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shù)學啟蒙的讀書筆記二:媽媽教的數(shù)學

2019-1-25 01:26 原創(chuàng) · 圖片3

上一篇寫了《孩子天生會數(shù)學》的讀書筆記,這篇是另外一本《媽媽教的數(shù)學》的。

媽媽教的數(shù)學

“我記憶力比較差,一直記不住乘法表中關于9的乘法口訣。有天媽媽來接我放學,跟我有了下面的一段對話:
 

媽媽:把10個手指頭都伸出來,從你的左手開始數(shù)到4,然后把這個手指彎下去,現(xiàn)在還有幾個指頭是伸著的?

我:9個?。?/p>

媽媽:彎下去的這個指頭左邊有幾個?

我:3個。

媽媽:彎下去的這個指頭右邊有幾個?

我:6個。

媽媽:你是數(shù)到第幾個手指頭彎下去的?

我:第4個。

媽媽:你還記得4乘以9是多少嗎?

我:三十……嗯,幾來著……

媽媽:左邊有3個,右邊有6和,就是36。

就這樣,九九乘法表中乘以9的部分我再也不怕了,也再也沒有出過錯?!?/p>

這是這本書里面第二部分“指尖上的數(shù)學”中一段。看完后我的第一感覺是太神奇了,第二感覺是這個媽媽太厲害了。這個媽媽又神奇又厲害的地方還有很多。

比如多位數(shù)的乘法,老師教的都是豎著算的,需要記住進位。而媽媽教的是一種傾斜的格子方法。

比如37×69:

作者后來考證,媽媽教的方法來自1000多年前的古印度,而我們所用的豎式算法來自古希臘。這種格子算法的好處是不涉及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計算,而是先把所有的乘法都做完,然后再一起做加法。這樣不用再下次算乘法的時候還要記住加上一次的進位,對記憶力的要求并不高。作者說他的媽媽從來沒有說過他粗心大意或是丟三落四,卻總是想出方法來揚長避短。
 

再比如作者的一篇日記中提到,有天的作業(yè)里有道題是:47×83=3891。媽媽看了一眼,就說錯了,我檢查一下果然錯了,我又寫了3901,媽媽看了一眼說對了。媽媽根本沒有做乘法,她是這樣做的,把47分解成了2(4+7=11,1+1=2),然后把83也分解成了2(8+3=11,1+1=2),接著2×2就是4。然后她把3891這個數(shù)同樣分解了一遍,是3(3+8+9+1=21,2+1=3)。4與3不一樣,所以結果錯了。

書中還有很多這種讓我感覺望塵莫及的例子。真是不得不感慨,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啊。而作者在引言中的第一句話是:我的媽媽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哎,哎,還是哎!

除了哎,還能怎么辦呢?其實在文中也有很多例子可以參考借鑒。

比如這個包餃子的:

今天上午開始媽媽就在準備面、xian。媽媽說今天是吃餃子的日子,要包扁豆xian的餃子。爸爸下午回來后就開始包了。我包了24個,爸爸包了24個,媽媽包了8個,一共包了56個餃子,我與爸爸包的餃子一樣多。

再比如這個買鉛筆的:

今天算數(shù)考試,有一道題是1支鉛筆、2塊橡皮、3把轉(zhuǎn)筆刀一共2.65元;2支鉛筆、3塊橡皮、4把轉(zhuǎn)筆刀一共3.85元;3支鉛筆、3塊橡皮、5把轉(zhuǎn)筆刀一共4.8元,問1支鉛筆、1塊橡皮、1把轉(zhuǎn)筆刀各是多少錢?這道題我沒做出來,媽媽讓我多想想。

然后第二天的日記作者寫道:媽媽帶我去商店買鉛筆、橡皮還有轉(zhuǎn)筆刀,昨天的題我做出來了,把三個東西都擺在一起,就做出來了。

再比如這個數(shù)羊掐豆角的:

今天開學了,二年級的第二學期。今天算術題教了兩位數(shù)的加法,還教了算術題。作業(yè)中有一道題不會做,晚上媽媽回來得晚,沒有給我講。兩個牧羊人在一起,一個說,你給我8只羊,我們兩個的羊只數(shù)就相等了。另一個說,不用,如果你給我8只羊,我就比你多一倍了。想不出來就睡覺了。

然后到了星期六的日記:

今天是星期六,放學早,媽媽在家,我?guī)退床?,qia豆角,把豆角qia成一段一段的,我qia好的放在我碗里,媽媽qia好的放在她碗里。完成后,媽媽讓我洗手,她把兩個碗里的豆角小段都倒在了大盆里,洗了洗,又放到了兩個碗里。然后媽媽讓我數(shù)豆角數(shù)。我的碗里有40段,她的碗里有56段。媽媽說,如果她給我8段,兩個碗里的豆角數(shù)是多少呢?我重新數(shù)了一遍,都是48段。媽媽說,那么我們兩個人的豆角數(shù)就一樣了對吧?媽媽混合了一下,又讓我去數(shù),這次還是我的碗里40段,她的碗里56段。媽媽從我的碗里拿走了8段,然后我說你的碗里是64段了,我重新數(shù)了一下我碗里的,還剩下32段。媽媽問我,兩個32是多少,我算了一下,是64。媽媽問,你還記得原來兩個碗里分別是多少嗎?

再比如這個收電費的:

比如,媽媽讓我去收電費,有次我發(fā)現(xiàn)自己加出來的錢數(shù)和收到的錢數(shù)不符,差了三毛六,媽媽連看都沒看就說我把數(shù)字的位置寫錯了。我核對了一下,一家應該收五毛九,我寫成了九毛五。我問:“你怎么連看都不看就知道是位置寫錯了呢?”媽媽說:“差三毛六,是9的倍數(shù),應該不會是加錯了,而是位置顛倒了?!闭沁@句話讓我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靜——至少對一個10歲的孩子來說,連續(xù)三天都比較安靜,沒有那么好奇的問題,算是夠長時間了。

根據(jù)上面的這些例子,我的總結是這樣的:

一 多讓孩子參與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入數(shù)學。比如包餃子的例子,這樣的事情家家戶戶都可以做。再比如收電費的例子,也是讓孩子多參與日常生活,接觸數(shù)學,利用數(shù)學。

二 碰到孩子不會的問題,多引入實物。比如買鉛筆的例子。這個題目對孩子來說信息量有些大,中間的關系就容易分不清楚,把真正的鉛筆橡皮擺在孩子面前,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而數(shù)羊掐豆角的例子啟示我們?nèi)绻荒苜I到真羊,可以換成容易操作的物體——豆角。這其實還是一個實物的問題,把實實在在的物體擺在孩子面前,讓孩子多數(shù)幾遍,既能解決問題又能留下深刻印象。

三 引起孩子的好奇心。這個在收電費的例子中體現(xiàn)得很明顯,媽媽隨口說一句話,就能讓孩子反復思考好多天。不光是這個例子,其實最開始提到的數(shù)手指頭算乘法口訣以及多位數(shù)乘法結果的驗算都是這種類型的。對我們這些真普通的父母來說,這個確實難度比較大,或者說很大,但是不是絕對不可能的。換一種思路就是,雖然我之前都不知道這些方法,但我讀完這本書之后這些我都知道了,以后我就可以借鑒來了。所以作為父母,多學習很重要。

以上。

媽媽教的數(shù)學2668人有 · 評價277 · 書評58孫路弘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6-10


回應3 舉報
贊10
收藏59
5年前
這本書的確不錯,光看電子書不行
5年前
這個媽媽很厲害啊
3年前
我也覺得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書蟲小怪獸
書蟲小怪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