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有自我的絕望

2019
2015
2018-10-28 18:50 原創(chuàng)

再看第二種“不愿意有自我而絕望”,這在說什么呢?就是我意識到自己是屬靈的,有一個應(yīng)該去完成的自我,但我不愿意去完成。

為什么?因為我已經(jīng)學會跟別人一樣地生活,不愿意做我自己,更愿意做別人、做大家。所以要由外向的活動來轉(zhuǎn)移注意力,經(jīng)常對自己說:等一等再看吧,過一陣子再說吧,先這樣子過下去吧……卻始終不敢跨出腳步,去嘗試過靈性的生活,以為關(guān)心靈魂是浪費時間。 

所以,真正做自己要做抉擇,有很大的壓力,而你選擇的未來又是不可知的。換句話說,很多人不愿意有自我,是因為他對自己有一種認識,對自己絕望,并且在絕望中想要擺脫自己。這就是第二種,不愿意有自我而絕望。 

另外還有第三種,就算你知道有自我,也愿意有自我,但你能夠做到嗎?所以,第三種絕望是“不能夠有自我而絕望”,因為你只靠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的,但對于完成自己基本上還是有所努力。

這時候怎么辦?你要開放自己,接受永恒的力量的幫助。也就是說,這時候你需要勇氣,喪失自己以得到自己。就是無條件地接受援助,然后可以完全放開自己、放棄自己,服從另一個力量。

但是,人們往往害怕失去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有利條件,一旦承認自己的軟弱,被一個力量所提拔,就會覺得自己好像真的是無用的。所以在絕望中還是要堅持自己的軟弱,寧可隨自己的思想走上偏差的道路。這就是不能夠有自我而絕望,關(guān)鍵就是沒有明白前面一再說過的“在喪失自己的時候才能得到自己”。 

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復(fù)雜,為什么喪失自己才能夠得到自己呢?喪失自己的時候,代表你覺悟了自己的真正處境,你只靠自己不可能找到得救的途徑或解脫的途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就好像我們聽到儒家的觀點,說“殺身成仁”“舍生取義”這兩個詞,明明是代表一個人死了,但是他居然可以“成仁”“取義”,有“成”有“取”,這個觀點表達了“喪失自己以得到自己”類似的觀念,可以對照參考一下。


回應(yīng)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欣芭爸爸
欣芭爸爸
2019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