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育兒心經(jīng)

2011-1-21 15:21 原創(chuàng)

轉(zhuǎn)FT上的一篇文章,國外家長也一樣對孩子有過度保護和期待完美的傾向啊。 

去年,我的一位朋友花了不菲的代價,把一批環(huán)保塑膠地板運至位于法國南部的別墅,原因是擔心在暑假期間,她蹣跚學步的孩子會在石板地上摔傷。雖然一代代法國孩子可能就是在同樣的石頭地上跑、摔、玩、睡,而且平安長大成人,但這并未阻止她要確保安全的決心。我認為,這極端體現(xiàn)了我們這輩人的普遍臆想:我們能夠控制孩子,讓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完美無缺。在這種為孩子營造理想環(huán)境的奇怪而又徒勞的想法背后,暗藏著更為奇特、也更為徒勞的理念:培養(yǎng)理想化的孩子。 

當然,對我們多數(shù)人來說,這種完美、安全、無時不在教育的氛圍實難企及;通過翻閱《居住》(Dwell)或其它精美的雜志,我們可以體驗到這個只可意會的夢想——美侖美奐的Oeuf嬰兒床以及一塵不染的托兒所。我們多數(shù)人撫養(yǎng)孩子的時候,沒有成堆可愛而益智的木質(zhì)玩具、松軟的塑膠地板或是健康的有機零食,但這種臆想存在于我們的腦海中,發(fā)揮著難以捉摸的影響力。 

控制孩子的臆想早在孩子出生前就已存在,雖然在追求時髦的完美主義的過程中,不時有真知灼見閃現(xiàn),也算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對我們過度焦慮的矯正。記起當初懷孕時,我曾有些驚愕地讀到過一篇平鋪直敘的文章,說研究表明毒品嬰兒(crack baby)最終會與非畸形兒一樣聰明伶俐?,F(xiàn)如今我們連吃色拉中的羊奶奶酪、喝幾口葡萄酒都覺得很愧疚,而這些吸食毒品的女士生出的竟然也是聰明健康的寶寶!實際上,雖然確實似乎沒人真心建議所有的孕婦都靠吸食毒品來放松自己,但這個根本的諷刺似乎闡明了一個要點:即便是還在子宮里,寶寶們也比我們想象的更具適應(yīng)能力和忍耐性,也更為神秘莫測。 

然而,目前的心思仍是控制孩子,甚至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美國新近出版了一本引人關(guān)注的書——《源頭:出生前九個月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Origins: How the Nine Months Before Birth Shape the Rest of Our Lives)。書中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多吃魚是否會提高孩子智力,多大壓力有益于未出生的寶寶等等。(壓力太大不好,但壓力太小也不好。某醫(yī)生的研究表明:有些生活愜意寧靜的孕婦詢問她該如何做,才能給安安靜靜呆在子宮里的寶寶增加點健康壓力。) 

然后,就在去年10月,英國一項廣為人知的研究表明:懷孕期間少量飲酒有益健康,事實上,相比于滴酒不沾的媽媽,稍微喝點酒的父母生出的孩子反而要略微聰明一點。你也許會認為,這條新證據(jù)會挑戰(zhàn)我們在飲酒與懷孕問題上一刀切的態(tài)度——近乎虔誠的熱情,但也可能喝酒對孩子實際上沒多大影響。哪怕喝一丁點酒都會傷害未出生的寶寶,這種正當性以及充滿道德考量的懷疑比理性的討論和科學依據(jù)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在寶寶出生前,我們就準備好了愧疚與犧牲,準備好了周圍人眾目睽睽的監(jiān)督,也準備好了鋪天蓋地的道德考驗與非難。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jīng)非常謹慎地問過我一個問題:在懷孕后期喝上一杯葡萄酒,“這樣微小的風險是否值得一冒?”回答當然是不。為了自己一時貪杯的歡愉而拿孩子的健康或者能否上名牌大學來冒險,這樣追悔莫及的傻事只有麥克白夫人(Lady Macbeth)干得出來。但是,這個問題本身就背離了自身的假設(shè):對于無法實現(xiàn)的控制孩子的念頭,我們夸大其風險和敏感行,本身可能也在傷害孩子。 

通常的邏輯是,如果你喝點酒,你的孩子可能會笨一點。孩子本質(zhì)上不會有啥傷害,但就是稍微笨一點。在這種考慮背后,就是制造出完美孩子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心思。但也許我們應(yīng)該捫心自問:即便我們能造出這樣的孩子,他長大后會不會讓人受不了? 

你知道我說的孩子是什么樣:金貴無比、天真輕信、呵護備至、喜歡挑剔,身穿漂亮的毛衣或是精挑細選的時髦T恤。我們?nèi)旌虻乇Wo孩子,不讓他沾染塵土、暴力、糖果、空虛、蛋白,以及偷他的塑料恐龍玩具的壞孩子,一句話,每天都讓他免遭塵世間一切紛擾,這算是為孩子好嗎?即便孩子周圍滿是木質(zhì)玩具,即便家長苦口婆心、無私奉獻,家里培養(yǎng)孩子如何成材的書籍堆積如山,這一切事實上不是在傷害孩子,或者是改變孩子的天性嗎? 

我認識的一位女士告訴我:在早上做早餐、準備午餐以及整理衣服時,她就為孩子們做好了藝術(shù)計劃。藝術(shù)計劃!聽起來充滿了難以想象的詩情畫意——想象力豐富、安排緊湊、值得稱道。然而,這是否也有點太過瘋狂?我們?nèi)缃裆畹氖澜绾炞C處人滿為患,交通擁堵不堪,它能達到如此近乎完美的啟發(fā)水準嗎?你能強迫或者把你的孩子設(shè)計成充滿創(chuàng)造力嗎? 

提供“真知灼見”的書不勝枚舉:《神奇大腦:用游戲、活動等開發(fā)孩子智力》(Amazing Minds: The Science of Nurturing Your Child’s Developing Mind with Games, Activities and More);《如何培養(yǎng)靈氣十足的孩子:培養(yǎng)奔放、敏感、睿智、持之以恒及精力充沛孩子父母必備》(Raising Your Spirited Child: A Guide for Parents Whose Child Is More Intense, Sensitive, Perceptive, Persistent, Energetic);《培育全面型孩子:如何培養(yǎng)自主型穩(wěn)靠孩子(無憂慮之虞)》(Free-Range Kids: How to Raise Safe, Self-Reliant Kids (Without Going Nuts with Worry)。這些書(以及無數(shù)類似的書)都聲稱可以培養(yǎng)出健康、有教養(yǎng)的孩子,每個障礙、每段就寢時間以及每次發(fā)脾氣,均可像學校的考試那樣加以把握。 
. . . 

我們能否暫且回溯至寬仁放任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記得父母開party時,孩子們四處瘋玩直至天黑,捕捉螢火蟲。孩子們餓了就自己隨便抓幾片蛋糕吃,吸入了大人們抽的二手煙,把雞尾酒端到已經(jīng)有點語無倫次的大人手里,那時候壓根就沒人注意他們;他們也得家長疼愛,只是沒人監(jiān)督。我清楚地記得,那些沒人管的溫暖夏日夜晚是多么地自由自在。在那些悶熱無聊的日子里,在單獨、沒人監(jiān)管、無人指手畫腳的歲月里,孩子們茁壯成長;正是在這樣的歲月點滴中我們長大成人。 

當然,有時理想的環(huán)境實際上并不理想。就拿部分現(xiàn)代家長樂此不疲地培養(yǎng)孩子時的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來說吧。《紐約時報》近日登載了一篇名為《寶寶知道:臟東西對身體有好處》(Babies Know: A Little Dirt Is Good for You)的文章,針對的就是這樣一些家長:堅持進屋必須脫鞋、必須隨時洗手、不許孩子乘地鐵以及隨身攜帶小瓶消毒劑等。文章寫得底氣不足。很顯然,從理性的科學觀點說,的確存在過分講究衛(wèi)生的事;事實證明,孩子要有免疫力,還得接觸點臟東西,而且在操場上高興啃著棍子、全身臟兮兮的孩子,似乎比那些全身干干凈凈、完美無缺的孩子身體要好。我喜歡這個說法,原因在于這也許是描述過度呵護這個難題的最好比喻,而這種呵護壓根就起不到任何保護。 

家庭作業(yè)給家長們提供了干涉或者說全面介入的另一個絕佳機會。我還記得我媽媽在樓上隱約對我喊“作業(yè)做完了嗎?”,但我不記得她曾挽起袖子,和我一起為一個越南計劃剪稻田圖片,或監(jiān)督我讀了多少頁《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一位母親告訴我這樣一件事:她七歲大的兒子就讀于紐約某頂級私立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是讓他寫一篇小品文——根據(jù)其“生活閱歷”理解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未選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中的詩句:“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吾徑擇其荒者往)。當然,由于她七歲兒子的“生活閱歷”還拓展得不夠全面,這個問題實際上要求家長親自動筆來寫。 

我們控制孩子的新風氣中更麻煩的一點是:它包含的正確培育孩子的愿景,在啟智方面與上世紀50年代的所有做法一樣專斷而墨守成規(guī)。按照當前的流行做法與科研成果,任何不控制孩子成長環(huán)境的家長——偷偷給孩子M&M巧克力與無機奶、或者開party直至凌晨二點鐘——均為不負責任與不計后果的行為,有點像是在挑戰(zhàn)現(xiàn)狀。更重要的問題是:一味給孩子營造理想環(huán)境的臆念并未考慮現(xiàn)實差異——由祖父母、單親媽媽或者離異家長撫養(yǎng)成人的孩子。遠景規(guī)劃無疑是基于父母雙方輪流擔負起培養(yǎng)理想化孩子的重任。換言之,孩子全天候處于培養(yǎng)與充實之中,是迫于家長的“淫威”。 

隨便翻下日歷,隨便找個周六,在這一代最出類拔萃家長中隨便找一家,都會看到他們與孩子一起奔波于體操課、生日聚會、足球班、藝術(shù)熏陶與登臺表演——為了孩子所謂的幸福,所有的日子都消弭于緊湊而又精準的安排中,家長們一天到晚連連貫的談話都成了奢望。(環(huán)境差點的家長只得指望這種殫精竭慮的育兒方法。) 

有時看到這些疲憊不堪、滿懷虔誠、略顯呆滯的家長從車里擠出來,就不禁會想:這種高標準的專注、指導與剖析真的會讓誰更快樂嗎?人們不禁要問:家庭生活是否太過偏向于孩子了——這并不是說我們應(yīng)該對孩子少關(guān)愛一些,而是成人扭曲的觀念影響到了親子關(guān)系。人們更想知道:這種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關(guān)心是否真對孩子有益?家長的自私自利——想著自己生活忙亂不堪,因此有時自己所做的事并不完全著眼于孩子的娛樂或者成長——是否能有點心安理得? 

我也不禁要問:打造完美孩子的所有努力(猶如上流社會的布爾喬亞對時尚食品的關(guān)注),是不是家長在轉(zhuǎn)移自己的失意?忙碌了一天之后,這些為孩子殫精竭慮、道德上仁至義盡的家長是否是為了自己的放棄尋找補償?婚姻中錯失的東西?彌補浪漫的缺憾?還是職業(yè)或冒險的折衷?換言之,我們不禁要問:若是托爾斯泰(Tolstoy)或者福樓拜(Flaubert)再世,會對當前教育子女的做法作何感想? 

家長控制孩子的努力一直延續(xù)著,伴隨孩子的成長。美國已有大學明白無誤地告訴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后何時該離開,否則家長還會賴著不走。即便對于上了大學的十七、八歲孩子,家長還是不愿撒手、管這管那、買這買那,忙得不亦樂乎;換句話說,他們就是想賴著不走,繼續(xù)控制孩子。 

當然,按此模式塑造完美孩子勢必會以失敗告終。家長無法控制一切,塵世間總有一些不齒事讓孩子覺得不快樂、膩煩甚至傷心,難免會有背信棄義的朋友、失敗的聽寫或者糟糕的老師。把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帶到這個沉淪世界后真正讓人恐懼的事實是:不管你運送了多少塑膠地板到法國南部的別墅,都無法保護孩子不受傷害。 

這聽起來可能比我想說的更夸張。我想建議的就是,家長們也許該靠邊站了,去倒杯酒,讓孩子們來點彼此折磨、厭煩或是傷害。也許該試著放任孩子自由成長了;放飛他們的藝術(shù)想象空間,而不給他們做藝術(shù)計劃;讓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與不完美的孩子順其自然吧。 

凱蒂?洛菲是紐約大學教授。她的最新著作是《不平凡的婚戀:七樁婚姻》(Uncommon Arrangements: Seven Marriages),由戴爾出版社(Dial Press)出版。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6365?page=1


回應(yīng)1 舉報
收藏
13年前
博文里有發(fā)過的哦~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工程師媽媽
工程師媽媽
作者熱門日志
幼小銜接  贊9 · 收藏53 · 評論7
方新:做快樂高效的父母  贊3 · 收藏23 · 評論32
上海兒童游玩全功略 - 愛上博物館  贊5 · 收藏39 · 評論14
兒子的叛逆期  贊1 · 收藏3 · 評論38
當孩子和祖輩發(fā)生沖突  贊1 · 收藏1 · 評論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