn)住心態(tài),大環(huán)境對孩子不夠友好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能力給他們建立一個寬松的小環(huán)境?作為爸爸媽媽,我們就是負責無條件愛孩子的,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我不主張所謂的家長和孩子做朋友,因為朋友是完全平等的,但家長是對孩子負責的,如果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需要家長去幫助解決的,家長必須承擔起責任。但是這種解決方式,是需要智慧的,需要不斷學習的。

有的小學高年級孩子跟家長說,班里的小環(huán)境就像一個宮斗劇,她覺得人際關系太復雜了,她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結果家長就告訴她,我們對人要善良、要友好。這話沒錯,可是幫不了這個孩子。最后這個孩子在學校做出了出格的行為,她心里積攢了很多的憤怒,然后上不了學了。所以我們不是在溫室里養(yǎng)孩子,我們不能回避孩子在真實社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果我們家長本身就是心智成熟的個體,就更容易用各種智慧來幫助孩子,而不是將孩子置于困境中不理。

怎么做成熟智慧的家長,是今天所有家長都要學習的。這是個大話題,我們接下來慢慢聊。

圖片
《過春天》劇照

(本文所涉及案例,對相關信息都有所改寫,以便保護來訪者隱私)
 


回應 舉報
贊10
收藏13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