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外語習得的真相之15: 磨耳朵/看動畫片學外語有效率嗎?

2022-10-23 16:26 原創(chuàng) · 圖片1


讓兒童通過磨耳朵、看動畫片和使用app來習得外語似乎是兒童外語學習中的常規(guī)項目,但是最終的效果卻莫衷一是。有孩子毫無收獲,只是從中聽個熱鬧。比如Catherine Snow及其同事發(fā)現(xiàn),一群講丹麥語的兒童,盡管已經(jīng)看過大量的德語電視節(jié)目,還是沒有學會任何德語單詞或語法 (Snow & Hoefnagel-Hohle, 1978[1])。但我們也曾聽到孩子會從中受益的說法。其中的 關鍵在于這些輸入是否被兒童理解。人們只能習得他們理解的語言,因此輸入是否能被兒童理解至關重要。

為了能夠讓兒童理解輸入的內(nèi)容。一方面,家長應該尊重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采用與其年齡相適應的方式。具體來說,根據(jù)美國美國兒科學會(AAP)2016年的建議 (Hill et al., 2016[2]):

  • 小于18個月:除了視頻聊天外,應避免看動畫片和其他數(shù)字媒體。
  • 18個月到24個月: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使用數(shù)字媒體,但是孩子從數(shù)字媒體受益的證據(jù)仍然有限,使用數(shù)字媒體的過程中,成人與孩子的互動仍是至關重要的。總體來說,兩歲以下的兒童需要通過親自探索或是與照料人互動的方式來發(fā)展他們的認知、語言、動作及社交情緒的能力。他們還無法像從與人互動中學習那樣從傳統(tǒng)的媒體中學習 (Anderson & Pempek, 2005[3]) ,將從媒體上得到的知識轉(zhuǎn)換為三維的經(jīng)驗對他們來講是困難的 (Barr, 2013[4]) 。
  • 2到5歲:孩子每天使用屏幕看優(yōu)質(zhì)兒童節(jié)目的時間不應該超過一個小時,家長應該陪孩子一起觀看,幫助孩子理解內(nèi)容并將從節(jié)目中獲得的知識學以致用。

另一方面,輸入的內(nèi)容應該循序漸進,Krashen的可理解性輸入理論就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模式。

KRASHEN的可理解性輸入理論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Krashen提出了輸入假設。其中輸入假設的重要內(nèi)容是可理解性輸入,即“i+1”模式。“i”代表語言習得者當前的語言能力水平,語言習得者通過理解比當前能力水平略微高一點的語言輸入(i+1)來習得語言,而這種對超出當前語言能力的輸入的理解是通過語境或是一些額外的非語言信息而達成的。無論是母語習得還是二語習得,都有支持可理解性輸入理論的證據(jù) (Krahnke & Krashen, 1983[5] )。比如,兒語化語言(caretaker speech)就是可理解性輸入在母語習得中的例子:兒語化語言是指家長與兒童交談時使用的淺顯易懂的語言。兒語化語言有三個有意思的地方:其一,雖然孩子從中習得了語言,但是兒語化語言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教授語言,而是為了便于孩子理解。其二,雖然相對于大人的語言,兒語化語言會簡單許多,但是其只是被粗略的調(diào)整到孩子能夠接受的程度,而非精確的調(diào)整。即家長并不總是精確的提供i+1的語言輸入,在很多情況下,輸入既包括 i及 i+1,也包括一些孩子尚未準備好掌握的 i+2、i+3等。最后,兒語化語言遵循“當下”原則,即家長幾乎總是和孩子們說他們能察覺到的,發(fā)生在周遭的事情。而這種“當下”的特性恰恰能夠提供豐富的語境或是額外非語言信息,從而幫助孩子理解語言中的 i+1部分。

如果文章對您有所幫助,不妨點贊、評論和轉(zhuǎn)發(fā)一下。感謝您的支持。

更多兒童外語習得知識,請訪問 微信公眾號 寶寶的外語習得

參考

  1. Snow, C. E., & Hoefnagel-Hohle, M. (1978).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 Evidence from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hild Development, 49(4), 1114–1128. https://doi.org/10.1111/j.1467-8624.1978.tb04080.x
  2. Hill, D., Ameenuddin, N., Chassiakos, Y. R., Cross, C., Radesky, J., Hutchinson, J., Boyd, R., Mendelson, R., Moreno, M. A., Smith, J., & Swanson, W. S. (2016). Media and young minds. Pediatrics, 138(5). https://doi.org/10.1542/peds.2016-2591
  3. Anderson, D. R., & Pempek, T. A. (2005). Television and very young children.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8(5), 505–522. https://doi.org/10.1177/0002764204271506
  4. Barr, R. (2013). Memory Constraints on Infant Learning From Picture Books, Television, and Touchscreens.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7(4), 205–210. https://doi.org/10.1111/cdep.12041
  5. Krahnke, K. J., & Krashen, S. D. (1983).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ESOL Quarterly, 17(2), 300. https://doi.org/10.2307/3586656


閱讀原文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寶寶的外語習得
寶寶的外語習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