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養(yǎng)育,兼談共情」看見孩子的情緒與哭聲,從小孩的大哭談起

2019-9-25 10:59 原創(chuàng) · 圖片2

首先說明一下,我記錄此文并不是說誰的教養(yǎng)方式更高級,無意一較高下,況且對摯友而言,更多的是一起進步。這里也發(fā)來,大家一起探討,育兒是唯一最具個體差異性的事業(yè),而且不可逆。但也并不是說,我曾經(jīng)怎么怎么,會不會造成孩子~~的傷害,其實不然,生命也具有自我修復(fù)功能;再者,如果父母一方若具有自修能力,也可帶動整個家庭氣場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正文:

快節(jié)奏的生活時代,可能連帶著一切都快了起來,但是有時真的需要慢下來。

以下是和A討論后寫出來的。

周末去朋友A家做客,聊起興致處,A的兒子突然大哭,(A的兒子5歲),朋友A 和我在書房繼續(xù)淡定聊天,因為爸爸在場,媽媽等著爸爸處理,便沒有出去。聊了一會,我和A出去客廳,見到小朋友拽著爸爸褲帶,非常生氣、滿臉沮喪、懊惱。(爸爸之前怎么處理的我們沒見到。)此時,只聞爸爸揚起手,高聲呵斥:“你再拽,你信不信我扭(揍)你,你可以試試什么滋味,等等。” 一聽這,我就不淡定了,原本不應(yīng)插手別人家務(wù)事。 問了情況,原來孩子畫畫后,用剪刀剪下來,準(zhǔn)備粘貼做成一個車之類的,沒想到,最后粘貼的時候沒貼好,一怒之下,便全部扔進了垃圾桶,孩子自己在生悶氣。 

好友A的兒子性格開朗,身體棒棒,在幼兒園朋友多多,是一位令A(yù)家人自豪,我也超喜愛的小朋友。但是兒童的心理發(fā)展都有共性,或許寶貝兒還處于完美敏感期,執(zhí)拗期?先暫不分析。

太愛這孩子,我忍不住問道,“寶貝,阿姨猜你肯定忙活了整整一個鐘吧,剛進門的時候我看見你用剪刀剪東西,那認(rèn)真勁,真是不忍心打擾,你心底肯定策劃者做個什么超好玩的吧?”,

孩子一聽我說完,本來沒哭的,現(xiàn)在眼淚巴塔巴塔掉下來,更生氣了,哭著咕隆“沒意思”!

我:“是啊,如果是我,我也覺得好傷心,眼看就要成功,不知怎么的,最后關(guān)頭不知咋的掉鏈子,哎,真的蠻可惜。"

孩子繼續(xù)掉眼淚。

我:“你是剪得時候,沒剪好;還是粘貼的時候…”

我話音未落,孩子冒火極了“沒粘好!”

好友A此刻很尷尬,一項有禮貌的孩子突然對著我大吼大叫,她欲打斷孩子,我阻止了她。

我繼續(xù):“這樣啊,是你的畫紙?zhí)?,不好粘嗎??/p>

“或者,我可以看看你的透明膠布嗎?”

其實,我已經(jīng)瞧見,這種寬的透明膠(就是紙箱打包那種),對于小孩子來說確實好難控制。

我拿過膠布:“哎呀,這個膠布確實好難粘貼哦,我見到爸爸剛剛幫你粘坦克的時候,還把圖畫本給吸住了,又寬又大,吸力又強!不像我自己辦公室用的膠帶,我那個跟大拇指一樣寬,方便剪下來,還不會粘的到處都是”。

“那,阿姨,我下次也要買你那種膠布,這樣好粘一些。”

“哦,我還要用硬一點的紙畫畫…”剛剛大哭大鬧,剛剛還拽著爸爸褲帶撒氣的小伙子又挺精神地跑去請媽媽講故事,準(zhǔn)備睡覺了。

此刻爸爸快掄出去的拳頭也收回來了。爸爸說“我都跟他說了,有一點沒粘貼好,可以補救的,而且是他自己丟的,根本就不能生氣??!”

我喜歡的一位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葉月幽"說:“孩子往往因為深層次的感受和渴望沒有被看見,表面上似乎解決了問題,但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疏導(dǎo)。而父母可能會更委屈:“我都讓你…,你怎么還不高興?”

孩子一哭,大人覺得尷尬,好朋友說她當(dāng)時也蠻尷尬的。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事情的經(jīng)過,有多少事件背后的細節(jié)被我們忽略?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別人的行為,有多少行為隱藏的渴望被我們漠視?

大人希望用快速有效的方法,立即止住孩子的淚水,但是我認(rèn)為情緒和淚水沒有褒貶,而怎么引導(dǎo)孩子處理情緒,疏通孩子的情緒才是關(guān)鍵。 如果只是暫停淚水,深層的情緒一直堵在心底,某一天洪水決堤,是不是成為the last straw呢?

打個比方,你今天去某個展館玩,老公制定好了所有路線,但是當(dāng)天你卻發(fā)現(xiàn)有個環(huán)節(jié)非常精彩,你不惜花了好長時間排隊體驗,然后又趕不上后面的展演時間,令計劃全部亂套。兩口子疲憊不堪,回家后老公抱怨你“我都制定了路線,你還偏要…”老婆:“誰讓你只顧著看自己喜歡的…還不等我…” 還是老公是這樣的:“親愛的,看你排隊怪累的,要不下次咱們分頭行頭,或者咱們先看演出再玩那個項目?”。這個例子好像也沒有太大可比性哦,但我想表達的是:傾聽和看見具有意想不到的力量。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看見孩子情緒的背后,去傾聽孩子,去跟隨孩子的感受。事情永遠不如我的孩子更重要。即便是孩子可能會犯錯,我們也可以帶著滿滿的愛,去看看他需要什么幫助,而不是立即指責(zé)他、否定他、教訓(xùn)他。

文末結(jié)束,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波動走勢:

1.高水平的自信、自我期待和專注(一個鐘之久,為孩子點贊)——

2.粘貼失敗,單純由挫敗感引發(fā)的生氣———

3.想自己獨自面對情緒或欲尋求傾訴(拽爸爸褲帶)——4.單純的自我挫敗感轉(zhuǎn)變?yōu)橛刹槐话职掷斫?看見)引發(fā)的沮喪——

5.害怕爸爸拳頭或武力式壓制語言的激怒——

6.(第三者介入后)孩子參與到共情,回憶起自己投入的時刻以及其中艱辛,情緒涌動而大哭———

7.情緒閘門打開,能量流動,繼而關(guān)注到自己具體失敗的細節(jié),追問原因———

8.提出建設(shè)性意見,情緒撫平。說明孩子已經(jīng)接受這次失敗,而且下次手工或許會帶著本次經(jīng)驗,規(guī)避風(fēng)險。

如果單純用語言,或拳頭暫時止淚,而孩子的情緒還停留在第4和5階段;或者另一種情況,也參與共情,一說共情,就"我知道你很傷心,但是你完全可以…這樣做啊~馬上轉(zhuǎn)動腦筋,將一系列說教植入孩子大腦。"或者另一種高期待家長,"寶貝,你已經(jīng)很棒了,就差一點了,只是膠紙沒粘好而已,沒關(guān)系啊。"其實,這也是無意義共情,同時,可能會讓孩子造成認(rèn)知偏差,"就差一點,而且最簡單的一點我都做不好,爸爸媽媽還說我棒?我真的棒嗎?"也讓孩子只關(guān)注到有沒有做成的結(jié)果。其實,回過頭看,孩子做的那一個鐘極度專注和享受,我想我們家長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這個過程。無意義共情中如果情緒沒有找到出路,依然無法涌動。真正的共情需要看見孩子,不是看見孩子情緒,而是看見情緒的背后。或許有人會說矯情,玻璃心,以后出社會誰給你共情,等等。但是,家庭就是港灣,如胎兒生存的子宮,港灣庇護孩子的成長就如胎兒在子宮中健康成長,出生后才得以健康發(fā)育。一顆能量滿滿,滿腔熱忱的心,成年后才不會輕易言敗,坦然接受失敗,有勇氣重來。


回應(yīng)5 舉報
已贊14
收藏17
5年前
處理的真好,我感覺有時候大人有很多枷鎖,比如面子之類的。沒有人在場可能很容易就處理的問題,別人在場就會考慮到面子,擔(dān)心別人說自己不好好教育孩子,然后就用力過猛。還是得有自信,認(rèn)真的看到孩子,理解孩子才行呀。希望我能做到
5年前
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我能淡定處理,碰上自己的孩子給我扔?xùn)|西,估計我也火冒三丈,這是怎么回事
5年前
秋天了 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我能淡定處理,碰上自己的孩子給我扔?xùn)|西,估計我也火冒三丈,...
你不是一個人??
5年前
通過例子深入淺出,淺顯易懂的說出了共情的根本!贊!???
5年前
很好的處理方式,學(xué)習(xí)了
發(fā)布

推薦閱讀

陽光燦爛的笑容
陽光燦爛的笑容
2019
2012